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光电显示 > 业界动态 > 飞利浦发展历程:曾如何“变身”欧洲最大照明公司?

飞利浦发展历程:曾如何“变身”欧洲最大照明公司?

作者:时间:2016-02-18来源:荷事生非收藏

  上回,我们提到公司发展的头二十年,藉着快速复制的方式为公司打下半壁江山。而当美国的通用电气发明了拉拔钨丝的技术后,公司当然不会错过这个好机会,不到几个月,就复制了同样的灯泡。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2/287049.htm

  绝处逢生

  就在安东与赫拉德得意洋洋地推出新的钨丝灯泡时,放任飞利浦成长多年的三大灯泡公司,骤然对这个新兴强权出手制裁。

  多年来,由于美国与德国厂商都投入大量研发成本并且取得专利,让美、德两国的厂商很早就决定以交互授权的方式,使彼此在美洲与欧洲市场可以合法使用彼此的专利。由通用电气、西门子、AEG以及德国Auer形成的灯泡联盟,彼此互惠专利,独独将荷兰的飞利浦排斥其外。

  1911与1912年间,德国三家灯泡业者(西门子、AEG、Auer)组成的专利共同体(Patentgemeinschaft)以飞利浦侵害通用电气拉拔钨丝的专利为由,在欧洲对飞利浦提起诉讼,要求飞利浦必须取得联盟的专利授权、缴交权利金、并且减少将近一半的市场销售。这招釜底抽薪,让安东急得直跳脚。

  幸运的是,德国专利共同体与美国通用电气的立场并不一致。通用电气来说,它暗自担心:若是强迫飞利浦取得自己的授权,如此一来,全欧洲、美洲的灯泡市场,都将充斥着自己的拉拔钨丝灯泡——这乍看下是美事一桩,却潜藏着反托拉斯法(Antitrust Laws)的危机。

  当时的美国政府正打算对垄断美洲灯泡事业的通用电气开铡,此时此刻,通用电器万万不能让人抓到把柄;一旦被以反托拉斯法诉讼,不仅对公司股价是一大打击,若是败诉,公司甚至会被强迫分拆。于是,在对飞利浦的诉讼案中,可以感觉到通用电气并不积极。

  安东看出了这一线生机,一方面拖延审判,一方面在通用电气的默许下,将公司的销售重心从欧洲大陆转移到大西洋西岸的美国。如此一来,德国厂商如愿以偿地削减了飞利浦在欧洲的势力;通用电气透过自废武功的方式降低自己在美国的市占率,避开了反托拉斯法的风险;而安东与赫拉德的荷兰飞利浦,则在两大集团的合纵连横中,绝处逢生。

  1912年,大难不死的飞利浦在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安东与赫拉德出售手中持股,各自获利约1,500万欧元。从当年那个摇摇欲坠的灯泡组装厂,到如今的富甲一方:那一年,安东飞利浦仅仅38岁。

  飞利浦物理实验室:NatLab

  经过这场专利诉讼,让飞利浦兄弟意识到自己暴露在专利风险之中,寻思将公司在公开市场上募集到的资金,投入到一个大型的研发实验室计划。不过,长久以来,飞利浦一直是一个以生产为主要竞争力的公司,要在一夕之间改变路线开始自己研发,飞利浦兄弟犹豫了。

  1913年,逃过了反托拉斯法风头的通用电气,推出了灌了惰性气体的新式灯泡,寿命更长,消耗的能源更低。前年安东偷回来的灯丝技术,立刻变成了「旧技术」。至此,安东与赫拉德觉悟到他们无法逃避与通用电气、西门子的技术竞争,决意放弃过去秉持的老二哲学,成立了一家专门研究物理与化学的实验室,邀请了莱登大学博学多闻的霍斯特博士(Dr. Gilles Holst)坐镇主持。

  

1

 

  NatLab,1950年代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Philips Research的前身:NatLab(Natuurkundig Laboratorium,物理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面,霍斯特博士和他的科学家们开始专注气体放电效应,发明了第一盏高压气体放电灯(也就是荧光灯),时至今日,气体放电科技仍然为飞利浦部门稳定贡献超过七成以上的营业额;接着,霍斯特意识到真空技术可以扩展到X-ray事业,奠定了飞利浦医疗事业发展的基础;此外,霍斯特博士也是当年固态物理学以及超导体现象的先驱,把人类的历史带入了电子时代。

  在这位出生于哈连的博士主持之下,NatLab发明了多极管,乃至之后的晶体管、无线电收音机、彩色电视机、以及光盘片。我们可以说,在NatLab以后,荷兰才真正变成一个研发与创新的强国。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飞利浦 照明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