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智能计算 > 编辑观点 > 从《流浪地球》中的MOSS,浅析量子计算机

从《流浪地球》中的MOSS,浅析量子计算机

作者:ZongYu时间:2023-02-10来源:EEPW收藏

前  言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302/443246.htm

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春节档电影市场的票房也创下了记录,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利用春节假期去看近期十分热门的电影《流浪地球 2》呢?如果您去看过,那么各位一定会对其中人类为解决太阳“氦闪”而建造的550系列有着深刻的印象。它帮助人类预测太阳“氦闪”,组织自动化机器高速建造行星发动机,当升级为最新的550W型(MOSS)时,它已经成为了人类有史以来算力最高的硬件,甚至还迭代出了自我意识。可以说,在《流浪地球2》中,最精彩的暗线就是这台贯穿剧情的550系列,其戏份之多,甚至足以媲美电影中的主角,在几乎所有的关键场所、情节中都有出场,在电影中更是将其称为流浪地球计划得以成功实施的关键。

图片

《流浪地球2》中的550W(MOSS)

如果各位细心看了电影最后的彩蛋,就会发现,550W量子计算机是人类一次次危机的幕后主使,它一次次地制造危机,到底是为了激发人类的危机意识,迫使全人类团结一致应对危机,延续人类文明;还是真的只是为了毁灭人类,这里不做讨论,但看完电影之后,相信各位都会有一个疑问:量子计算机真的如电影中描述的那般强大吗?现实中的量子计算机到底又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呢?


    何为量子计算机?   


自20世纪人类发明传统计算机以来,基本上都是遵循冯·诺依曼机结构。这种结构特点是“程序存储,共享数据,顺序执行”,需要 CPU 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和数据进行相应的计算。而随着现代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半导体产业经历了数次飞跃,计算机性能指数级增长,且更小更强。但时至今日,摩尔定律逐渐接近极限,且传统计算机已接近现代物理的极限——元器件接近原子尺寸,传统计算机的天花板似乎已经隐约可见,人类急需一种全新的计算机结构,来突破计算机发展的瓶颈,而量子领域似乎就是下一代革命性计算机的摇篮。

量子(quantum)是现代物理的重要概念。即一个物理量如果存在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基本单位,则这个物理量是量子化的,并把最小单位称为量子。总之,可以粗略地理解为,是尺度非常非常小的物质,比如原子、电子、中子、甚至于夸克都是量子的范畴。而在量子领域上,传统物理学不再适用,所以传统计算机无法正常工作,但是在量子尺度下,物质会有着一些宏观物体所没有的特性,有些甚至十分匪夷所思,利用这些全新的规律,我们就能制造全新的,革命性的计算设备。

图片

众所周知,我们传统的计算机都是遵循二进制运行,其状态只有 0 与 1,而量子计算机则不同,简略来说它有着 0、1、2 三个状态。有些熟悉计算机的朋友会说:这不就是前苏联搞过的三进制计算机吗?其实不然,三进制和二进制本质相同,只是逢三进一,并不是三种状态。而在量子计算机中,它的0、1、2分别表示的是:关、开、不确定(叠加态)。“2”这种状态,表示的不是开或关的任何一种状态,而是 n 个状态的叠加。各位是不是有些迷惑?状态为何还能叠加呢?任何一种电路,它处在的状态应该不是开就是关吧,为何能不确定?这就需要各位读者忘记自己所处的宏观世界中的物理,在量子的微观世界中,一切都仿佛是魔法一般捉摸不定。         

在上世纪著名的思想实验“薛定谔的猫”中,量子力学的先驱,薛定谔先生给出了一个相对好理解的解释:将一只猫关在装有少量镭和氰化物的密闭容器里。镭的衰变存在几率,如果镭发生衰变,会触发机关打碎装有氰化物的瓶子,猫就会死;如果镭不发生衰变,猫就存活。根据量子力学理论,由于放射性的镭处于衰变和没有衰变两种状态的叠加,猫就理应处于死猫和活猫的叠加状态。这只既死又活的猫就是所谓的“薛定谔猫”。但是,不可能存在既死又活的猫,则必须在打开容器后才知道结果。不知各位理解没有,如果实在理解不了,那就可以简单想象成,在量子世界中,如果不进行观测,那么事物的状态就是不确定的(即有多种状态),只有当观察了以后,它才能确认为一种情况。         

我们说回到量子计算机,在量子计算机的运行过程中,“2”的存在使得量子计算机可以在同一时间处于 n 种状态中。这种特性,使得量子计算机有着一种超凡的能力:我们知道,传统比特在表示16种可能的组合时,你只能选择其中1种,而在处于叠加态的量子比特中,你可认为它同时处于这16种中的所有状态!这是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一个内存仅有n位比特的简单计算机模型,它有 2ⁿ种状态,n=2时,即4种,如果假设计算速度是每秒输出一种状态,全部输出完成需要4秒;而对于量子计算机而言,2个量子比特都可处于叠加态,也就是能同时工作在上述4种状态中,可以同时得出每种状态的结果,就像一个人可以同时做4种事情,所以只需要1秒钟就能全部输出完成,即上述的1台量子计算机=4台传统计算机并行工作!这还只是2个量子比特的能力,如果是8个呢,那就是256倍!16个呢?随着比特数的增加,量子计算机与传统计算机之间的性能差距是呈指数级增长。至于在电影中出现的550W的8192个量子比特,也就是能同时处理2的8192次方种状态,是一个以1开头的2500位的数字,这个数字有多离谱呢?我只能告诉各位,我们这个地球上所有的沙子的数量,是一个以1开头的19位的数字…… 


    距离550W,我们还有多远?   

       

对于550系列量子计算机,它几乎可以被用在任何需要它的场景,也就是说,它是一台通用量子计算机,然而以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距离一台通用的量子计算机的距离还十分遥远。比如近几个月IBM推出的量子计算机 Osprey,其量子比特数为433个,但是它只能进行一些特定领域的计算,一些需要大量并行计算的场景,比如:在全球航运网络中为数百艘油轮挑选理想航线。而在其他的领域之上,其算力很可能不如各位手上的手机。不仅如此,目前的量子芯片还无法在常温下运行,需要使用大量的液氦,将其降温道-273度左右,发生低温超导才可以使用,一丁点的扰动,就会让计算结果大相径庭。

图片

尽管目前的量子计算机发展阻碍重重,但还是有大量科技机构看到了这种全新计算机的未来前景,中科大教授郭国平就表示:“3-5年内,量子计算有望发挥实际作用。”而我国也确实在积极探索量子芯片、量子计算机大规模量产的可能性。今年刚刚开始,1月31在安徽合肥,本源量子就已经开始紧锣密鼓地制造我国最新的量子计算机“悟空”,作为我国首条量子芯片生产线,有着里程碑式的意义,目前,本源量子已成功交付一台 24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机,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具备量子计算机整机交付能力的国家。据悉,到2025年,本源量子将突破 1000 位量子比特,达到 1024 位量子比特,并将运用量子计算尝试在不同行业领域解决对应的问题,拓展量子计算机的适用范围,研制出行业领域的专用量子计算机,这将是量子计算机走向通用量子计算机的第一步。         

图片

总结来说,我们与电影中的量子计算机距离,可以借用某个网友的一个比喻:“大概等同于钻木取火到 i9 处理器的差别”,除非出现新的科学大爆炸,否则我们这一代人是没有可能见到的。         

图片



    写在最后   


量子计算目前是各大国科技竞争的前沿,也是未来一种十分具有可行性的新型计算机形态,它的出现和持续研发,是打破摩尔定律的又一道曙光。对于这种新兴技术来说,各个国家还基本上处于同一起跑线之上,也就是说,谁能在该领域领跑,谁就有很大的可能领跑、甚至垄断未来的计算算力。虽然,竞争的结果可能是我们这一代人来不及知道的,但是,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让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