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市场分析 > 评析:紫光购并案恐告吹 台湾应谨慎操作谈判筹码

评析:紫光购并案恐告吹 台湾应谨慎操作谈判筹码

作者:时间:2015-12-17来源:Digitimes 收藏

  大陆集团在美国和韩国分别想投资美光(Micron)、海力士(Hynix)都以失败收场后,决定大举转向台湾,并买下、南茂股权,同时亦可能购并台湾的IC设计公司。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84453.htm

  15日立法院赶在休会前夕突然达成朝野共识,要求经济部在对立法院提出专案报告以前,经济部投审会不得许可相关投资案。如果立法院决定阻拦,就算集团对台投资一切合法,行政机关未来已不可能审批同意。除非附带某些条件,或许还有一线生机。

  根据过去经验,经济部向来是被动地以厂商的意见为政策的主轴。因此经济部在推动许多政策的过程中,经常与财政部、劳动部、陆委会甚至是执政党立法委员意见相左。这也造成经济部在政策拍板前,经常要行政院政务委员居中协调,有时甚至要请行政院副院长出面协调,政策才会定案,并形式上向行政院院会提报。

  例如多年前台湾DRAM产业风雨飘摇之际,时任经济部长的尹启铭就拜托联电荣誉董事长宣明智出面,成立台湾创新存储器公司,希望能整合台湾的DRAM产业,用集体的力量和技术母厂如尔必达(Elpida)、美光(Micron)谈判。

  甚至经济部还打算出巨资(新台币1,000亿)让台湾创新存储器公司买下尔必达的股权,以利后续谈判。原本的如意算盘却因为立法院朝野立委一致反对,最后不但一毛钱都不准花,台湾DRAM产业的整合大梦也随之分崩离析。

  最近业界如果有听说,应该知道经济部工业局突然编了新台币300多亿元要补助业界做“生产力4.0”计划。其实经济部、或经济部工业局花钱一向不手软。只要业者配合新政策口号,政府的补助款很快就可核拨,对厂商来讲是很即时的甜头。

  以这次开放陆资来台投资IC设计为例,经济部和联发科等业者见面谈过后,很快就决定应该要给台湾业者更大的经营弹性,尤其不可重蹈面板业的覆辙。

  至于开放陆资投资IC封测的政策也早就宣布了。只是没想到这一回集团吃得又急又猛,让本来严重对立的台湾朝野立委忽然间达成共识决定出面干预。

  台湾有句俗话“呷紧弄破碗”,从立法院处理DRAM产业的经验来看,紫光恐怕已把碗弄破了,就算赵伟国有请北京高层向台湾官方施压也无济于事。两岸之间的往来本来就不只有商业考量,更有政治考量和区域安全的考量。

  或许有人认为,立法院出面干预坏了台湾厂商亟欲逢高出售的好事。毕竟台湾的许多产业说穿了就是买美国设备、买日本专利之后,在台湾装机生产而已。

  如果此时有紫光求亲,又是高溢价,站在股东的立场而言,哪有不卖的道理?但也有人认为,台湾历经40年的奋斗,产业其实并没有得到大陆买家应有的尊重,随人喊价,与菜市场买菜有何不同?

  其实,现在回想起来,当年立法院阻挡经济部投资DRAM产业究竟是对还是错?同样的,现在立法院再度严重干预陆资投资台湾半导体产业,甚至做出决议要投审会例外遵循,究竟是救了台湾的产业竞争力?还是伤害了台湾产业竞争力?恐怕也是见仁见智。

  既然立法院阻拦经济部审查紫光集团的重大投资案,那立法院的理由是什么?什么条件下才有可能获得放行?总要给国人一个说法。据政党人士表示,紫光集团近来积极收购台湾IC业者股权的企图,究竟是不是单纯的企业投资或商业考量?其实各党派的立委都是有疑虑的。

  如果台湾厂商只着眼短期的股票溢价出售的利益,而不考虑此案对台湾核心产业及技术的长远发展的影响,站在国会监督政府的制高点上,立法院一定会设法搞垮这桩买卖。

  有批评者认为,台湾现在的政府根本没有产业政策,没有一套完整策略去指导台湾企业未来产业发展方向,所以变成台湾厂商只好自己是去找大陆厂商谈,甚至找大陆政府谈,而不是找台湾的政府代表去谈,这代表政府跟企业间的信赖关系早已荡然无存。

  所以许多商业上看起来是水到渠成的购并案、投资案,在申请书尚未送到主管机关之前,一旦国会先表态,就知道后续申请会不会过了。

  至于什么情况下立法院有可能同意紫光投资台湾的IC产业?根据党政人士的说法,至少应从企业发展、产业发展、国家安全3层次审慎评估。首先要从企业自己的发展策略来看,任何的合并和并购,有无满足企业的发展策略?对企业发展有无帮助?

  其次,对产业的发展有无伤害?如果对企业发展有帮助,但是对产业发展有伤害,从国家的立场来看,还是不能开放。第三,即使对企业及产业发展有帮助,但若对国家安全有影响,亦需要严格管制。

  从这里就看得到,立法院的决议并非铁板一块,还是有同意的可能。或在某种附带条件下同意,让立法院的阻挠成为是两岸谈判中最有价值的筹码。但最大的问题却出在谁来定义利与弊?国家安全有没有明确的界线?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但可以确定的是:紫光强势收购的行为在美国和韩国都碰到钉子之后,未尝不是台湾拉高谈判筹码的良机。立法院的介入难道不是明智之举吗?还是立法院的决议终将葬送台湾产业的未来?值得大家共同思考。



关键词: 紫光 矽品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