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基于非IDE专用接口芯片的自主型光盘复制机的系统设计

基于非IDE专用接口芯片的自主型光盘复制机的系统设计

作者:时间:2012-02-08来源:网络收藏

  自1980年Philips和Sony公司推出的数字声音标准的CD(Compact Disc)以来,CD就以其信息存储量大、存储时间长和容易携带等优点,受到人们的青睐,并被广泛应用于娱乐、发行、信息存储和备份等方面。随着近年来可擦写光盘驱动器CD-R(CD-Record-able)的出现和廉价可写光盘CD-WO(CD-Write Once)的渐渐普及,光盘的复制、刻录变得容易起来。除了使用相当专用的光盘复制设备外,更多的办法是借助于个人计算机或只有VIDEO的光盘录像机进行复制,但其成本相对较高,复制过程也比较麻烦。所以自主型(独立完成复制,不需计算机)应运而生,采用专门SCSI接口芯片的1对1复制机出现了。但由于SCSI接口的光盘驱动器额外成本较的高,并且市场上大量使用的是的光驱,因此,设计低成本的基于的自主型光盘制机是对光盘复制市场的极大补充。

1 自主型系统的主要功能指标和应用

  主要功能指标为:

  (1)一对一复制,按一键完成4倍速的仿真或刻录功能;

  (2)空间、时间和硬件资源最节省;

  (3)系统增加IDE与PARALLEL口的转换后,可作为PC机的外置式光盘驱动器;

  (4)具有状态显示和自动完成、退出提示等;

  (5)支持大多数工业标准的CD格式,如红皮书、黄皮书、白皮书和绿皮书标准(AUDIO CD、VIDEO CD、DADA CD、MIXED MODE CD、PHOTO CD、GAME CD)等。

  本系统可应用于学校、企事业机关和个人的光盘制作、多媒体演示、小量的分发、信息存储和备份等。

2 系统组成

  系统组成如图1所示。整个系统由1块控制板、一条IDE电缆、一台CD-R驱动器、一台CD-ROM驱动器、开关电源以及系统界面构成。其中,控制板是整个光盘复制系统的核心,它控制着从CD-ROM内读取原始数据,然后写入到CD-R中的空白光盘上。界面上只有状态灯和一个选择按钮,按钮经控制板读取后,决定了写入的模式。

3 核心硬件设计

  (1)整个设计围绕着对光驱的读与写操作、数据传输(分为PIO模式和DMA模式)、PID传输以及IDE设备与主机的握手通讯(如数据包、命令、任务、状态等的发送和接收)进行。DMA是IDE的数据总线和主机的存储器数据线SRAM间的直接传输。在IDE设备与主机通讯的基础,ATAPI光盘读写命令及其它相关命令得以实现,在这里设计的(两个ATAPI)正是基于IDE设备的接口。

  主机与IDE接口的通讯通过IDE总线的CS0-、CS1-、DA2、DA1、DA0、DIOR-、DIOW-等信号来进行,相关功能见表1。

表1 IDE接口功能和选择地址

地 址功 能
Cs0-NDA2DA1DA0READ(DIOR)WRITE(DIOW)
AN000DATADATA
AN001ERRORFEATURE
AN010RESON 
AN011RESERVE 
AN100BYTE-CNT-LOWBYTE-CNT-LOW
AN101BYTE-CNT-HIGHBYTE-CNT-HIGH
AN110device-SELDEVICE-SEL
AN111STATUSCOMMAND

  ATAPI的命令如TEST UNIT READY、MODE SENSE、READ TRACK INFORMATION、READ、WRITE等都是通过以上接口进行发送的,接收可以是PIO模式或DMA模式。

  (2)光盘的读写速率是按75block(frame)/s来计算的。一个block等于2352个字节,但用户数据随着CD格式的不同而不同,1倍速按每秒75个block读写,2倍速按每秒150个block读写。然而,4倍速复制并不是要求主机一次读取300(4×75)个block大小的数据量,而是通过目标光盘刻录速度的设置来完成的。通常有20~30个block(大约70~80K的数据量)读写速度就够了,太小容易死机,太多则加大了对机存储空间SRAM的要求。在这里我们选择了64K×16bit的SRAM。

  (3)支持Enhance IDE的设备都具有快速DMA功能。在光盘复制时,实现大量数据的快速读写DMA是必需的。在DMA外部工作频率为12.5MHz时,一般能反动派到1.5M/s的传输能力,例如INTEL 82C37A。

  (4)主机UP(CPU)选择性价比较好的8032系列单片机,可支持40MHz的外部工作频率。为了加强对知识的保护,也为了实现8位微机与16位SRAM以及大量外围芯片的译码,选用了CPLD来增加其集成度,其设计采用原理图+VHDL方式。

  硬件设计简图如图2所示。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