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汽车电子 > 编辑观点 > 年轻同学们,想听听你们对未来汽车的想法

年轻同学们,想听听你们对未来汽车的想法

—— 未来汽车生活怎么样?大学生们是这样设计的
作者:特约记者,王莹时间:2020-01-08来源:电子产品世界收藏

年前,广州2019智能网联•暨2019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在广州生物岛举行。广州生物岛也是广州市政府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打造的智能网联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在这里,有13支车队、17类测试场景、5.5公里环状路线,来自自动驾驶创企、高校自动驾驶团队、整车厂的三方势力进行自动驾驶技术的“实地PK”,成为迎接自动驾驶时代的一个重要事件。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2001/409027.htm

自动驾驶时代,一切都是新的。人与车之间的关系,车与车之间的关系,未来的车上生活模式,都等待着我们去定义。2019年12月28日,“芯创杯”高校未来汽车人机交互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在广州2019智能网联•暨2019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大会上举行。通过高校学子的视角,可以引发我们对未来汽车进一步的思考。

以四个作品为例

到了自动驾驶时代,人们如何确认,无人驾驶的汽车是否会避让自己?见到无人驾驶的汽车,难免让人心生恐惧。来自同济大学的TJ夜猫子团队设计了通过无人车外屏进行交互的方案。在车顶、前脸、侧车身等位置,用显示屏,显示不同的图形和文字,向行人表示汽车的下一步意图,例如绿色笑脸表示礼让行人,红色图形+文字“当心”表示不会让行人。等等。

轮椅出行、带娃出行、带大量行李出行……无人驾驶的共享汽车如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出行需求?如何确定呼叫过来的车安全可靠?车内会不会被上一个用车的人搞得一片狼藉?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DSP交互设计团队,从未来共享汽车交互的角度进行概念设计。他们主要基于移动App,让用户在App上设定自己的用车偏好,满足多样化需求的问题;通过人脸识别、开门上车,通过语音操作、手势操控等方式,上车时熟悉车辆的工作状况;在乘客下车时,通过摄像头和语音提示,让乘客带好随身物品,整理好车内环境。

进入自动驾驶时代,汽车远远超越交通工具的范畴,成为可移动的智能生活空间。到那时,我们可以有什么新鲜的用车模式呢?

来自清华大学的Fun-Zo团队设计了一个亲自出行的方案,结合AR增强现实、柔性屏、5G等技术,将车上空间改造成一个亲子互动的空间。当亲自出行时,可以跟孩子一起,利用海量的互联网知识库,进行互动式、探索式学习,克服目前家长知识面不足的局限。例如,路过历史名胜,只需用手一点,就可以全面了解名胜相关的知识,甚至跟虚拟的历史人物互动;到大草原看星星,可以对照天上的星星,结合车顶的星空屏幕,绘制出星座。即使天气不理想,也能有非常好的体验;针对晕车的人,可以通过改变车上屏幕的颜色和画面,让其在车上的感觉就像坐在家中、或者在公园休息一样。

来自北京理工大学的伍睡团队还提出把汽车内座椅改成方便躺卧的沙发,并车顶、车侧等位置布置信息娱乐系统,可以播放助眠的画面和音乐,到达目的地或者途中重要地点时,还能够自动提醒。

请年轻学子大胆想象

尽管同学们提出的解决方案还需要很多打磨的地方,但是能够在作品中闪现出一串串的创新火花,难能可贵。参赛团队于2019年6月报名,通常是2019年9月新学期开学以后才能聚在一起,在完成学业之余准备作品,所以时间非常紧。

记者在会后采访了总决赛的专家评委代表——华南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广东省人机交互设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姜立军、广汽研究院交互与体验设计科及ADiGO智能物联系统体验设计负责人朱太平、赛普拉斯半导体公司汽车电子事业部总监文君培。他们表示,对比赛作品,他们最看重同学们能否打破、超越现在对汽车的思维定势。因为大学生不仅是未来汽车创新的生力军,也是未来汽车的用户,他们的思维代表着人们对未来汽车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姜立军介绍说,很多年轻人从小就坐车,容易被现在的汽车文化同化。但他们应该知道,从汽车厂家的角度,更希望看看年轻人自己的思路。朱太平也表示,对学生来说,他们受到技术条件、资源、视野、知识和时间的限制,不一定解决得非常完善。我们主要看重两点:一是他们能否呈现一个完整的方案;二是展现出年轻人的特点和他们对汽车生活的理解,不必拘泥于现有汽车的套路。

文君培表示,希望同学们通过这样的比赛,不断开阔视野,知道自己要设计什么,看看有哪些可用的技术,在此基础上呈现出自己的设计方案。以赛普拉斯为例,赛普拉斯作为长期关注汽车电子领域的领先供应商,有前沿的半导体技术和产品,可以很好地满足未来汽车人机交互所需要计算、连接和存储需求,有丰富的应用案例,可以帮助年轻的学子们开阔思路和眼界,让他们更快地成长。而同学们通过参加比赛,也增加了跟外界接触的宝贵机会。

来自中南大学的TRL团队提出基于图像处理的新型汽车侧视镜和车门预警系统,当天气不佳、视野不良时,为驾驶员提供更清楚的视觉图像。同时,当驾驶员或乘客准备打开车门下车时,如果检测到后方有行人或车辆靠近,增大开门的阻力,减少事故发生。TRL团队的队长是中南大学交通运输工程学院大三学生刘攀。受限于学校的设备条件,他们在设计方案时主要使用消费级的芯片。他在学习赛普拉斯的相关产品后认识到,将消费级芯片换成赛普拉斯的车规级芯片,他们的方案可以在性能、功能、可靠性、安全性方面得到极大的提升。例如用赛普拉斯支持蓝牙5.0规范单片系统替代基于USB的有线线路连接,用赛普拉斯CapSense技术做车门的电容式触摸感应,用赛普拉斯PSoC 4微控制器替代树莓派和单片机,实现侧视系统和报警车门的集中控制。

类似的,前述同济大学TJ夜猫子团队提出的无人车车外屏交互设计与实现,也可以通过赛普拉斯车规级的计算、连接和存储产品,获得在性能、功能、可靠性和安全性的提升,加快产品化进程。实际上,据文君培介绍,英雄所见略同,已经有某厂商联合赛普拉斯在开发这样的方案。

同学们在比赛中成长

在总决赛上,来自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南大学、郑州大学、重庆邮电大学的八支团队登上了全国总决赛的舞台,以公开答辩的形式展开角逐。最终,北京理工大学的DSP交互设计团队凭借对无人驾驶时代共享汽车而设计的交互系统夺得总决赛金奖。银奖由同济大学的TJ夜猫子团队和清华大学的Fun-Zo团队摘获,其作品分别为基于模拟驾驶器的无人车车外屏交互设计与实现、出行AR共享互动空间。获得铜奖的是来自同济大学的野指针团队、北京理工大学的伍睡团队以及中南大学的TRL团队,其作品分别为车载三维全景环视系统、R.E.M车内睡眠系统、基于图像处理的新型汽车侧视镜与车门预警系统。来自郑州大学的乐智行团队与来自重庆邮电大学的智梦科技团队获得了优秀奖,其作品分别为针对驾驶员情绪多模态分析的辅助驾驶系统、基于机器学习的多模态人车交互系统。

记者从组委会了解到,本次大赛自2019年5月启动,历时7个多月,共吸引了国内各高校学生组成的600多支团队报名参赛。参赛作品经过在线提交、作品初选,并分别在华北赛区、华中华西赛区、华东华南赛区进行了分赛区决赛暨专家现场答辨,最后选出这8支团队参加总决赛。

本次大赛的参与者涵盖设计与艺术、传媒、电子信息、软件、交通运输、自动化、能源与动力工程、建筑、经管等多个学科和专业,从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有大约一半的团队是跨专业甚至跨学校组队。从分赛区作品进行整体观察,又可以发现其呈现出一定的地区特色,华北赛区的参赛团队,跨校、跨专业组队较多,作品的前瞻性比较突出;华中华西赛区的参赛团队,技术能力比较强;华东华南赛区的参赛团队技术落地商业化的能力比较强。

不同背景的同学在一起,相互激发,相互促进,团结协作,做出初步作品。分赛区决赛现场答辩以闭门的方式进行,避免参赛团队之间互相借鉴创意。总决赛时采用公开答辩的形式。分赛区专家答辩的意见和建议,对总决赛入围团队改进参赛作品直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本次大赛金奖获得者DSP交互设计团队,其作品就是在分赛区答辩之后,根据答辩专家的意见进行了巨大的提升。

参加到总决赛之后,入围团队可以观摩竞技小伙伴的作品,极大地开阔思路和视野。伍睡团队的安晓颖同学表示,作为设计专业的学生,他们对技术实现了解不深。参加总决赛,看到一些团队的技术方案,很有收获。在设计作品的时候,他们对这些技术或多或少都有关注,只是不知道如何实现。通过总决赛,他们对这些技术的实现方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当前,自动驾驶时代正大踏步向我们走来。2019年12月,McKinsey(麦肯锡)发布报告预测,到2025年,公共非自动驾驶出行里程达到将达到峰值,达到6.5万亿公里;个人非自动驾驶出行里程则在2030达到最高的2.3万亿公里。自此之后,非自动驾驶出行里程开始持续下降,自动驾驶逐步普及。2040年,个人自动驾驶出行里程达到7.6万亿公里,高于此前公共非自动驾驶出行里程的最高值。也就是说,到2040年,中国的个人自动驾驶出行将得到全面普及。我们是应该积极地展开想象,如何迎接自动驾驶时代了。

注:“芯创杯”大赛由汽车电子产业联盟、赛迪传媒联合主办,中国计算机报社和赛普拉斯半导体 (Cypress Semiconductor) 技术有限公司共同承办,旨在促进汽车人机交互交叉学科的发展,培养和挖掘更多的创新型人才,为智能时代汽车产业的协同创新做出贡献。首届“芯创杯”大赛的成功举办,为学生提供了加强创新实践的机会,一些优秀作品将有机会在整车厂和供应商企业的帮助与指导下获得进一步的优化与落地实践,也为促进汽车人机交互人才培养以及产业协同创新做出了积极贡献。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