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业界动态 > 广东:电子制造业规模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

广东:电子制造业规模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

作者:时间:2008-11-17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89535.htm

     制造业萌芽于20世纪50年代,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建设不断成长。制造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发展速度一直高于全国电子工业平均水平。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省积极推进企业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不断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同时,广东省积极利用毗邻港澳和属于沿海地区的地缘优势,大力发展对外贸易,承接外来加工贸易,使得全省电子获得长足发展。在全国信息制造业排名中,广东1980年为第10位,1984年升为第3位,1990年跃升到第一位,1991年至2007年连续17年保持全国第一位。

     2007年,全省平稳增长,行业规模持续扩大,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4871.7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3280.7亿元,实现工业销售值14338.7亿元。

 

     经历三个发展阶段

 

     1977年-2007年,广东省信息制造业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历程:异军突起阶段,持续增长阶段,又好又快阶段。

     异军突起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广东省制造业进入大发展时期。通过设立深圳、珠海、汕头三大经济特区和广州、湛江两大沿海开放城市,以及政府将电子信息产品制造工业作为支柱产业予以扶持,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获得了快速发展。在地区分布上,广东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出现了相对分散的局面,除广州、汕头外,兴起了深圳、珠海、惠州、佛山等电子信息工业区。20世纪80年代末和90年代初,通过产业结构调整,贯彻“出口补内销”的方针,外向型经济得到快速发展,改变了过去单一依靠国内市场的局面,形成了出口与内销各占一半的态势,彩电、收录机等支柱电子产品的出口超过了内销。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集中于珠三角地区的格局形成,1990年深圳、惠州、珠海、佛山四市的信息产品出口创汇占广东省的96%。

     持续增长阶段。20世纪90年代,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进入一个新的快速发展时期。产业结构调整走向深入,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产品种类不断丰富,产业规模持续扩大,并在地区分布上进一步向珠三角地区集中。到1995年,电子制造业总产值达到539.2亿元,珠三角地区的深圳、惠州、珠海、佛山、广州、东莞、中山7地的产值为502亿元,占全省的93%。1991-2000年,广东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各项主要经济指标连续10年居于全国首位。

     又好又快阶段。广东省电子工业总产值由2001年的2411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4871.7亿元,7年间增长了6倍,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25%。2002年广东省九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广东省从制约信息产业、信息化发展的关键瓶颈问题入手,大胆开拓,在解决信息产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和信息化建设体制性障碍两大关键瓶颈问题上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明显加快,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初步形成了统筹规划协调推进的信息化建设运作机制。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建设步入又好又快发展阶段。这7年以来,广东省信息产业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等主要指标均占全国的1/3左右,发展后劲和发展质量不断提高,是全国首个产值超万亿元的省份。

     广东省产业集聚明显。目前,广东省已经拥有国家级信息产业基地2个,国家级信息产业园3个,国家级软件生产基地4个,国家级集成电路设计深圳产业基地1个。

 

     大省实现跨越式发展

 

     1977-2007年,广东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持续上升。总体看来,经过30年的发展,广东省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逐步实现了由基础差、底子薄、规模小的发展水平到“大省”的跨越式发展,但是从科技含量、核心竞争力等方面分析仍处于国际产业价值链低端。

     2007年,广东省信息产业经济总量继续保持全国第一位。

     到1990年,广东工业经济增长呈现以下特点:

     结构调整出现良好开端,产品结构由消费类为主逐渐向发展设备产品方面调整。市场机制由内向外调整,1990年广东工业产品的销售市场为国内外各占一半,主要支柱产品彩电和收录机的外销已大于内销。企业结构向外向型、集团化调整,全省50%以上的企业已从内向型转为外向型。

     外向型经济迈上新台阶,1990年,广东省工业外向型经济有较大的发展。初步形成彩电、收录机、收录机机芯、组合音响、汽车收放机、按键电话机、软磁盘、黑白电视机、磁头、电容器等10大支柱产品,这10种产品出口创汇额分别超过1000万美元,累计创汇5.37亿美元,占总创汇额的79.78%。

     企业质量稳步前进,全年优质品率为23.1%,科研新产品开发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技术改造和消化吸收成效显著,企业素质不断提高。

     广东省信息产品制造业在“八五”期间成功实现了战略转移,包括产品由消费类为主向投资类转移,企业由小而散向发展大企业、大集团转移,发展布局由全面开花向形成地区优势转移,从而实现了由支柱产品、大企业集团、区域优势共同支撑发展的新格局。

     实现了较快的发展速度和较好的经济效益,效益增长快于生产增长,1995年实现利税和利润总额,分别比1990年增长了611%和8.87%;起支撑作用的十大产品中,程控交换机、微型计算机、彩色显像管、彩色显像管玻壳等“八五”新发展的产品,成为广东省电子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产品结构得到调整、优化,长期发展缓慢的投资类电子产品有了较快增长,初步改变了单纯依靠消费类支撑增长的局面。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继电话机生产形成规模之后,程控交换机、微型计算机等异军突起,支撑了全省投资类工业的发展。

     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00年,广东省投资类、消费类、元器件三大类电子产品产值所占比重为46%、27%和27%。2000年广东电子信息制造业出口渠道不断扩大,出口由原来的主要依靠来料加工型产品转向出口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如程控交换机、微型计算机、计算机外部设备及片式元件等。从行业结构来看,设备制造业、元器件业在整个行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增速较快,成为拉动行业增长的重要力量。

     制造业整体水平显著提升。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逐渐从传统的加工、组装向制造和研发转变。近年来,我们紧紧抓住与电视、移动电话、电脑这“三电”密切相关的高增长行业,大力发展平板显示产业和数字家庭产业,正在成为国内家庭产业和研发的聚集高地。

     重大项目带动明显。广东省积极实施家庭行动计划和平板显示项目,对整个行业带动作用明显。

     广东省信息产业厅牵头制定实施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制定颁布了《广东省数字家庭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初步建成数字家庭公共服务技术支持中心和家庭产学研孵化基地。

     广东省新型平板显示产业取得重大突破,产业集聚效应开始显现。省政府设立9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引导和鼓励平板显示产业的发展。奇美电子、LG飞利浦、中华映管三大液晶电视模组项目已投产,其中奇美以2500万片的设计产能成为全球最大的液晶电视模组生产厂。

     2007年广东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广东省现代信息服务业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下一步发展思路与政策措施,设立现代信息服务业专项资金,从2008年开始连续5年,每年2亿元,以推动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快发展。

 

     产业结构升级向强省转变

 

     国际信息技术日新月异,产业转型升级步伐不断加快。化、网络化和平板显示逐步发展成为市场主流,集成电路、软件、新型平板显示、太阳能光伏、音视频、移动电话、计算机等成为全球信息技术热点,增长较快的领域主要来自智能手机、平板电视、笔记本电脑、半导体、软件服务等。其中,在手机、电视、电脑等消费类电子领域,广东省在全国拥有较大优势。同时,国内宏观环境变化对广东省电子信息产业造成一定压力,也成为广东省信息产业转型的良好机遇。

     2007年,全国信息产业增速放缓,利润、投资增幅首次低于全国工业平均水平,分别低于全国工业6.4和9.6个百分点。

     机遇大于挑战。广东省要继续发挥和提升自身优势,以战略思维和世界眼光,结合国际信息产业发展趋势和潮流,紧跟国家发展信息产业的方向和部署,加大政府宏观调控力度,预计广东省信息产业未来将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势头。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