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山寨”式颠覆

“山寨”式颠覆

作者:时间:2009-04-20来源:21世纪商业评论收藏

  “”作为“龙行天下”的新动向,又一次让西方企业感到了某种恐慌和恼怒。“”制造把中国制造的低成本优势发挥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还为中国制造注入了新的元素,比如设计和功能组合,显示了中国制造以前没有的某种竞争优势。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93612.htm

  全球最大的厂商诺基亚对此一定深有体会。2008年诺基亚连续多年的增长势头被打断,在过去一直作为其主要销量和利润来源之一的中国市场,虽然它依然是第一,但挫折却是显而易见的:在2008年第二季度,中国区是其全球版图中唯一出现销售下滑的地区,此后这种势头非但没有被有效遏制,反而有加速的趋势。以第四季度为例,其在这一地区的销量环比下降了34.8%,同比下降36.1%,全年同比仅增长区区0.8%,而同期其整个亚太区的增长则达18.7%。这一切使得诺基亚的股价在一年中下跌了58%,为1992年以来最糟糕的表现。对于这一业绩,中国的“制造商“功不可没”。“山寨”出身、但现在开始向中高端发展的天宇朗通,2008年的销量已经突破两千万台,根据易观国际的数据,2008年第三季度,天宇朗通成为中国内地仅次于诺基亚、三星和摩托罗拉之后的第四大制造商,市场份额达到8.1%,它的口号就是“赶超诺基亚”。而在2007年之前,诺基亚等公司根本不会将它放在眼里。

  实际上,手机是中国“山寨”制造得以扬名、并且至今仍然进展最成功的领域,只需看看这样一组数字你就会明白:根据Gartner的统计,在“山寨”手机异军突起的2007年,全球一共卖出了11.5亿部手机,其中诺基亚为4.35亿部,而根据中国有关机构的统计,同期“山寨”手机厂商的销售量则高达1.5亿部,而且绝大部分集中在1000元以下市场。但“山寨”在中国绝不仅仅限于手机业,在今天数千家“山寨”手机公司中,有很大一部分是多年前在“山寨”CD-ROM、DVD、MP3领域积累起第一桶金的。在文化娱乐、服装、玩具、酒等一些生活必需品领域,也大量存在“山寨”制造,只不过它们的“组织性”、规模和对传统制造公司的冲击大大不如手机业,也没有手机业那样有政府通过牌照的方式间接“参与”其中。更重要的是,手机作为一种时尚高科技产品承担了太多中国普通大众对时尚生活的梦想,因此它们引起的关注度要高得多。

  进入2008年后,随着“山寨”手机越来越流行,长期被压抑的行动力和参与流行的渴望突然解冻,从经济、文化到政治领域,几乎每一个领域都出现了泛“山寨”化的趋势,人们沉浸在“山寨”对既有标准的恶搞或者完全自我的改变中。在Google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热门搜索关键词排行榜中,在“年度新词汇”一项中,“山寨”高居第一;在“年度搜索最多的‘是什么’”一项中,“山寨机是什么”位居第八。而在同期韦氏词典的评比中,美国人最关心的则是“救市”(bailout)和“社会主义”(socialism)。

  也许同样让你吃惊的,是人们在面对“山寨”时的态度:每个人都从自己的角度做出或肯定、或否定、或支持、或反对的判断,但竟然没有一种判断能够完全凌驾于另一个之上,比如“是抄袭应该惩罚”,还是“是创新应该鼓励”。同样,也几乎没有一个既有的管理或经济理论可以对“山寨”现象做出权威的解释。因此,试着先不要下判断,给它一个唯一的标签,而是把它作为一种突然流行的商业现象加以研究,会更为合适。

  “山寨”的力量

  “山寨”在中国其实并非一个新词。其字面上的意思可以从《现代汉语词典》中得到解释,即“在山林中设有防守的栅栏的地方”,“有寨子的山区村庄”,但它的引申意义在日常生活中更通用,而且古已有之,即“山中强盗们的堡垒”。Google将其翻译为“copycat”(盲目模仿者),同时也将其解释为“山中强盗们的堡垒”。为了体现其作为一种中国“特有”或者起源的现象,有人甚至直接用“shan zhai”来作为其英文形式,而另外一些对其持否定态度的人则采用“imitated”(模仿,假冒)的说法。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关键词: 山寨 手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