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FMC及其演进

——
作者:徐啸峰时间:2007-06-01来源:网络与通信收藏
1、概述

从1994年开始,以英国电信BT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和组织就开始了对的研究,最初的研究主要是为了降低移动话费、提高手机用户的室内通话质量。由于受当时技术的限制,这一目的并没有得到很好地实现。同时随着移动资费的不断下降和移动室内覆盖的不断完善,原先的的发展驱动力量逐渐减弱,FMC的发展步入了一个低谷。

目前,为了应对竞争压力的不断加大和业务收入的增长乏力,运营商特别是固网运营商纷纷提出了战略转型,其中很重要的一条转型策略就是实现全业务运营。从现阶段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未来的全业务运营必须建立在固网和移动网融合的基础上,从而形成差异化竞争优势,并有效降低建设、运维成本。

FMC无论对于单纯的移动或固网运营商,还是对于全业务运营商均有着较强的吸引力。对于固网运营商而言,引入FMC可以扭转固网话务量和业务收入向移动流失的趋势,还可以给用户提供更多的业务、提高用户的忠诚度、降低离网率等。对移动运营商和全业务运营商而言,可以进一步丰富业务种类、降低成本,更为重要的是可以给用户数据业务更好的业务体验。对于广大用户而言,FMC也是有着广泛需求的业务。FMC可给用户带来更高的话音质量、更具有吸引力的资费、更加高速的移动数据通信服务、更多由于融合带来的业务体验、更低的终端综合购置成本等。

正是这些源于运营商和用户的需求推动,目前FMC又开始步入高速发展阶段,成为研究的一大热点。2004年6月,以英国电信BT、韩国电信 KT、日本NTT等为首的6家运营商宣布成立一个全球性固定移动融合联盟(FMCA),促进了FMC在普通用户和企业用户中的推广。

对于什么是FMC,国际电联电信标准化部门(ITU-T)和欧洲电信化标准协会(ETSI)均给出了相关定义。ITU-T认为FMC指在一个给定的中,向终端用户提供业务或应用的能力和机制,与固定/移动接入技术及用户位置无关。ITU-T还认为在下一代网络(NGN)环境中,FMC意味着不论什么样的接入技术,都能够向终端用户提供NGN的业务。而ETSI认为FMC关注的是独立于接入技术的网络和业务能力,并不一定指网络的物理层面的融合。FMC关注融合的网络能力和支撑标准,这些标准可以支持一系列的服务,这些服务可以通过固定、移动、公共或私有的网络提供。

从ITU-T和ETSI给出的FMC定义中,可以看出FMC更加强调给用户统一的业务体验,对支撑FMC实现的物理网络并没有给出严格的规定。正如Gartner研究机构所指出的:FMC是一种客户需求,不是技术标准和技术体制。

如何带给用户统一的业务体验(如一个接入号码、一个终端和一个帐单等),将成为FMC发展的基本原则。围绕这一原则,运营商需要结合现有网络的资源特点,制定相应的FMC发展策略。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FMC的最终目标网络架构是实现网络、终端、业务与应用平台、运营支撑系统和商业模式全面融合。随着运营商的战略转型,业务的融合已经开始;由于现存的庞大网络,网络融合必然是一个逐步演进的过程;用户终端的融合是一个难点和热点,有待进一步的突破。同时,今后业务的发展是三重打包(triple-play),包括语音、数据和娱乐,FMC的融合从业务层面来看也可以分为语音业务的FMC、数据业务的FMC和娱乐业务的FMC。

2、FMC的演进阶段

如上节所述,FMC的演进并没有一个标准的网络技术体系架构可以遵循,关键是能够给用户统一的业务体验。这就给不同运营商将其现有网络向FMC的演进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他们可以根据市场竞争态势、网络资源特点和企业发展战略灵活选择不同的FMC演进策略。

从我国电信业发展的历史来看,由于没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全业务运营商,移动/固定网络均是单独建设,并没有考虑移动和固定融合的需求。随着中国电信和网通PHS网络的建设,中国电信和网通拥有了一张不完全的移动网——PHS网,同时他们还拥有庞大的固定网,FMC有了实现的物理基础。随着3G时代的到来,预计我国将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业务运营商,FMC将成为3G时代必须关注的重点之一。

FMC的演进可以分为前FMC阶段和基于IMS的FMC阶段。其中前FMC阶段已经得到了商业应用,而基于IMS的FMC随着3G网络的建设也将在今后几年内开始实现。

2.1 前FMC阶段

所谓前FMC阶段是指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交叉融合实现固定和移动业务的捆绑,以及通过多模终端来部分实现固定移动融合。 

a)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功能交叉融合,实现业务捆绑销售,统一开通、统一服务和统一帐单。这种方式可以实现语音业务的FMC,也可以实现语音和数据业务的FMC。这是目前国内外运营商实现FMC的主要方式之一。如美国Sprint公司和法国电信的“Family Talk”业务提供和固定语音的业务捆绑,并进行捆绑业务的优惠或包月。美国Verizon公司不仅仅提供语音的捆绑,还提供宽带业务的捆绑。通过业务支撑系统的进一步相互融合实现如移动和固定之间的VPN业务、一号双机业务等,能够带给用户更多实际使用体验的融合业务。

需要指出的是,这种基于业务支撑系统的融合实现的FMC,只是为实现捆绑业务而对现有业务支撑系统的改进和增强,一般没有突破现有业务支撑系统的总体架构。

b)实现FMC另一个比较成熟的方式是多模终端。目前,多模终端主要采用的技术包括无绳电话应用(CTP)技术、非授权移动接入(UMA)技术、家庭基站技术和语音呼叫连续性(VCC)/IP多媒体子系统(IMS)技术。其中CTP和UMA已得到商业应用。

CTP通过将蓝牙技术和手机的结合,用户在室外使用广域的网络进行通信,在CTP AP覆盖范围之内则可以使用蓝牙技术将手机终端作为无绳电话使用。目前CTP的主要商业应用是韩国电信的OnePhone业务,其广域网络是 CDMA2000,而UMA通过将无线保真(Wi-Fi)技术和手机结合来实现。目前UMA的主要应用是英国电信BT的BT Fusion业务和NTT DoCoMo的Passage Duplem,其中BT Fusion的广域无线网络是全球移动通信系统/通用无线分组业务/宽带分码多工存取(GSM/GPRS/WCDMA),Passage Duplem的广域无线网络是WCDMA。

CTP技术和UMA技术相比,其优势在于技术成熟度较高、价格比Wi-Fi有较大优势,功率消耗较低。CTP的缺点在于不支持无缝切换,速率较低。UMA目前可以支持GSM和Wi-Fi的无缝切换,并得到很多运营商和设备制造商的支持,但其成本较高,商用化程度还有待进一步提高。预计未来CTP 技术和UMA技术都有相应的应用前景,将在一段时间内共存。

2.2 基于IMS的FMC阶段

在前FMC阶段,只是部分满足了用户统一接入、统一服务的需求。从运营商的角度而言,前FMC是一种对现有网络架构的部分调整和改进,不具备深层次满足用户固定/移动融合需求的能力,没有实现网络建设和运维成本下降的目标,同时这样的网络架构也不符合宽带化、移动化和IP化的网络演进发展趋势。这就需要找到一种网络体系架构来作为实现FMC的基础,对此业界已经形成了基本一致的观点,那就是基于IMS来实现FMC。

目前,研究IMS的国际标准组织主要包括3GPP、ETSI TISPAN和ITU-T FGNGN。IMS由3GPP标准组织在WCDMA R5版本提出,WCDMA R5版本主要定义了IMS的核心结构、网元功能、接口和流程等内容;WCDMA R6增加了部分IMS业务特性、IMS与其他网络的互通规范和无线局域网(WLAN)接入等特性;WCDMA R7加强了对固定、移动融合的标准化制定,支持xDSL、cable等固定接入方式。目前3GPP WCDMA R5和R6版本已经冻结,其中R6被认为具备了商用能力。作为下一代WCDMA移动通信的标准组织,3GPP是从移动网的角度来推进固网和移动网融合标准研究的,而ETSI TISPAN和FGNGN标准组织主要从固网的角度研究FMC相关标准。为了在标准制定阶段就保持相关协议的一致性和避免重复研究,三个组织之间存在着比较密切的交流和沟通,并充分吸收对方的研究成果,3GPP和ETSI TISPAN是FGNGN的供稿单位。

根据ITU-T FGNGN提出的基于IMS的NGN架构,FMC进一步可以分为两个发展阶段:

1)宽带业务实现FMC

从目前的标准成熟度来看,今后几年最有可能实现的是移动的SIP用户和固定的宽带SIP用户在IMS基础上实现固定和移动的融合。

2)窄带/宽带业务实现FMC

在ITU-T FGNGN提出的基于IMS的NGN架构中,传统的公共交换电话网络/综合业务数字网(PSTN/ISDN)业务由相关的仿真子系统完成,但这一部分的标准制定工作还刚刚开始。目前为了满足交换机扩容和退网需求,主要通过建设软交换网络来实现窄带业务的呼叫控制。随着窄带业务标准的不断成熟,最终将被融入 IMS中,从而最终实现宽带业务和窄带业务的FMC。

当然IMS只是实现了控制层的融合,真正实现全网的FMC还需要业务层系统、传送层、接入层、支撑系统的全面融合,这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逐步演进的过程。 

3、FMC面临的主要挑战

3.1 商业模式需要进行革命性调整


所谓商业模式可以被认为是盈利模式。现有运营商的盈利模式,由于受到替代产品、市场竞争的影响,其盈利能力已大大下降。在FMC阶段,随着产业链的深度和广度的不断拓展、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选择什么样的商业模式将成为运营商主导产业链成败的关键因素之一。

从目前来看,差异化竞争能力将成为选择商业模式的基本标准之一。差异化业务可以使企业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陷入“红色海洋”的惨烈竞争之中,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水平。构建强强联合的、开放的、多赢的产业联盟也是在FMC阶段发展增值业务商业模式的基本选择。

运营商目前的商业模式不是最佳的商业模式,随着FMC的引入,现有的商业模式将受到更大挑战。如果没有一个合适的商业模式,影响的将不仅仅是运营商的收益,同时由于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特殊地位,对上下游环节都将产生巨大影响。运营商需要对商业模式进行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在不断调整中寻找一个适宜FMC的商业模式。

3.2 用户需求有待进一步培育

用户的通信需求包括基本通信需求(如语音通信和数据通信)和个性化通信需求(如各类增值业务)。其中基本通信需求是普遍的、相对稳定和难以不断产生的,满足用户基本通信需求的业务其生命周期较长,如话音业务从诞生之初到现在已经持续了上百年的时间,预计还将存在很长之间。个性化通信需求满足的是特定用户群,是不断变化和创新活跃的,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的业务其生命周期较短。基本通信业务往往是由运营商主导的,而个性化通信业务则更加适合由各类增值业务提供商来提供。FMC可以认为是一种新的基本通信业务,固定和移动的融合将对用户的基本通信行为产生很大影响,并成为运营商不断发展的重要支柱。同时,基于FMC将派生出更加丰富的增值业务,业务创新的空间将空前扩大。

但无论什么业务必须获得用户的认可,不能得到用户认可的业务不管其技术多么先进,也是失败的业务。与已往一些不成功的业务相比,FMC具有更加广泛的用户基础,它是实现用户任何地点、任何方式、任何时间获得高质量电信服务的必由之路。目前,用户对FMC还缺乏了解,现有的通信产业链由于种种原因(如管制,技术不成熟等)对FMC还不能大力宣传和推广。同时已经开展的一些基于业务融合或终端融合的FMC业务带给用户的体验还没有形成与现有固定和移动业务根本性的差异。从BT推广的终端融合业务来看,其业务发展也还处于培育期,用户增长缓慢。

同时,由于固定业务是一种面向企业和公众的业务,在业务设置上往往侧重于企业客户的通信需求;而移动业务是一种个人业务,在业务设置上则更加侧重于个人用户。FMC通过将两者的融合,一方面可以带给用户新的业务体验,但同时也意味着需要改变原有的用户使用习惯。

总之,FMC的用户需求是客观存在的,而FMC产业链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也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培育用户的使用习惯,最终实现FMC的深入人心。

3.3 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

技术的高速发展一方面使得我们可以以更快的速度实现网络发展目标,同时也加大了在技术选择上的难度,技术选择的正确与否对企业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巨大。前几年,人们认为软交换将成为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控制技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渐认识到软交换并不能完全承载这一重任,IMS将成为今后网络的控制核心。软交换主要控制窄带业务和部分基于SIP的宽带业务,IMS则主要控制宽带业务。

从技术特点上看,IMS技术强调对业务的高度控制(包括业务逻辑、QoS控制等),是互联网的电信化发展。而目前正得到蓬勃发展的P2P技术,则强调无中心和平等原则,是电信网络的互联网化。目前P2P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对传统的电信运营商形成了威胁。今后的网络是IMS,是P2P,还是 IMS和P2P的融合,这些都构成技术发展的不确定性。

为了规避技术发展不确定性带来的风险,运营商需要从企业发展、未来市场竞争、现网优势资源、建设和运维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循序渐进、慎重选择技术,不盲目跟随市场的炒作。 


关键词: FMC 通讯 网络 无线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