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2005~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3)

2005~2006年度电子元件行业分析报告(3)

——
作者:元件协会时间:2007-09-28来源:慧聪电子收藏

  过去,行业市场主体主要以中小规模企业居多,并且主要是以单一产品的专业厂商为主。由于全球高科技产业规模快速膨胀,而利润空间下跌,迫使许多规模较小的厂商,开始寻找新的出路,乃至垂直整合。电子整机厂商向下整合也成必然趋势。随着更多的企业向上、下游产品延伸,多品种的电子元件生产企业越来越多。如台资企业国巨既生产MLCC,同时也生产片式电阻。

    从整个行业的市场主体表现来看,本行业企业目前呈现出以下特点:

    一是,拥有较多资产和较大经营规模的企业是电子元件行业主导力量。本届元件百强实现销售收入736.4亿元,占近万家元件生产企业销售收入的20%。因此,元件百强已基本把握了中国电子元件经济的命脉,左右着中国电子元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国电子元件行业经济主体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是,企业总体规模继续扩大。2004年,国家宏观经济形势一片大好,在通信、家电等下游产业的带动下,电子元件行业经济发展形势良好,总体规模迅速扩张。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实现销售收入736.39亿元,比上届净增150.76亿元,同比增长25.74%。2005年电子元件百强前10名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比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前10名企业上升了27.16%;而后10名企业的平均销售收入,比2004年电子元件百强后10名企业增长仅16.78%;前10名与后10名企业相差10.38个百分点。

    三是,产业基地集中度日益提高。2005年第18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分布在17个省市,比第17届减少2个省、比第16届减少3个省,2006年第19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分布在18个省市,仅比第18届增加1个省。它们主要集中在浙江、广东、江苏、福建4省。其中浙江省29家,广东省21家,江苏省17家,福建省7家,浙江、广东、江苏3省的销售收入、利润总额、资产总计之和分别占电子元件百强的65.68%、64.41%、65.25%,产业聚集效应非常高。

    经过20余年的改革开放,浙江、广东、江苏民营经济迅速成长,除外资或外资控股的合资企业外,民营经济实力已经达到了很高的水平,已成为当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届电子元件百强企业的总体规模较上届有较大提高,但真正做强的企业还不多。企业做大,只意味着企业投入大,在资产、规模或销售收入以及市场占有率等方面排名在前。而企业做强,意味着绩效表现和成长能力具有竞争力,主要通过总资产利润率、销售收入和净利润的成长指标来体现核心竞争力、盈利能力、运转效率等经营管理的能力。由此可见,大不等于强,企业做大容易而做强难。要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更应在做强上投入更多的精力。

    首先,应加紧修炼内功,提升技术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完善技术创新机制,加强自主品牌建设,争取在核心技术及专利方面有所突破。目前我国电子元件行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较少,核心技术上处于受制于人的地位,这与我国世界电子元件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这种现状应引起各企业和行业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一旦核心技术全都掌握在别人的手里,我们的企业就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来料加工厂。

  因此,各企业应根据市场需求,加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的研发,跟上先进技术的步伐,同时注重品牌建设,改变我国电子元件行业至今没有一个国际知名品牌的现状,从重视产量、销量向重视品牌转变,从品牌仿照向品牌创造转变。

    其次,加强合作,整合资源。要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和企业购并,实现行业规模整体扩张,争取在全球产业链发展中形成加工的成本与规模优势。积极开展技术合作,对共性技术进行联合攻关,加强技术成果共享。有条件的企业还要加大与上下游的合作,在对准市场方向的基础上,提高资源整合的优势和化解风险的能力,争取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巨头”。

    次之,应加强国际规则学习,共同维护行业利益。要加强对国际规则和国际惯例的学习研究,联合应对国外贸易壁垒,还要通过多元化投资布局化解贸易摩擦。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联合应对海外专利收费谈判。要提高维护行业利益的意识与能力,主动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化解来自进口及其他方面的恶性冲击。

    再次,尽快提高产品档次。由于国产电子元件产品主要集中在技术含量较低的中低端领域,造成了我国通用元件生产能力过剩,而新产品所需的新型元器件,企业却很难满足整机生产成套供货需求的被动局面,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竞争能力和发展潜力。因此,国内电子元件企业应尽快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档次,首先占领国内高端市场,继而向国际市场发展,为企业做强开辟新的途径。

    最后,要提高环保意识,发展循环经济。加大环保投入,积极开发有毒有害物质的替代产品,促进电子元件的无铅化,从源头提高企业的环保水平。还要将安全生产和节约能源作为重点工作来抓,共同把电子元件打造成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型行业。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