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设计应用 > 超越发动机车的新一代EV 日产LEAF技术详解(二)

超越发动机车的新一代EV 日产LEAF技术详解(二)

作者:时间:2011-01-27来源:网络收藏

电池成本在200万日元以下

  的开发上尤其致力于主要部件即锂离子充电电池和马达的自制。这样做除了考虑到这些都是首款配备的核心部件,需要确立相关技术之外,还有另外一个重要原因。这就是“即使想从外部采购,也没有适合的部件”(副社长山下光彦)。由于用部件及材料的开发刚刚就绪,市场上几乎没有可供选择的产品,因此日产只有自已来制造。下面就从日产自制的锂离子充电电池来看一下。

  作为的课题,必须要指出的是价格高且充电一次的持续行驶距离较短的问题。要想解决这些课题,最有效的手段是降低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成本以及提高其性能。降低成本自不必说,而从性能来看,具体而言就是要提高重量能量密度(以下简称能量密度),如果能够提高能量密度,则可通过配备少量电池来获得充分的一次充电持续行驶距离。

  配备的锂离子充电电池在这两方面均得到大幅改善。首先,电池的能量密度估计为140Wh/kg左右。对于这一性能的提高,日产已在2009年7月举行的“09年先进技术说明会”上做过介绍,而此次还公开了降低成本的部分进展。

  据日本新能源及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调查,车用锂离子充电电池的价格2009年为10万日元/kWh。LEAF所配电池的容量为24kWh,因此粗略换算的话为240万日元。不过,日产解说员在此次发布会上介绍说:“如果以200万日元的价格来销售(电池组)的话仍会有很高的收益性”。200万日元/24kWh也就是8.3万日元/kWh。如果说这一价格仍能有高利润的话,成本上就要大大低于8.3万日元/kWh。日产在这一方面从未放松努力,争取在2015年降至3万~4万日元/kWh。

采用锰类正极和层压构造

  电池组成本的降低带来了良好的量产效果,其中日产采用的电池材料和电池单元构造也做出了巨大贡献。日产的锂离子充电电池的特点是采用了锰(Mn)类正极(锰酸锂,LiMn2O4)和层压构造。笔记本电脑等使用的是正极采用钴(Co)类材料(钴酸锂,LiCoO2)的电池类型。锰的价格比钴便宜,而且价格变动也较少。正极材料在锂离子充电电池的成本中占有较高比例,因此锰类材料在成本方面有利。

  另外,锰类材料为尖晶石构造,即使锂在充电时从正极脱离,基本构造也会保留完好,因此稳定性较高,耐久性及安全性出色(图5)。而钴类及3元类〔Li(Ni-Co-Mn)O2〕材料则是对锂进行三明治式层叠的层状构造,因此当锂脱离后容易变得不稳定。


图5:尖晶石构造和层状构造的充电放示意图
尖晶石构造的锰类(LiMn2O4)正极在充电时即使锂脱离也会维持稳定构造,而层状构造的话容易变得不稳定。

  锰类材料虽然成本低且稳定性高,但却存在能量密度低于钴类及3元类材料的课题。这一课题通过采用简单的层压型以有效利用空间来解决。普通锂离子充电电池大多卷绕着带状电极及隔膜收放在圆筒形及方形的外壳内,而层压型则层叠多个电极及隔膜封入铝层合薄膜中。“与圆筒形相比层压型的部件数量少2~3成,因此可控制成本”(日产)。

  LEAF配备的锂离子充电池以4个层压型电池单元为1组制造模块,通过嵌入48个这样的模块形成电池组。

  发布会上展示的电池组是开发最终阶段的产品,因此与已量产的产品略有不同(图6)。量产产品新导入了为使电极及隔膜不在内部移动而进行固定的构造。其原因在于层压部分中形成了大量层叠薄型电极及隔膜的构造,如果这些电极及隔膜移动,导致电极间的距离出现不均的话,发电及充电时的反应条件就会发生变化。


图6:电池组的构造
在钢制机壳中嵌入48个电池模块(a)。在电池模块中放入了4个电池单元,因此按48×4计算,电池单元的总数为192个。容量为24kWh,最大输出功率为90kW,总电压为360V。外形尺寸为1570×1190×260mm。重量约为280kg。展示的电池组与实车配备的产品略有不同。实车配备的电池组在电池单元的周围套上了画框形状的树脂部件,可结实地固定住(b)。

  为此,通过加深在模块上面设计的凹坑形状来稳稳按住电池单元,并像画框一样用树脂部件将层压型电池单元的周边围起来的做法,来把电池单元结实地固定住。而且“还在层压部分中加入了板材,形成了内部层叠体不会移动的构造”(日产)。通过这一手段,电池的性能得到稳定,而且耐久性也有所提高。

  电池的劣化程度“还要看使用情况,估计电池容量5年减少2成,10年减少3成”(日产)。

重量约280kg

  电池组的重量达到约280kg。与本田在“飞度(FIT)”及“INSIGHT”上配备的混合动力系统(整体约60kg)相比相当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电动汽车 EV 日产 LEAF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