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片开关电源设计要点及电子数据表格
1单片开关电源的设计要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179526.htm1.1电源效率的选定
开关电源效率(η)是指其输出功率(PO)与输入功率(PI)(即总功率)的百分比。需要指出,单片开关电源的效率随输出电压(UO)的升高而增加。因此,在低压输出时(UO=5V或3.3V),η可取75%;高压输出时(UO≥12V),η可取85%。在中等电压输出时(5V因电源效率η=PO/PI,故开关电源的总功耗PD=PI-PO=-PO=·PO(1)
PD中包括次级电路功耗和初级电路功耗。重要的是应知道初、次级功耗是如何分配的。损耗分配系数(Z)即反映出这种关系。
设初级功耗为PP,次级功耗为PS,则PP+PS=PD,Z=PS/PD,而1-Z=PP/PD。需要注意的是,次级功耗与高频变压器传输功率的大小有关,而初级钳位二极管的功耗应归入次级功耗之中。这是因为输入功率在漏极电压被钳位之前,已被高频变压器传输到次级的缘故。
1.2如何计算输入滤波电容的准确值
输入滤波电容的容量是开关电源的一个重要参数。CIN值选的过小,会使UImin值大大降低,而输入脉动电压UR却升高。但CIN值取得过大,会增加电容器成本,而且对于提高UImin值和降低脉动电压的效果并不明显。下面介绍计算CIN准确值的方法。
交流电压u经过桥式整流和CIN滤波,在u=umin情况下的输入电压波形如图1所示。该图是在PO=POM,fL=50Hz(或60Hz)、整流桥的响应时间tc=3ms、η=80%的情况下绘出的。由图可见,在直流高压UImin上还要叠加上一个幅度为UR的初级脉动电压,这是CIN在充放电过程中形成的。
欲获得CIN的准确值,可按下式进行计算:CIN=(2)
图1交流电压为最小值时的输入电压波形
图2正向恢复时间的电压波形
图3TOPSwitch并虻认盗性230V交流输入时各电压参数的电位分布
举例说明,在宽范围电压输入时,umin=85V。取UImin=90V,fL=50Hz,tc=3ms,假定PO=30W,η=80%,一并带入式(2)中求出CIN=84.2μF,比例系数CIN/PO=84.2μF/30W=2.8μF/W,这恰好在(2~3)μF/W允许的范围之内。
1.3初级各电压参数的电位分布情况
下面详细介绍输入直流电压的最大值UImin、初级感应电压UOR、钳位电压UB与UBM、最大漏极电压
UDmax、漏苍椿鞔┑缪U(BR)DS这6个电压参数的电位分
布情况,使读者能有一个定量的概念。
对于TOPSwitch并蛳盗械テ开关电源,其功率开
关管的漏苍椿鞔┑缪U(BR)DS≥700V,现取下限值700V,
其感应电压UOR=135V。本来初级钳位二极管的钳位电压UB只需取135V,即可将叠加在UOR上由漏感而造成的尖峰电压吸收掉,实际却不然。手册中给出UB参数值仅表示工作在常温、小电流情况下的数值。实际上钳位二极管(即瞬态电压抑制器TVS)还具有正向温度系数,它在高温、大电流条件下的钳位电压UBM要远高于UB。实验表明,二者存在下述关系:
UBM≈1.4UB(3)
这表明UBM大约比UB高40%。此外,为防止钳位二极管对初级感应电压UOR也起到钳位作用,所选用的TVS钳位电压应按下式计算:
UB=1.5UOR(4)
此外,还须考虑与钳位二极管相串联的阻塞二极管VD1的影响。VD1一般采用超快恢复二极管(SRD),其特征是反向恢复时间(trr)很短。但是VD1在从反向截止到正向导通过程中还存在着正向恢复时间(tfr),还需留出20V的电压余量。正向恢复时间定义为:给二极管施加一个正向瞬态电压,使之从电流为零的反向电压偏置状态转入正向电压偏置状态,直到管子的正向电压恢复到规定值所需要的时间间隔。设二极管正向压降的典型值为UF,这里讲的规定值即为1.1UF。正向恢复时间的电压波形如图2所示。由图可见,当给二极管加上正向瞬态电压时,管子由截止状态转变成导通状态的过程如下:管子的正向电压首先要从零上升到0.1UF,然后达到峰值电压UFM,再下降到1.1UF。规定从0.1UF恢复到1.1UF所需时间,即为正向恢复时间。需要注意,正向恢复时间(tfr)和反向恢复时间(trr)属于两个性质不同的特征参数。
考虑上述因素之后,TOPSwitch并虻淖畲舐┆苍醇
电压的经验公式应为:
UDmax=UImax+1.4×1.5UOR+20V(5)TOPSwitch并蚋飨盗性230V交流固定输入时,初级电压参数对应于波形的分布情况如图3所示。此时u=230V±35V,即umax=265V,UImax=umax≈375V,UOR=135V,UB=1.5UOR≈200V,UBM=1.4UB=280V,UDmax=675V,最后再留出25V的电压余量,因此U(BR)DS=700V。实际上U(BR)DS也具有正向温度系数,当环境温度升高时U(BR)DS也会升高,上述设计就为芯片耐压值提供了额外的余量。
1.4根据IP值选择芯片的方法
单片开关电源的极限电流最小值ILIMIT(min),均是针对室温情况下定义的。若芯片工作在比较高的温度下,其额定值应减小10%,因此通常取初级峰值电流IP=0.9ILIMIT(min)。这表明在选择芯片时,可先将IP除以0.9,转换成ILIMIT(min)值,从有关参数表中查出符合上述要求且与该数值最为接近的TOPSwitch芯片。
在PO确定之后,采用连续模式能降低IP,允许使用功率较小的芯片。若要减小磁芯及高频变压器的尺寸,应适当增加初级脉动电流IR与峰值电流IP的比值KRP。KRP的取值范围是0~1.0。KRP愈大,磁芯尺寸愈小,其代价是需采用输出功率较大的芯片。另外,增大KRP值还意味着开关电源要向不连续模式过渡,此时初级电感量LP↓,IP↑,IRMS↑,导致η↓。因此,在选择KRP值时应权衡利弊,要在减小磁芯尺寸与保证尽量高的效率这二者之间,确定最优设计方案。
2电子数据表格的结构
在用计算机设计单片开关电源时,需借助于电子数据表格才能完成。这种表格的内容以高频变压器设计为主,其它外围电路及关键元器件参数计算为辅。单路输出式开关电源的电子数据表格共分6列。A列代表输入和输出的参数。B列中是由用户输入的数据。C列为计算过程中保留的数据,这些数据可作为中间变量,在前、后设计步骤中交叉使用。D列为计算结果。E列给出的是单位(SI制)。F列是对参数的说明。
举例说明:由TOP222Y构成的7.5V、15W单片开关电源模块,其交流输入电压范围是85V~265V,电压调整率SV=±0.5%(85V~265V),负载调整率SI=±1%(负载电流从满载的10%变化到100%),输出纹波电压最大值为±50mV。表1给出该模块所对应的电子数据表格,可供读者在设计开关电源时参考。需要指出,在设计和使用电子表格时,还可根据实际电路的要求,适当增加一些参数。例如在第16行下面插入TOPSwitch的极限电流最大值ILIMIT(max)参数,并注明由此选定的芯片型号,作为新的17行,原17行就改为18行,依次顺延。表中预留出的空行也是专为插入新参数而设置的。
表1设计7.5V、15W开关电源用的电子数据表格
A | B | C | D | E | F | |
---|---|---|---|---|---|---|
1 | 输入 | 中间过程 | 输出 | 单位 | 参数说明 | |
2 | 参数 | 数据 | 保留数据 | 计算结果 | 7.5V、15W开关电源 | |
3 | umin | 85 | V | 交流输入电压最小值 | ||
4 | umax | 265 | V | 交流输入电压最大值 | ||
5 | fL | 50 | Hz | 电网频率 | ||
6 | f | 100 | kHz | 开关频率 | ||
7 | UO | 7.5 | V | 直流输出电压 | ||
8 | PO | 15 | W | 输出功率 | ||
9 | η | 80 | % | 电源效率 | ||
10 | Z | 0.5 | 损耗分配系数 | |||
11 | UFB | 10.4 | V | 反馈电压 | ||
12 | tc | 3.2 | ms | 整流桥响应时间 | ||
13 | CIN | 33 | μF | 输入滤波电容 | ||
14 | ||||||
15 | 输入TOPSwitch的变量 | |||||
16 | UOR | 85 | V | 初级绕组的感应电压 | ||
17 | UDS(ON) | 10 | V | TOPSwitch的漏-源导通电压 |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