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辐射源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辐射源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作者:时间:2013-09-30来源:网络收藏

摘要:具有强烈的社会敏感性,无论是丢弃还是泄漏,都会给人类社会和环境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和危害。为了使其能够进一步造福于人类社会,对进行规范使用,尤为重要。文章介绍了一套集剂量监测、RFID电子标签、GPS地球定位、位移检测、视频监控和管理为一体的应用系统,以降低辐射源被盗的风险,准确高效地实现辐射源的目标。

  关键词:;辐射源;RFID;GPS;GPRS;视频监控

  引言

  随着核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辐射源的应用市场日趋广泛。通过在工业、农业、医学和研究方面的应用,辐射源为人类和社会提供了巨大利益,为科技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因辐射源管理不善而对环境和人身健康造成了严重危害。辐射源传统的监管方式为上锁、警示和人为看护等,但因人为因素导致丢失和泄漏事故比比皆是,给社会和公众安全带来巨大威胁。因此,建立一套基于的辐射源安全监管系统,将辐射源与网络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等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系统总体架构

  基于物联网的辐射源安全监管系统的总体架构由前端现场部分(感知层)、数据传输部分(传输层)和安全监管部分(应用层)等组成,图1所示是其系统结构图。其中,前端现场部分以辐射源为前提设置剂量检测、RFID电子标签识别、GPS定位跟踪、视频监控等装置,以确保辐射源出现丢失、位移和泄漏等异常情况时通过传输层向监管中心发送实时数据和状态信号并向现场本地和监管人员发送报警信号。数据传输部分是通过GPRS方式将剂量信息、电子标签信息传送到监控中心;将视频监控信号通过3G、ADSL或专线等方式传输到监控中心;将移动源位置信息通过GPS定位和GPRS传送到监控中心;将移动源视频监控图像通过GPRS以图片形式传输到监控中心。由监控中心的安全监管系统完成信息的分析处理、智能化应用服务和控制决策。

  辐射源安全监管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

  2 现场前端感知层的设计

  现场前端感知层主要由剂量检测仪、防拆毁RFID标签、RFID阅读器、位移监测设备、高清网络摄像机及网络设备等硬件设备构成。

  2.1 剂量检测

  使用不同型号的测量仪对各个辐射源应用场所的辐射强度进行测量。各监测仪通过光电传感器收集被测放射源的测量数据,经过A/D转换后,测量仪将所获得的数字信号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监控中心。监控中心可以判断辐射源是否出现丢失或剂量外泄等事故。

  2.2 RFID电子标签及阅读器

  射频识别RFID(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技术是一种新兴自动识别技术,是物联网的核心技术。它采用无线射频方式进行非接触双向数据通讯以达到目标识别并交换数据的目的。RFID具有远距离、同时可识别多个标签、识别速度快、标签存储容量大、数据安全等特点。在本方案中,利用RFID技术,实现了辐射源防盗报警,其原理如图2所示。

  如果为每个辐射源安装有效距离小于10m的防拆毁RFID标签,并在离放射源不远处(如小于10m)安装RFID阅读器,那么,RFID阅读器将不断地读取RFID传来的数据。一旦RFID标签被拆毁,或辐射源被移动到距离RFID阅读器超过10m距离,RFID阅读器将不能再读取到该RFID的数据,此时就认为放射源被非法移动,报警器将自动通过短信方式向特定号码的手机发送报警信息,同时,通过GPRS或CDMA或3G网络,向监控中心发送报警信息。

  2.3 GPS(GlobalPositioningS

物联网相关文章:物联网是什么


电容式触摸屏相关文章:电容式触摸屏原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