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专题 >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现状及趋势

作者:时间:2012-07-11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收藏

1、产业高速发展,支撑其他产业创新和社会进步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134508.htm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其具有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污染少等特点,持续高速发展,充分发挥出对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进步的的引领带动作用,年均增速是同期GDP增速的两倍以上,已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占发达国家GDP的比重高达25%。

  在推动人类进入信息社会方面,PC、互联网、手机、搜索引擎的出现使人们随时随地交流、获取信息成为可能。在促进其他行业发展方面,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为其他行业实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有力的支撑。物联网、云计算等越来越多的新名词是不断创新的生动体现。

  鉴于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性关键作用,各国政府无不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利用政策、税收、基金、政府采购等多种形式支持本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

  在全球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格局上,美国、日本、欧洲、韩国等处于第一梯队,在核心技术、中高端产品、品牌上占据优势地位。尤其是美国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长期占据产业的顶端,操作系统、数据库、开发工具等核心软件在全球市场上的占有率高达80%,通用处理器、高端网络芯片、高端模拟芯片和可编程逻辑芯片、半导体加工设备等集成电路产品和设备在全球市场居于领先地位。欧洲有一批实力雄厚的大企业,西门子、飞利浦、诺基亚、爱立信、意法半导体在工业控制、家电、医疗、通信、半导体行业的排名位居前列。日本在家电、通信、计算机、平板显示器、半导体等行业均有比较完整的产业配套体系,尤以材料工业见长。韩国组建了以三星、LG为核心的大企业财团,半导体、平板显示器、通信产品等具有很强的竞争力,产品线之间可形成互补和支撑。

2、技术创新不断,以服务为核心的发展趋势明显

  科技的新突破,催生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了全球范围内电子信息的新一轮产业革命。美国、欧盟和日本等都将注意力转移向新兴产业,将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所形成的新兴产业作为发展重点。美国政府注重各种智能系统和先进通信技术的发展,将189亿美元投入能源输配和替代能源研究,218亿美元投入节能产业,200亿美元用于电动汽车的研发和推广。欧盟委员会在发布《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之后,还将于2011~2013年每年新增2亿欧元进一步加强物联网研发力度,同时拿出3亿欧元专款,支持物联网相关公司合作短期项目建设,未来要实现欧洲在基于互联网的智能基础设施发展上领先全球的目标。

  随着技术进步,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个性化逐渐成为潮流,人们对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的重要特点。为了适应多样化、批量小、总量大的市场需求,柔性生产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而使得满足不同消费群要求的众多产品应运而生,顺应了消费个性化的新形势。

  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在近几年飞速发展,Facebook、Twitter、YouTube等新兴的网络服务形成一股席卷全球的移动互联网热潮。并且通过搭建开放式的应用平台,为众多第三方开发商提供创新的舞台。以Apple、HTC等为代表的设备制造商将产品的研发重点由硬件性能转向软硬件的综合优化和用户体验的提高。Apple通过打造硬件平台、操作系统、应用商店、独立销售渠道的方式,掌控了整条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用良好的使用体验把消费者紧紧抓在手中。并且以高超的营销水平营造出产品持续热销的局面,从一家几乎濒临破产的IT公司一跃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高科技公司。

  Apple的成功经验表明,电子信息产业的竞争已经进入一个新的阶段,综合化的、以用户体验为中心的服务已经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优势,单纯比较处理器的速度、存储器的容量、屏幕大小和分辨率、外设接口的种类和数量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少”即是“多”,以简洁为美,以时尚和易用为卖点,是很多企业在设计产品和服务时必须考虑的要素之一。企业需要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品牌升级和商业模式创新,形成全面的竞争优势。

  随着宽带接入的普及和便携式移动终端的发展,电子信息产业正从PC时代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云计算服务将成为未来信息产业服务最重要的商业模式之一。软件的服务化让中小企业信息化门槛降低,使中小企业更为便捷和灵活地使用软件,更符合中小企业的需求。

  未来,建立在信息技术应用基础上的生产性服务业将保持高速增长,特别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网络金融、软件和服务外包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加速了全球范围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转移。

3、并购重组加速,竞争向生态竞争等深层次发展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过后,大企业的抗风险优势更加明显,并且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抢占产业链上游的控制地位。2010年,全球并购交易总量为1.1719万笔,比2009年增加21.3%,而并购总额达2.09万亿美元,比2009年提高22.7%。仅在2011年二季度,全球范围的科技行业并购案就达到777起,金额达到521亿美元,包括微软以85亿美元收购Skype,德州仪器以65亿美元收购美国国家半导体,美国应用材料公司以46亿美元收购Varian Semiconductor。通过并购提高规模效益,使产品线之间进行互补,对各种业务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将是未来几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近期一个影响深远的收购案例是Google收购Motorola移动。Google收购Motorola移动的重要原因是利用Motorola的大量专利,抗衡来自Apple、微软、Oracle的专利诉讼。企业并购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扩大业务规模,利用专利打击竞争对手或反制竞争对手的诉讼,在目前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差异化程度难以扩大的情况下,更多的专利意味着更多的胜算。

  企业之间的竞争也不仅限于产品和服务的竞争,而是延伸到整个产业链和商业模式的竞争。近几十年来,生产性服务业在发达国家得到充分的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完整的产业链,为企业提供从产品立项到产品营销与服务的全方位支持,包括上游(如可行性研究、风险资本、产品概念设计、市场研究等)、中游(如质量控制、会计、人事管理、法律、保险等)和下游的活动(如广告、物流、销售、人员培训等)。生产性服务业贯穿于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环节,提高了生产过程不同阶段产出价值和运行效率,发挥出强大的市场资源调配作用。

  在近10年间,多数OECD(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简称经合组织)国家产品生产中的投入发生了变化:服务投入增长速度快于实物投入增长速度,生产性服务业和某些经济活动特别是制造业的界线越来越模糊,经济活动由以制造为中心已经转向以服务为中心,最为明显的是通信产品。同时,某些信息产品也可以像制造业一样进行批量生产。制造业部门的功能也日趋服务化,主要表现为:一是产品是为了提供某种服务而生产的,例如通信和家电产品;二是随产品一同售出的有知识和技术服务;三是服务引导制造业部门的技术变革和产品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像以往那样通过提供某种产品而在市场上占据主动获得大量利润的情况,已经很难出现,要保持企业原有高额的利润率只有向服务型企业转型。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生产性服务业的虚拟化、网络化成为可能,促进企业智能化水平明显提高。在一个虚拟化的框架之中,高效地“整合”或“疏散”资源,充分体现企业的现有优势。企业则充分发挥核心竞争力,把自己所不擅长的那部分业务外包出去,聚焦于自己的核心业务,形成双赢的局面。

西门子plc相关文章:西门子plc视频教程




关键词: 电子信息产业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