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广播电台引述法新社报道,芯片是当下重要科技产品的核心技术,尽管美国加大了对中国的制裁力度,但中国芯片公司还是获得了一定的进展。一项同行评议研究显示,与使用国产图形处理器的英伟达(Nvidia)驱动的美国超级计算机相比,中国计算机研究人员的性能提升了近10倍。 法新社表示,这项技术进步标志着中国朝着摆脱美国经济制裁的方向迈出了一步。这一成就挑战了美国制造芯片在先进科学研究领域的长期主导地位,同时也可能凸显出华盛顿不断升级的科技制裁带来的意想不到的后果。研究人员认为,创新的软件优化技术提高了中国设计的图形
关键字:
中国芯片
有消息指出,拜登政府正准备对中国大陆生产成熟制程芯片(Legacy Chips)展开贸易调查,以应对这类产品可能带来的国家安全风险。《纽约时报》报导,由拜登政府启动的调查最终可能导致美政府对这些陆制芯片,以及装有这些芯片的产品实施关税或进口禁令。不过,具体采取哪些决策,会由即将上任的川普总统决定,因为调查结果预计至少需要6个月才能出炉。美国政府先前已试图限制中方取得最先进类型的半导体,以应对国安忧虑,但对于中方生产的成熟制程芯片,美方基本上未曾采取行动。而这些芯片仍然是推动大量产品运作的关键,包括智能型手
关键字:
中国芯片 301调查
6月13日,商务部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会上,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介绍了今年5月份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情况。据何亚东介绍,5月当月,在一些积极因素的支撑下,中国货物贸易总体保持稳中有进的态势,表现符合预期。从行业角度来看,消费类电子产品、家居产品、以及部分的高附加值机电产品市场需求稳定。以消费类电子产品为例,在渡过周期性低谷以后,电子产品逐步恢复增长,根据研究机构的统计,一季度手机、笔记本电脑全球出口量分别增长约10%和4%,复苏回暖势头明显。何亚东表示,在终端产品需求带动下,5月份中国集成电路出口、进口金
关键字:
中国芯片 进口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公布数据,2023年中国集成电路(IC)进出口数量和金额均出现下降。值得注意的是,我国正在不断提高本地芯片产量以应对未来长期发展。进口数据上,2023年中国累计进口集成电路4795亿颗,较2022年下降10.8%;进口金额3494亿美元,下降15.4%。此外,2023年中国二极管和类似半导体组件(普通商品芯片的代表)的进口量也下降了23.8%。图片来源:海关总署在出口数据方面,2023年中国累计出口集成电路2678亿颗,较2022年下降1.8%;出口金额13.60万美元,下降10.1%
关键字:
中国芯片 进口 TrendForce
上周,一则外媒报道十分引人关注,根据投资银行 Bernstein 的数据,目前,全球 40% 的 Arm 服务器在中国大陆使用。40%,这个比重还是很高的,之前没有预料到,毕竟,无论是 CPU 架构 IP 开发和所有者,还是相关处理器在数据中心的应用,主要还是由美国和欧洲公司主导,包括 AWS,Ampere,Google,Fujitsu,Microsoft 和 Nvidia 在内的多家芯片、系统设备和互联网企业都在开发或采用了基于 Arm 架构的 SoC,美国的大企业正在其数据中心中扩大 Arm 处理器的
关键字:
中国芯片
近日,中国海关公布了2023年5月全国进出口重点商品量值表(美元)。数据显示,今年5月,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出口数量分别为396.4亿个和213亿个,进出口金额总值分别为263.57亿美元和98.34亿美元。△全球半导体观察根据海关数据整理累计今年前五个月(1-5月),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1864.8亿个,较2022年前5个月的2319.8亿个同比下降19.6%;出口产品1034.3亿个,较去年同期的1171.4亿个亿同比下降11.7%。从进出口总额来看,前5个月,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总额1319亿美元,同
关键字:
中国芯片
近日,海关总署公布了2023年3月全国进口重点商品量值表(美元值)。数据显示,今年3月,中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出口数量分别为406.1亿个和236.5亿个,进出口总值分别为306.72亿美元和131.05亿美元。累计2023年前3个月(2023年1-3月),中国集成电路进口产品无论从数量还是总值而言都有所下滑。从数量而言,今年前3个月,中国进口集成电路产品1081.9亿个,较2022年同期的1402.9亿个同比下降22.9%;出口集成电路609.1亿个,较2022年的704亿个同比下降13.5%。从总产值而言
关键字:
中国芯片 进口
为紧跟国家科技战略,最大化融合技术、产业和金融力量,“第五届软件定义晶上系统技术与产业联盟大会”将在12月10-11日隆重举行。大会以“携手共建晶上系统‘芯’时代”为主题,采用线上直播形式,将邀请软件定义晶上系统(SDSoW)联盟首席科学家邬江兴等8名院士及业内专家作前沿科技报告,聚合政府、高校、企业和机构就SDSoW关键核心技术、工艺和设计等问题展开深入探讨,形成“政产学研用金”统一战线,以前瞻性眼光助力中国芯片“换道超车”。立足国情,扬长避短近些年来,美国通过一系列对“卡脖子”关键技术的管控,严重阻碍
关键字:
SDSoW 中国芯片
近日,俄罗斯最大本土智能手机品牌BQ(Bright & Quick)就发布了一款入门级新机6868L
Wide。对于国内消费者来说,可能对BQ并不太熟悉,其实Bright
Quick算得上是俄罗斯科技企业的代表,近几年陆续推出手机、电视、家电、平板等一系列智能产品但和我们国内的华为不同的是,BQ在俄罗斯长期混迹于低端产品领域,凭借较低的价格优势来走量。说回这款BQ的新机,该机的综合配置放到国内市场来看的只能用将捡漏原始来形容了其搭载了一块6.8寸的1600x720分辨率的LCD屏幕,制衡比
关键字:
俄罗斯 手机 中国芯片
1、翠展微电子:翠展微电子(上海)有限公司,简称“翠展微电子”,成立于2018年4月,公司位于中国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张江集成电路产业区内。作为一家中国本土的汽车级功率器件与模拟集成电路设计销售公司,公司立志打破进口垄断,实现进口替代,将翠展微电子打造成为新能源汽车半导体行业的中国品牌领军企业。2、登临科技:登临科技成立于2017年11月,是一家专注于为新兴计算领域提供高性能、高功效计算平台的高科技企业。公司的产品是以芯片为核心的系统解决方案。总部位于中国上海,在中国成都设有全资子公司。登临科技由
关键字:
中国芯片
近日,全球领先的嵌入式设计与服务厂商研华科技携手国内领先芯片厂商上海兆芯(以下简称“兆芯”)举办的“中国芯助力安全可靠国产化”合作伙伴高峰论坛在深圳圆满落幕。这是一场立足传统产业视角,探索传统行业国产化生态合作发展之道的行业盛会。本次会议,聚集了上海兆芯、深度科技、百敖软件、长城信息、证通电子等行业人士,剖析中国芯片行业现状、聚焦金融、能源、网安及工业多领域市场需求,构建芯片、核心板卡、设备、系统集成完整的生态链。生态协同:打造国产化时代共同体研华IoT嵌入式平台事业群中国总经理许杰弘在开场致辞中表示,集
关键字:
中国芯片 系统集成 研华 兆芯
近日,美国智能手机厂商BLU宣布推出新款产品“BLU G8”,搭载了中国芯片厂商紫光展锐的虎贲SC9863A处理器,同时率先支持新一代安卓10,是全球第一批运行Google最新系统的手机。事实上,Google正式发布安卓10后的第一时间,紫光展锐就同步宣布,旗下三款手机芯片平台虎贲SC9863A、SC9832E、SC7731E均实现了安卓10的系统升级,可支持智能终端厂商快速商用。
关键字:
BLU 中国芯片 SC9863A处理器
利用商业化IP来设计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是中国芯片设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机遇。 利用商业化IP(硅知识产权)来设计大规模的复杂系统是中国芯片设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种机遇。原因有四点。 第一,IP核交易成为IC设计企业加快产品研发进程、提升产品质量的捷径;第二,IP重用技术前景广阔,受到IC设计企业的重视;第三,IP核已经成为IC设计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第四,我国拥有众多的代工厂,为推广国家IP核标准和复用提供了资源保证。 我
关键字:
通讯 无线 网络 IP核 中国芯片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的最新报告,中国芯片市场的增长预期在今年达到经济周期的顶峰,收入将同比增长20%达到517亿美元,此后的两年增长趋势将冷却下来。 2008年,中国芯片市场的增长将放缓到约18%,接着2009年的预期增长率是10%。到2010年,增长会加速重新达到14%。 本周早些时候,价格下降压力和存货过剩因素导致市场调查机构Gartner对做出的全球芯片市场增长预期进行了修正,2007年预期增长率是6.4%,2008年的预期增长率是8.2%。 在过去的几
关键字:
消费电子 中国芯片 消费电子
巨额供需缺口背后,是国内芯片产业发展急需突破的尴尬 “内地的芯片制造还有很大的扩充空间,海外风险投资者们对该领域的投资充满了兴趣。近几年,他们也曾派专人考察,但由于没有发现可投资项目,被迫‘打道回府’。”美国时代创投公司董事长马启元坚定地认为, “内地继续发展芯片制造还需要‘内热’的驱动。” 马启元是在2006年1月份上海半导体首脑峰会期间向《IT时代周刊》表露这番话的。这位国内芯片产业界响当当的人物,既是中芯国际的发起人和推动者,也亲自参与国
关键字:
投资 消费电子设计 中国芯片 消费电子
中国芯片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中国芯片!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中国芯片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中国芯片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