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业界动态 > 无人机安全问题频现 谁来负责?

无人机安全问题频现 谁来负责?

作者:时间:2016-08-01来源:猎律网收藏
编者按:随着用户数量的急剧增加,无人机炸机、伤人等事件时有发生,而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导致消费者在责任认定、赔偿等方面均存在一些麻烦。此外,许多消费者并没有相关飞行知识,仅仅把这种飞行器当作是一种玩具,但事实上,无人机也并不是想飞就能飞。

  自从推出精灵系列消费级开始,渐渐不再是仅限于新鲜玩意,仅去年一年间,国内的销量增加了300%。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4823.htm


无人机安全问题频现 谁来负责?


  

  有门槛的消费品

  人在蹬自行车时的功率一般不到150W,平路行走也就70W上下,而一架四旋翼无人机的功率,在悬停时都有200W-300W。如此大的能量驱动旋翼每分钟旋转上万次,身体的任何部位碰到,轻则破皮,重则创伤。所以相比模型遥控车和遥控船,无人机绝对不能简单的理解为遥控飞机。因为飞的特殊属性,使其在操作难度、事故发生率、事故后果上要远高于一般的遥控玩具。

  消费级无人机是高度依赖于技术创新和质量可靠性的产品,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产品的飞行安全和可靠性也在不断提升,但和汽车自动驾驶一样,当前的技术还远没有达到普遍安全的地步,需要操作人员拥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国内的无人机飞行器还不需要考核驾照,就连美国FAA最新的法规也只是要求购买无人机产品后需在线注册才能使用,无需飞行资格的现状某种程度也是造成无人机安全事故频现的重要因素。

  没有了强制措施,无人机厂家推出再多新手训练课程(如的新手训练营),这种靠消费者自觉参与的形式其有效性也非常有限。消费者依然可以在不受任何培训、没有任何监控下可以使用无人机。这就跟没有不会开车的人开车一样,在这种情况下,企业所能做的补救措施相当有限。试想,如果汽车行驶没有了监管,后果会是如何?有调查表明,在已发生的事故中,由于小白误操作而导致的无人机事故占到了9成以上。技术限制和监管空白下的无人机产品,对于消费者来说,还是有一定的使用门槛。

  迫切的技术创新

  由于大众皆可接触飞行,既然不需飞行资格的话,那问题的解决只能依靠厂家对产品可靠性的提升和一系列完善的售前售后服务体系的建立。

  拿行业大佬来说,其早期的精灵1/2代产品在消费者手中,局限于当时的飞控系统稳定性以及传感器种类和精度,有可能是正常操作下也会出现悬停漂移、飞丢等现象,但做为首款消费级航拍无人机的产品,依然因为一体化的机身和高度的集成性而广受无人机爱好者的喜爱,甚至为大疆奠定了无人机领导者的基础。从技术角度上,早期的无人机厂家主要依赖GPS定位系统实现飞行器的自主飞行和悬停定位,但对于环境干扰,楼宇遮挡,室内飞行等情况下往往是导致新手飞行出问题的主要原因。

  因此产生利用视觉等技术替代GPS定位需求,在开源飞控系统上也逐渐出现。直到2014年底,随着如大疆的Inspire1和精灵3系列,ParrotBebop等产品配备视觉定位系统后,大大解决GPS不可靠情况下的飞行安全问题,甚至还采用多传感器冗余技术等专业系统配置来提升消费级无人机的系统安全,降低用户操作难度和失误情况下的飞行稳定性,降低了漂移、飞丢等事故发生的概率。

  售后服务的难题

  四旋翼无人机发源于航模圈,早期的航模圈其实是一个非常小众的DIY圈,航模爱好者都是从各家厂商购买飞控、电调、机身、电池等零件,经过自己的安装、调试甚至是改装,在一次次的“炸机”之后才能保证最后能够平稳的飞行。那时的无人机,最终飞行效果全靠自己的安装调试,试飞出现“炸机”事故更是家常便饭,大家普遍都有“无人机零件是消耗品”的共识,加上零件厂商基本体量较小。所以在当时,即使零件出现问题,爱好者一般都是没有办法获得售后服务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大疆 无人机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