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业界动态 > 为什么我认为小米最多值900亿美金

为什么我认为小米最多值900亿美金

作者:时间:2018-03-06来源:虎嗅网收藏

  另一方面其他智能硬件产品,也搭配销售,提升销售收入,改变产品单一结构,收入单一的问题。当各种渠道铺开后,销售继续提升,反过来又会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压低供应商采购价格。这种正向循环反馈一直会继续下去,贯彻低成本战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803/376452.htm

  生态链,也是遵循低成本原则,比如手环、小米插线板、小米电池、小米净化器、小米平衡车、小米拉杆箱等等,都是如出一辙的策略,收割一个未经互联网改造的行业,然后把中间商全部砍掉。

  这也是我认为小米最为强大的地方:改造传统智能硬件、收割模式,流量扶持某家厂商。

  如果说戴尔在电脑行业,创造了直销(去掉中间商)模式,那么小米则是大规模生销(生产直接销售)模式,或者说是戴尔直销模式的进一步深化。这种模式,在商超领域就是Costco的模式,在日用品领域就是无印良品的模式。只不过小米是在智能硬件方向,而且配合着低成本战略。

  当下小米在线上已经成功证明了自己,现在主攻方向,是线下三四五线城市以及更为边远的地区。

  因此就目前来说,小米的核心竞争力就是领先对手的生销模式和低成本战略,配合着尽可能无处不在的分销网络。虽然这个网络,目前还没有完全形成,但小米在印度的崛起,则进一步印证了线上的可扩张性。

  线下的可行性,则是接下来两年里最大的挑战。

  6.这家餐厅的员工、厨子、大堂经理等人员的水平,尤其是管理层和厨子的水平如何?

  这是分析判断管理层如何。在2016年,小米遇到的问题,不仅仅是个案。低成本战略,尤其是供应链和渠道扩张的难题同样考验着当时的乐视、酷派、锤子和360,前两者基本倒下了,现在后两者目前可能正在考虑合并。

  小米内部拥有以雷军为代表的管理层,算得上国内第一个抓住风口的手机生产商,也是第一个扭转颓势的手机厂商。由于管理层的评级非常个人化、主观化,我相信国内手机厂商的管理层如何,大家心里都有自己的判断。

  但是在具体业绩方面,大家还是可以看看管理层的所作所为。这个没什么主观不主观的。

  在2011年~2015年的顺风局,或许是行业风起,猪飞上了天,先发优势甚至说运气成分居多,因此证明不了什么。但在2015年~2017年的逆风局,这个更多靠企业管理层如何审时度势,具体精细化能力如何。

  因此相对而言,作为手机行业的管理层,小米团队算得上国内前三吧。

  7.这家餐厅,随着时间的流失、学生的变迁,会不会有什么经营上的变化?或者几年后,哪些地方需要留心?

  这是分析企业是否存在长期威胁或者潜在风险。

  回到小米身上,我比较担心四个问题:

  一是小米的线下渠道和现实渠道,是否能够很好地融合。

  我们看到小米在搞零售店,接下来,很可能会有加盟店的加入,尤其是四五线城市,渠道的扩张,必须分一杯羹给经销商。但是如此又破坏了原来统一的线上价格策略,而且小米的根本战略是低成本战略,是砍掉中间商,两者是相违背的。包括对自营产品和非自营产品的支持力度等等,这一块是非常精细的慢活。

  其中成败,直接决定未来小米的营收增速,尤其是四五线城市渠道的铺开、线上线下是否融合。如果融合没问题,小米下一个两年,业绩是有保障的。

  二是如何在一个存量市场中,尽可能抢走市场份额,比如在大陆市场,夺走苹果、华为、OV的市场份额。

  如果按照产业发展来看,目前手机行业与十年前的PC行业类似,基本已经是存量市场、已经圈地完毕了。在一个存量市场中,是你死我亡的竞争,小米的低成本战略,或许能够抢走华为一部分低端市场,也能抢走OV厂妹市场,但是这个难度有多大?如果真的抢走,凭什么呢?卖一台小米手机挣的钱远少于OV,那经销商为什么要卖呢?

  三是小米是否能够找到足够多的智能硬件品种进行扩张。

  小米目前的智能硬件有手环、电池、电子秤、笔记本、耳机、净化器等等,可以进行小米式扩张的智能硬件品种还有多少,对应市场空间有多大?是否足以改变小米过于依赖单一品种的结构?此外这些问题也涉及小米新零售战略,SKU究竟多少合适?太少了不行,太多了也不可以。

  四是如何完成类似早期联想“贸工技”和华为“技工贸”的难题。

  说白了,小米如果只是改变营销渠道,实行低成本战略,我很怀疑,小米或将成为下一个联想。

  电子产品,并非同质化、标准化产品,因此注定会被下一轮新产品取代。产品快速迭代,就注定了产品一定需要有“技”的支撑。小米早期说自己在技术上有多少“黑科技”,大家听听也就算了,一个初创低成本战略生产商,是不可能研发差异化的,差异化一定是匹配高毛利的。只有苹果这种,才做到了低成本和差异的平衡,以及相互正反馈。

  这对小米而言,其磨练无疑是从“猿猴”到“人”的进化过程。这也是小米成为受人尊敬企业的必由之路。否则不过是智能手机时代联想的翻版而已。

  8.看这家餐厅每个季度的财报、收入成本费用和利润情况。检验一下,过去这家餐厅的财务数据是否与历史相符合,并大概给予一个估值。

  这大概是财会人员的工作了吧,分析报表,检查企业前些年发展状态,分析企业可能的改进空间,对行业进行比率比较,最后进行经营预测,估算企业价值。

  现在我看到的数据,大概是手机业务估值800亿美金~900亿美金,小米其他业务,估值在200亿美金左右,利润方面在15亿美金左右。

  由于缺乏更详尽数据,具体估值我也拿不准,因此只能采取相对估值。以苹果的市盈率做比较,大概在18倍左右,基础估值为270亿美金;但考虑到小米像是新时代的戴尔(大规模生产直销),有更先进的生产关系,具有颠覆传统硬件厂商的可能,那么市盈率翻倍,也就是36倍。

  这其中,已经包含了增长潜力和持续性,也就是说截止2017年底,我给的估值为540亿美金,不超过600亿美金。但是三个季度后,如果小米一切顺利,维持40%以上增速,那么等到上市的时候给出800亿美金~900亿美金的估值,也是比较合理的。

  最后说一下,由于缺乏公开的数据,上面的分析定性成分居多,分析多为行业前景、市场格局、核心竞争力与护城河分析,也没有严谨的市场统计调查。研究小米估值的话题,是自我学习估值、理解估值的过程,如果未来小米招股说明书出来了,或许会第一时间写出自己的思考与看法。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关键词: 小米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