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田新专利:同一发动机内不同气缸排量不同
今年,本田在日本注册了一个新的专利 —— 在同一发动机内的不同气缸使用不同的排量。这到底是个什么玩意?和其它类似的发动机结构方面的技术有哪些相似和不同?对发动机的技术发展会有什么影响?今天车叔就来带大家分析一下。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612/332479.htm怎么做到不同气缸不同排量?
本田的这个不同气缸排量,是通过在相同缸径的气缸使用不同的冲程长度来实现排量和压缩比等主要的发动机运动件设计参数的变化。(冲程即就是指活塞运动的行程长度)
另外,除了切换不同排量气缸之外,还有很多黑科技的玩法。比如,像有些以前的船用发动机那样,把各缸串联起来。热气流在一个高压缸内做功之后,进入下一个低压缸再做一次功,目的是尽可能的把高温气体里的能量榨取干净,从而提高效率。不过这些发动机的压缩比搭配一般是针对某个固定的发动机运行工况的,适合于提高船上稳定巡航工作时的效率。
本田总是能搞出些新鲜东西来,比如他们几年前申请的可变冲程技术。下面的图里就是可变冲程技术的一种,通过在曲轴位置增加一套偏心轮(Eccentric shaft)来调整几何设计的系统。车叔也很期待这次本田会搞出什么黑科技来。
FEV可变压缩比技术FEV可变压缩比技术
由于没有使用油压直接进行调节机构的驱动,避免了额外驱动装置带来的损失。
这一技术对汽油机的提升可能会更大,因为汽油机压缩比较低,提升空间更大。
不过车叔认为,在设计系统时,除了连杆系统本身的可靠性分析之外,还需要对发动机寿命终点时气门升程和正式皮带(或链条)的控制进行特殊的要求,来避免连杆机构中的间隙带来的气门和活塞顶碰撞问题。
同时,连杆机构的加工误差可能也会对缸与缸之间的最大爆发压力变化带来影响,可能会对燃烧压力的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据FEV分析,可变压缩比技术可以带来大约5%左右的油耗改善。不过,像LPEGR、米勒循环、CVVL、可变压缩比等等这些技术带来的提升往往有异曲同工之处,因此,在发动机前期开发进行技术路线选择的时候,也需要注意不能直接叠加提升效果。
车叔认为,就像车辆的智能化一样,汽车动力总成的智能化也是今后汽车的发展方向之一。根据驾驶员的需求实时调节动力总成的技术匹配,根据卫星导航观测的前方地形和路况数据决定混合动力现在是该充电还是放电,根据车内乘客的需求以及外界环境调节车辆的动力和噪音设定等等。车叔相信大家很快就会见到这其中的一些先进技术和黑科技。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