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工控自动化 > 业界动态 > 中央社:大陆机器人半导体海外并购拚升级 突围难

中央社:大陆机器人半导体海外并购拚升级 突围难

作者:时间:2017-05-16来源:中央社收藏

  中国大陆近年经济成长趋缓,在产业升级规画蓝图中,发展受高度瞩目。 但中国大陆尚未掌握核心技术,陆资「走出去」并购又屡遭心生警惕的欧美挡下,突围艰困。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705/359229.htm

  ●中国制造2025 产业是亮点

  在电子业齐聚的江苏省,富士康昆山厂是落实自动化生产成效最卓著的代表之一。 在黑漆漆的偌大厂房中,机器运转声音嘈杂,多支机械手臂处理重复性高的热熔焊接制程,稀少的人力退居辅助地位。

  富士康科技集团拚自动化,机器成为生产主力,工作灯 随着人力减少,自动化产线通常处在昏暗环境中。 图为 富士康昆山厂板对板连接器母端生产区。 (数据照片) 中央社记者尹俊杰昆山摄 106年5月15日

  随着自动化效益提升,截至2015年,这座生产智能型手机连接线接头的「关灯厂房」员工数量,已从最多时的1500人减至300人左右。 每条产线每个班仅需1人照顾机器,整个厂房最大日产能可达100万件。

  中国大陆制造业人力费用逐年攀升,高科技业者为控制成本不得不投入自动化浪潮。 这也成为中国大陆官方订定「制造业大国」迈向「制造业强国」目标,鼓吹「智能制造」的大背景。

  为跻身制造强国之林,中国大陆2015年5月发布「中国制造2025」规画文件,强调智能制造,宣示要让技术创新成为装备制造业发展核心。 其中,高阶数控工具机和受到高度关注。

  这份文件出炉后,机器人顿时成为中国大陆最火热的产业之一。

  但发展近2年后,中国大陆官方却在今年3月坦承,中国大陆机器人产业存在「高阶产业低阶化」和「低阶产品产能过剩」风险。 中国大陆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仍以中低阶产品为主,尤其六轴以上多关节机器人供给能力相对较低。

  国立台湾大学电机工程学系何宜慈讲座暨终身特聘教授罗仁权指出,机器人产业明显有「大者恒大」趋势。 四大巨头库卡(KUKA)、发那科(FANUC)、ABB和安川机器人(Yaskawa Motoman)全球市占率达到60%至65%。

  罗仁权说,这4家大厂机器人都卖得很贵,除专精工业机器人,还吃掉远程诊疗、微创手术等服务型机器人市场。 在不对等的竞争态势下,规模小的机器人厂商必须思考有利的突破点。

  在中国大陆机器人产业似遭遇瓶颈之际,中国大陆家电大厂美的集团「开第一枪」,2016年5月宣布开价约50亿美元收购库卡,成为近年陆资企业规模最大的海外主动收购交易之一。

  这项收购案有别于美的集团买下日本东芝电机的电冰箱、洗衣机等成熟但利润率低的白色家电事业,而是有机会让陆资企业掌握德国「工业4.0」的新兴核心上游技术。

  美的发出收购要约后,不仅德国官方存有疑虑,业界也质疑库卡的技术具战略意义,不应落入外国企业手中。

  尽管欧盟仍在2016年10月批准这笔收购案,但这显示出在全球产业链中握有技术优势的欧美国家,正在提防中国大陆资本「走出去」以并购手段拿下核心技术。

  ●陆资海外购并 着眼自主产业链

  除了机器人,中国大陆野心勃勃想建设自主产业链的发展策略也面临相同困境。

  过去几年,拥有中国大陆官方资金撑腰的紫光集团扮演「排头兵」角色,2013年起积极在半导体领域并购,先后收购中国大陆的展讯与锐迪科。

  2015年,紫光宣布多项投资台湾半导体封装测试厂的计划,包括入股力成科技、硅品精密和南茂科技,但都以失败告终。

  另一方面,紫光将掌握储存设备技术的目光投向美国的威腾电子(Western Digital),2015年有意入股。 但在担心美国外来投资审查委员会(CFIUS)挡下的情况下,紫光主动终止交易,入股威腾也失败。

  即便如此,在北京为防止资本外流而造成陆资对外投资降温之际,中国大陆官方仍在3月透过官方政策性银行与国家集成电路(IC)产业投资基金,为紫光发展IC相关事业挹注人民币1500亿元(新台币约6700亿元)。

  由此可见,半导体发展战略在中国大陆改变产业结构中确有不可撼动的地位。

  ●欧美国安疑虑 陆企海外并购受阻

  而美国商务部长罗斯(Wilbur Ross)的一番话,则反映西方国家的焦虑心理。

  罗斯5月接受路透社访问时说,美国半导体业仍独步全球,但中国大陆大手笔投资欲建立自身芯片制造产业,他感到忧心。 由于半导体可在军事硬件上应用,美国商务部考虑从「国家安全」角度审查半导体。

  在此之前,国安理由就已成为陆资企业收购外国半导体企业的失败因素。

  2016年12月,美国时任总统欧巴马出手拦阻陆资福建宏芯投资基金(FGC)收购德国半导体设备大厂爱思强(Aixtron)。 理由是这笔交易有国安风险,可能导致存有潜在军事应用的敏感科技流向中国大陆。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郭宪纲认为,欧巴马和之前的美国政府基于「意识型态」,对高科技产品出口中国大陆设置障碍。 如果美国不解除禁令,中国大陆只好从其他国家进口高科技产品,或加强自我研发。

  郭宪纲所提的禁令由来已久,特别是1989年天安门事件后,美国以人权问题为由禁止向中国大陆出口列在「美国军品管制列表」上的防务用品,使得中国大陆进口军民两用技术及民用技术受阻。

  川普今年1月入主白宫,极力缩小美中之间的贸易逆差。 川普4月会晤中国大陆国家主席习近平后,双方启动贸易谈判「百日计划」。 华府想扩大美国产品输入中国大陆,北京则盘算要以逐步解除上述禁令作为交换条件。

  曾任中国大陆商务部长的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会长陈德铭5月在北京清华大学一场论坛上说,从中美大局出发,中国大陆「会再释放一点」,缩小美中贸易逆差。

  但他说,美国把中国大陆列为和伊朗、北韩、俄罗斯同类的制裁国家,禁止向中国大陆出口1600多种军用品、军民两用品等商品,使中国大陆采购许多美制高科技产品受阻。 为改善这种情况,北京会向华府「提出更高要求」。

  在「百日计划」交涉过程中,提防中国大陆在高科技领域超越的美国,势必仍会对陆资并购相关企业设下重重关卡。 这也显示陆资近年疯狂海外并购下,「金钱并非万能」的一面。

  「中国制造2025」碰上国安,使得中国大陆官方透过民间资本「走出去」,藉收购高科技企业掌握核心技术的路愈来愈崎岖难行。 中国大陆自主技术发展是否因此变慢,恐怕是北京必须纳入考虑的议题。



关键词: 机器人 半导体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