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业界动态 > OLED:国外纷纷聚焦 国内产业裹足不前

OLED:国外纷纷聚焦 国内产业裹足不前

作者:时间:2008-07-07来源:中国电子报收藏
  作为最有希望统领新一代显示技术的代表,(有机发光二极管)一直颇受关注。前不久,三星电子高调宣布了其未来三年的发展战略,并表示2009年电视机将量产;率先上市11英寸OLED电视的索尼也在尝试着降低成本。近日,松下又透露了2012年左右将量产37英寸OLED电视。而国内方面,只有明确表示了涉足OLED市场,产业氛围尚未建立起来。 

  国外厂商纷纷聚焦OLED

  近日,有消息透露,松下预计其37英寸的OLED电视将在未来3年时间内走入零售卖场。据了解,松下控股的IPSAlpha公司将承担OLED面板的生产任务,他们将兴建一条全新的生产线,不过具体的规格参数并不详细。

  随后,表示拟共同发展应用于数码相机等产品的中小尺寸OLED面板事业。2家企业将从2008年7月起设立新单位,结合旗下技术团队,并导入新的生产设备进行试产。

  据悉,先前就曾触及该项合作计划,2008年3月底以约432亿日元(约4.1亿美元)取得Displays24.9%的持股,佳能希望借助对日立Displays的出资,加速双方进一步的合作。而目前握有日立Displays24.9%持股的松下电器产业(MatsushitaElectric)则未参与此次的OLED事业合作。

  日立与佳能在7月1日共同设立OLED专责机构“OLED开发本部”,并整合先前分散于日立Displays公司内各单位的OLED相关技术人员。而佳能亦将派遣技术人员加入该本部,初期双方参与此计划的技术人员将为100人左右。

  而在此之前,三星SDI显示器事业部门副总Woo-JongLee表示,三星有望在2009年左右在电视机、笔记本电脑上使用OLED面板。而索尼继推出“XEL-1”后,则一直在潜心研究降低成本。索尼也表示将在2009年或2010年实现中等尺寸OLED电视的商用化生产,东芝也计划发布30英寸的OLED电视。

  种种迹象表明,OLED已被日韩厂商视为着重发展的下一代显示核心。

  国内市场启动相对滞后

  国内方面,在之前,对OLED开展研究的可以分为几派:一是学院派,如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二是从事液晶和光电研究的一些企业,这些企业的规模相对较小。三是收购派,比如京东方在收购引进韩国技术的时候包括了OLED。另外,一些原来不搞电子的企业,看到OLED有发展前景,也参与进来。

  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万博泉先前在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OLED产业的部分环节,我国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共掌握专利171项。其中,维信诺在OLED方面已完成120多项专利申请,授权的有32项,包括器件结构、工艺以及材料等三个领域的核心专利。

  就在2008年4月28日,OLED项目在成都正式开工。长虹规划发展部部长郎丰伟表示,合资公司全资收购韩国ORIONOLED公司的工艺、设备及生产线,项目一期移入ORION公司1200万片/年(折合1英寸屏)的被动式OLED生产线,后期新建主动式OLED全工序生产线,产品以1英寸-3.5英寸主动式OLED显示屏和模组为主,目标产能2400万片/年(折合1英寸屏)。同时将建设头戴式电视(产能50万台/年)和移动式电视(产能150万台/年)等移动便携显示终端的研发和生产基地。

  不过记者了解到,目前国内涉足OLED产业的企业还不是很多,而且并没有形成产业链上下游的整合优势,从这点上说,我国OLED发展是慢于日韩企业的。


关键词: OLED 日立 佳能 长虹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