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飞度:1.3L发动机汽车燃效继续提高
此次的局部改进正如本田技术研究所四轮R&D中心LPL的人见康平所说,“花费了与全面改良同样多的精力”,外观上,除前后保险杠和格栅之外,还对前照灯、尾灯、以及普通局部改进一般不会涉及到的前挡泥板的形状进行了变更。另外还对汽车内部的车门把手、空调操作旋钮和地板下收纳空间等的形状进行了细微改进。
![]() |
图1:经过局部改进的“飞度”的开发目标 除追加了“混合动力”之外,基础车型“13G/13L”、更具高档感的“15X”、运动车型“RS”的个性也得到进一步加强。 |
本田的目标是应对随着汽车市场上小型车所占比例的日益提高而出现的消费者需求日益多样化的趋势(图1)。作为面向这一目标的具体行动,本田提高了基础车型“13G/13L”特有的良好燃效,同时还向追求更低燃效和更高先进性的用户提供了“混合动力车”。 高级车型“15X”通过专用的镀金格栅和棕色内装等提高了外观和车内的质感,静音性能也得到了提高,满足了追求更高档感觉的用户的需求。运动车型“RS”的外观和内装也变得更能体现运动感,新设置了高级6速手动变速箱,还对悬挂进行了强化。
对细节进行改进
![]() | ![]() |
图2:燃效更高的1.3L发动机 通过对细节部分的改良,使10·15模式下的燃效提高到24.5km/L,比原来提高了0.5km/L。 | 图3:改变了进气歧管的形状 形状改变之后,低速行驶时可产生更强的涡流。 |
![]() | ![]() |
图4:在水套内追加了树脂制垫片 通过提高汽缸内壁过度冷却部分的温度、降低汽油粘性,可以减少活塞与汽缸之间的摩擦损失。 | 图5:实现油环的低张力化 由原来的3片构造变更为即使减小张力降也能维持耗油性能的2片构造。 |
![]() | ![]() |
图6:改变了活塞挡板涂层的图样 原来的飞度在全球首次采用了在涂层上添加点图样提高油压保持性的活塞挡板,据称新款飞度的油压保持性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 图7:CVT的摩擦损失也得到减少 由于采用了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热量加热CVT液以降低粘度、减轻各种阻力的“CVT Froude Warmer”,或通过比以前更精密地控制滑轮的推压油压和闭锁控制(Lock-up Control),减少了摩擦损失。 |
汽缸体(Cylinder Block)方面,在水套(Water Jacket)内追加了树脂制垫片(Spacer)(图4)。由于汽缸内壁并不需要那么强烈的冷却,因此就加入垫片以减少循环冷却水的量。通过提高汽缸内壁的温度、降低汽油粘性,能够起到减少活塞和气缸之间摩擦损失的效果。丰田汽车等已经开始采用该技术。
活塞环由原来的3片构造变更为即使减小张力也能维持气密封(Gas Seal)性和耗油性能的2片构造(图5)。具备这一构造的油环(Qil Ring)虽然加工成本较高,但也已经开始被其他公司应用于注重燃效的车型上。
活塞方面,为了减少摩擦,改变了附着于挡板上的二硫化钼点图样(Dot Pattern)的排列方式(图6)。原来的飞度是全球首款通过在涂层上添加点图样来提高油压保持性的车型,据称此次改良之后的新图样具有更高的油压保持性。
另外,CVT(无级变速箱)还采用了利用发动机冷却水的热量加热CVT液以降低粘度、减轻各种阻力的“CVT Froude Warmer”(图7)。日产汽车等已经开始采用同样的技术。另外还通过比以前更精密地控制滑轮的推压油压和闭锁控制(Lock-up Control),减少了摩擦损失。
除改进了动力传动系统之外,还改变了前后保险杠的形状、把汽车前侧的开口部面积控制在最小,另外还把后保险杠做成了侧面气流可顺利通过的形状,车体下面也做成了气流可顺利通过的形状,提高了空力特性(图8)。
![]() |
图8:还对车体的空力特性进行了改进 尽管是局部改进,但除了前后保险杆和前格栅之外,对前挡泥板的形状也进行了变更,从而提高了空力特性。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