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电路系统中的闩锁效应及其预防设计

电路系统中的闩锁效应及其预防设计

作者:时间:2011-03-16来源:网络收藏

摘要:针对CMOS集成的闩锁,围绕实际应用的中易发生闩锁的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说明,提出了采用严格的上电时序、基于光耦的隔离和热插拔模块的接口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发生闩锁的概率,从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
关键词:闩锁效应:上电时序;光耦;热插拔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79485.htm

O 引言
毫无疑问,基于CMOS(Complementary Metal-Oxide-Semiconductor)技术的集成电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一种电路结构,其主要优点是低功耗、较佳的噪声抑制能力、很高的输入阻抗等。而且,CMOS所特有的闩锁效应(latch-up)较早就引起了关注,在1997年,EIA/JEDEC协会就制定了一个半静态的闩锁效应测试方法,用以测量集成电路产品的抗闩锁能力,并定义闩锁效应的失效判定标准。
目前,公认的几个引起IC闩锁效应的内在原因有:
(1)外界信号或者噪声干扰,一般为I/O口处的信号翻转易使寄生NPN与PNP获得正偏状态;
(2)寄生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系数偏大,满足βn×βp≥1;
(3)衬底和阱内分布电阻分布不合理;
(4)电源能提供的电流大于等于寄生晶闸管的维持电流。
因此,在制造CMOS集成电路时,可采用如外延衬底、倒掺杂阱、绝缘体基硅外延技术和保护环等技术,以避免闩锁效应。
具体应用集成电路时,应避免如下情况:
(1)器件I/O管脚电压超过器件供电电压或低于地电压;
(2)信号在I/O管脚上电压或电流变化太快;
(3)器件电源管脚上出现浪涌或跌落。
为克服具体应用时出现的闩锁效应,宋慧滨等在功率集成电路的高低压之间做了一道接地的保护环,将闩锁触发电压提高一个数量级;程晓洁等了稳压器的foldback过流保护电路,不仅较好地保护稳压器,降低损失的功耗,同时也降低了可能出现的闩锁效应概率;王源等提出了一种新型ESD钳位保护电路结构,以期达到抑制闩锁效应的目的;张伟功等研究表明:辐射感生的闩锁与电气感生的闩锁在很多方面是相同的,但在触发机理和动态行为上存在一定差异,并提出基于LDO的限流技术,以期在闩锁效应发生时,首先能安全防护不损伤器件,其次能受控恢复。文献从版图级、工艺级、电路应用级等三个方面介绍了抗闩锁措施,特别指出:具体应用时,应在电源线较长的地方注意电源退耦和对电火花箝位,以及输入信号不得超过电源电压、加限流电阻等方法。这些措施都有助于避免、降低或消除闩锁的形成。
迄今,尽管闩锁效应的发生机理也比较清楚,但由于器件尺寸愈来愈小,操作频率愈来愈快,其承受过电流的能力持续降低,发生瞬时触发闩锁效应的威胁与日俱增,其触发机制依然错综复杂,很难经过简单的安全区计算或简单的工艺措施将其避免,闩锁现象是一个一直并将继续影响CMOS器件可靠性的潜在的严重问题。

DIY机械键盘相关社区:机械键盘DIY


电流传感器相关文章:电流传感器原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