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手机与无线通信 > 设计应用 > 移动支付的多种运营模式

移动支付的多种运营模式

——
作者:时间:2006-07-14来源:网络通信世界收藏
  [摘要]对国内外各种的运营模式进行分类讨论,结合运营状况对欧、日、韩、中等地区和国家的运营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指出运营模式的发展方向。  

  1.引言 

  近几年来,国内各大运营商纷纷涉足移动支付领域,推出了“小额支付”、“手机钱包”、“手机信用卡”等诸多品牌,吸引了大众的目光;日、韩、欧等许多国家运营商也把移动支付作为业务发展的重点,移动支付应用的产业化初见端倪。 

  但是从移动支付产生的几年中,移动支付品牌的具体应用已有了较大的差异,影响的广度和取得的收益也已分高低。究竟什么才是推动移动支付的发展的关键,是技术还是市场环境?其实技术也好,市场环境也罢,都是其中一个环节的影响因素,只有把各个环节都积极调动起来,才能实现繁荣的移动支付产业,而这就取决于移动支付品牌的运营模式。 

  本文将对国内外各移动支付品牌的运营模式进行介绍,并结合运营状况进行总结分析。 

  2.移动支付简介 

  移动支付(Mobile Payment,简称MPayment)是使用移动设备通过方式完成支付行为的一种新型的支付方式。 

  理想状态下,移动支付平台是一个开放的、允许任何消费者任何商户进行交易支付的平台,在这个开放的交易支付平台中,运营商、金融组织、商户和消费者组成支付流程的完整闭环,作为支付协议许可的拥有者,运营商努力利用移动支付的优势,借助它在通信话单和通信的经验,为用户提供方便的移动商务。 

  3.移动支付的多种运营模式 

  移动支付价值链可以涉及到很多个方面:标准制定组织、技术平台供应商、网络运营商、金融组织、第三方运营商、终端设备提供商、商品或服务供应商以及消费者。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由移动支付价值链中各方的利益分配原则及合作关系所决定。成功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应该是充分考虑到移动支付价值链中的所有环节,进行利益共享和利益平衡。目前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网络运营商独立运营。 

  对于运营商推出的移动支付业务大多可以提供三种帐户设置方式:手机帐户、虚拟银行帐户和银行帐户。除银行帐户外,消费者可以选择手机,即帐户与手机进行绑定,支付款项将从手机话费中扣除,也可以选择虚拟银行帐户,这是一种过渡时期的帐户形式,用户开户后可以通过指定方式向移动支付平台存入现金,形成一个只能用于移动支付的虚拟的银行帐户,帐户信息将保留在支付平台本地,支付时金额将从这个虚拟帐户中扣除。在发展初期,尤其是还没有得到多银行的支持的时候,虚拟帐户将在小额度的移动支付业务上发挥其作用。 

  在我国有的省份在没有银行的合作下推出小额支付业务时,只能提供非银行的账户设置方式。这的确是移动电信运营商推出移动支付的最简便快捷的办法,但是选择这种运营方式,绝不是因为运营商不想与银行方面合作,也不是因为技术平台的供应商不能提供相关功能和接口,而是由于金融组织认为参与合作的时机还不成熟,但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必将走向合作的道路。 

  当然,多数省份的移动支付品牌已经获得了银行的支持,借助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源进行移动支付的独立运营。欧洲品牌也多采用这种方式,较著名的有由Orange、Vodafone、T-mobile和Telefonica四家欧洲最大的移动电信运营商联合运营的Simpay品牌等。 

  二、银行独立运营的方式。 

  银行也可以借助移动运营商的通信网络,独立提供移动支付服务。银行有足够在个人帐户管理和支付领域的经验,以及庞大的支付用户群和他们对银行的信任,移动运营商不参与运营和管理,由银行独立享有移动支付的用户,并对他们负责。 

  银行独立运营的方式在韩国取得了瞩目的成效。所有提供消费金融服务的银行纷纷投资移动支付业务,截止2004年底已有两千多万个在线银行帐户,银行希望人们投入到移动支付的行列,这将大大减少成本,因为手机处理业务的花费比面对面处理业务的费用少得多。韩国央行曾对2004年6月交易量做过一次统计,当月共有58.1万韩国人用手机完成了400万笔金融交易。 

  三、网络运营商与金融组织联合运营。 

  移动电信运营商与金融组织进行互补,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运营移动支付服务。 

  在国内,中国移动和中国银联共同投资创办联动优势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推出移动支付业务并参与运营。韩国SK Telecom联合五家卡类组织(KORAM Bank、Sumsung Card、LG Card、Korea Exchange Card、Hang Card)共同推出的移动支付业务品牌MONETA,就是此种形式的代表;日本的NTT DoCoMo推出的i-mode Felica也是与VISA合作的结果,手机也同时拥有了信用卡的功能。 

  四、技术供应商参与运营。 

  技术供应商作为移动支付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作为业务平台的实现者,也可以取得参与平台的运营机会。上海捷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作为解决方案的供应商,它获得了与江苏联通合作运营移动支付业务的机会,为江苏联通提供移动支付业务的技术平台,并参与支付平台的运营。 

  五、第三方运营商独立运营。 

  第三方运营商独立于银行和移动电信运营商,利用移动电信的通信网络资源和金融组织的各种支付卡,进行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 

  最典型的例子有瑞典的PayBox。PayBox是瑞典一家独立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应用平台提供商;公司推出的移动支付解决方案在德国、瑞典、奥地利、西班牙和英国等几个国家成功实施。PayBox支付以手机为工具,取代了传统的信用卡。使用该服务的用户,只要到服务商那里进行注册取得账号,在购买商品或需要支付某项服务费时,直接向商家提供手机号码即可。 

  可以看到,移动和金融机构(银行、卡类组织等)是移动支付最主要的服务提供商,对于银行和移动运营商来说,进入移动支付市场而没有对方的支持是非常困难的,移动与银行都有各自的优势和劣势:移动运营商拥有帐单支付的基础环境与移动通信网络,但是缺乏象银行一样管理合作支付风险的能力;同样,银行拥有客户支付消费的信任,而缺乏移动支付所需的接入通信网络和未经移动运营商同意接入的移动用户。 

  4.各国运营模式的分析 

  由于各国产业发展状况的不同、以及各方合作力度的不等,各国所采用的移动支付运营模式会有所不同,同时移动支付的运营模式又将决定价值链中各方利益的分配,从而影响到各个合作方的发展。成功的合作模式将是移动支付能否被市场所接受、并逐步走向繁荣的关键。 

  欧洲国家的移动支付一如其它产业一样,同时进军欧洲多国,所以欧洲品牌多数采用多国运营商联合运作方式,即银行作为合作者但不参与运营。业务模式往往是通过WAP(应用协议)、SMS(短消息业务)、IVR(交互语音应答)等方式接入来验证身份等,操作较为繁琐,不适于时间要求很高的支付行为,所以多用于WAP业务、电子票务、预购物等。虽然已收益上亿欧元,但这样的模式仍无法适应更广的用户需求。于是欧洲品牌也开始向韩日模式学习,如年底巴黎将开始启用的电子地铁票,就是一种新型的业务模式。 

  在日本虽然也是网络运营商利用其在产业链中的优势地位来发动移动支付业务,但更注重于整合终端设备提供商的资源,发展智能终端设备,不断寻求移动支付的新亮点。例如日本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是移动支付服务的主要提供者和利益享有者;作为手机制造商和智能芯片开发商,SONY增加了芯片的销售和手机的销售;参与移动支付的各种卡类组织,也增加了支付的渠道和支付的利润回扣;另外,各种支付端的商户,接受和参与移动支付拓宽了为客户提供的支付渠道;当然,最大的受益者应该是消费者,方便安全的支付手段为用户带来了购物消费的便捷,省去了携带现金和银行卡的不便。因而日本移动支付在多个层面得到了广泛的拥护,业务推广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银行独家运营模式在韩国已形成规模,但这不大可能在中国出现。韩国银行业对移动支付高度的重视,这也是韩国移动支付飞速发展的关键。而在我国,电信业走在技术的最前端,银行业相对保守、谨慎,对移动支付业务还处在谨慎的观望阶段,不愿意过早的承担风险。另外,银行独立运营,往往希望提供类似信用卡的方式,不需要SMS、WAP等方式的反复身份验证,这样对终端就有了新的要求,消费者需要购买支持红外线的终端、上百万家的餐馆和商店购置通过红外线读取手机信用卡的终端。所以该模式的顺利发展与其先进的技术、电子货币的普及、人们观念、产业链的和谐发展是分不开的。但是,这仍要归功于这种成功的商业模式,正因为它实现了各环节的利益共享,才会为产业链中个环节所接受,使得韩国成为在世界上移动支付推出最为成功的国家之一。 

  在我国,移动支付还刚刚起步,国内的移动支付品牌类似欧洲模式,多是由移动电信运营商独立发起的,并借助于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资源进行移动支付的独立运营。移动支付形式主要是非现场支付,即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等通道进行移动支付的身份认证和支付确认;移动支付也还没有为大众所知晓,甚至还没有被移动支付服务应用的先锋人群所使用。中国电子货币的发展的落后也制约了移动支付业务的普及。所以,国内移动支付市场的培育仍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5.总结 

  未来移动支付的发展趋势应该是金融机构与移动运营商紧密合作,利用各方的优势,整合多方资源,联合管理和运营移动支付,积极推进移动支付技术和移动商务的发展,建立一个完整的交易支付价值链,为用户在支付过程中体会到更大的便捷性和安全性。也只有这样,移动支付才能与当今社会存在的现金支付、电子支付等支付方式同时并存发展,并逐渐蚕食现金支付和电子支付的市场份额,成为大众的支付方式。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