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陆扶植半导体产业,台湾如何突破困境?威盛(2388)总经理陈文琦表示,台厂人才、技术都很好,可以藉由与大陆、美国等国际大厂寻求技术授权合作机会,才能产生更多价值。
中国大陆政府预计以十年一兆人民币的投资规模,重点扶植当地半导体产业,而对于威盛来说,早已在大陆注册中国芯,旗下威锋、威睿也陆续与当地厂合作。
陈文琦表示,台厂人才、技术都很好,可以多寻求合作机会,例如旗下威锋光纤控制器能与全球第二大光纤电缆厂─长飞合作就是很好的例子,越多合作会产生更多价值。
陈文琦指出,
关键字:
半导体 USB
2014年6月19日,致力于亚太地区市场的领先电子元器件分销商—大联大控股宣布,其旗下品佳推出基于英飞凌XMC1200 MCU的智能照明解决方案。MCU可助力实现LED照明智能化。LED照明系统商可依托内建BCCU功能的MCU,大幅缩短开发出智能高功率LED灯泡的上市时间,并协助终端使用者达成轻松且精准调光的目的,同时避免闪烁的问题。
大联大品佳集团代理的英飞凌XMC1200作为上述特性的单芯片解决方案,可以节省大量的CPU开销,大幅降低软件开发的时间,有效的减少人为导致的软件错误风
关键字:
品佳 英飞凌 MCU
随着当今社会人们手中的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手持设备功能的不断升级强大,娱乐和个性化的应用也使得设备的电池的续航能力成为其中的一个死角。现实生活中我们可能经常会看到我们周边的朋友随身带个移动电源,没有随身电源就只能随时找地方对设备充电了。因此电源适配器作为标配产品一直成了人们的必需品。
从苹果手机的USB电源适配等为代表的小型化适配器越来越受人亲睐,越来越多的电路元器件的SMD小型化封装让以往常见的电源充电器能够做到更加的小巧玲珑,集美观与便携于一体。 本文从内部电路重要的安规器件—&mdas
关键字:
USB 电路保护
引 言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因其具有方便易用,动态分配带宽,容错性优越和高性价比等特点,现已成为计算机的主流接口。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小型终端需要开发出与外界联系的USB接口。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两种。基于单片机的USB接口,特点是需要外置芯片,电路复杂,留下的 CPU资源不多;基于ARM的USB接口,特点是资源丰富,但ARM系列产品较多,如果选型不当,还需要搭接较多的外围电路,且不能很好地发挥CPU性能。
该设计采用三星公司ARM9核的
关键字:
ARM9 USB
1 引言
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上常采用串口(如RS232)和并口连接外围设备,但串口和并口都存在着通信速度 慢,接口独占不利于扩展等无法克服的缺点,而通用串行总线(Universal Serial Bus,即USB)因具有传输 速度快、支持热插拔、扩展方便、抗干扰强、成本低、数据传输质量高、节省系统资源等优点而得到了广 泛的应用,当前它已成为计算机最常用的接口之一。
现在USB控制器主要有两种:带USB接口的单片机(MCU) 和纯粹的USB接口芯片。纯粹的USB接口芯片仅处 理USB通信,必须有个外部微
关键字:
MCU USB
摘要:为了快速开发性价比高的基于USB接口的虚拟数据采集仪,采用了NI-VISA和CH372芯片的方案搭建一个通用的模板,并以一个温度信号的虚拟数据采集仪器的实例加以说明。实验表明该模板降低了USB通信的复杂度,缩短了开发周期。
关键词:USB;数据采集;虚拟仪器;NI-VISA;CH372
引言
构建USB接口的虚拟数据采集仪器常有如下方案:
①采用NI公司的USB数据采集模块。该方案的特点是方便使用,但成本相对高。②采用非NI公司的USB数据采集模块。通过调用厂商提供的二次开发包里面的动态链接
关键字:
NI-VISA USB
引 言
USB(Universal Serial Bus)是通用串行总线的缩写,因其具有方便易用,动态分配带宽,容错性优越和高性价比等特点,现已成为计算机的主流接口。
随着嵌入式系统的广泛应用,各种小型终端需要开发出与外界联系的USB接口。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两种。基于单片机的USB接口,特点是需要外置芯片,电路复杂,留下的 CPU资源不多;基于ARM的USB接口,特点是资源丰富,但ARM系列产品较多,如果选型不当,还需要搭接较多的外围电路,且不能很好地发挥CPU性能。
该设计采用三星公司ARM9核的
关键字:
ARM9 USB
全球领先的半导体及解决方案供应商瑞萨电子株式会社(TSE:6723)(以下简称“瑞萨”),于2014年6月2日宣布推出基于USB PD规范的通用串行总线(USB) Power Delivery (PD)控制器(零件号µPD720250),该控制器通过USB PD有线供电时的最大供电能力可达到100W(20 V电压下5 A)。 结合新型USB PD控制器与理想的供电电路,设计人员将能够快速实施基于USB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笔记本电脑提供更高的供电量,同时缩短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电池充电时间。此外,对笔记
关键字:
瑞萨电子 USB PD 控制器
自从2000年18号文件”颁布以来,中国已经拥有过超600余家的本土芯片设计企业,就在大家还在为“CPU,FPGA,DSP,Memory”这四大通用半导体器件而努力时,忽然来到了“物联网时代”,面对“低功耗、高性能、小型化、低成本”这4个并存的严苛条件,中国本土芯片企业该如何定位才能保证生存并发展,成了一个非常现实的课题。特别是当客户需求开始向系统级方向发展时,中国本土芯片产品如何形成可以满足需求的系统解决方案,这是一个大大的挑战。
关键字:
物联网 MCU FPGA 201406
Gregg Lowe可谓一位神秘的低调人物,2012年6月上任后,很少在中国媒体界发言,但是其旗下的中国业务却虎虎有生气。他之前曾是另一家著名半导体公司——德州仪器的高级副总裁,他有何法宝让飞思卡尔的业务快速窜升?
2014年5月,深圳FTF(飞思卡尔技术论坛)期间,《电子产品世界》访问了飞思卡尔的这位神秘人物。
成长速度是业界2~3倍
问:两年前你加盟了飞思卡尔,作为CEO,您认为飞思卡尔有怎样独特的竞争力?
答:两年之前我提出的要求是聚焦,因为当
关键字:
飞思卡尔 MCU 物联网
高度集成电源管理、AC/DC、固态照明和蓝牙®智能无线技术提供商Dialog半导体有限公司(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代码:DLG)推出了一款内置电池电量计的高效交换式充电器IC – DA9150。该款IC是面向中国市场中采用USB充电方式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新兴可穿戴设备。 其内置ARM® Cortex™M0处理器为电源管理和内置的电池电量计功能提供卓越的数字处理能力。电池电量计测量电池的电荷状态,可以实现高至99%的精确度,对于日常生活中日益依赖移动设备的消费者来说,他们在使用系统固件时所需的电池续
关键字:
Dialog DA9150 USB
一、USB规范简介
USB是一种支持在USB主机和USB设备之间进行串行数据传输的通信协议。主机作为总线的主叫方,采用两种信令模式:全速模式12Mb/s和低速模式1.5Mb/s。USB使用四种数据传输方式:控制传输(control)、中断传输(interrupt)、批量传输(bulk)及等时传输(isochronous)。其中控制模式主要用于控制指令传输及USB规范的实现,等时传输主要用于音频及视频传输。USB通过两次总线列举(Enumeration and
Renumertion)来实现设备识别以及
关键字:
USB CYPRESS2131
相比国外的Jawbone、FitBit、Pebble等,国内的可穿戴设备市场尚不成熟,但是公开数据显示,在下游领域投资总共发生超过30起,轮次从种子到B轮都有,产品主要集中在手表、手环,应用领域集中在运动、健康、医疗,跟踪定位、宠物,且投资时间多发生在2013年。 设备市场的火热,也给控制芯片商场带来商机。但是,可穿戴设备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芯”呢? 从飞思卡尔、意法半导体、德州仪器,以及高通等业界领先的“芯”厂商动态来看,总体上来说,解决方案都以差异化应用和低功耗为主。 目前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通过各种
关键字:
MCU 可穿戴 低功耗
全球连接领域的领导者TE Connectivity (TE) 于2014年6月5日推出业界首款高速多重输入/输出产品(HSMIO)。作为TE产品系列的新成员,该款输入/输出(I/O)连接器解决方案兼有Micro USB 2.0的外形和USB 3.1的数据传输能力,适用于更轻薄的移动及可穿戴设备,能够满足移动设备对于更多功能、更快速度、更大屏幕、更高功率电池与日俱增的需求。 TE消费电子产品部产品经理Egbert Stellinga表示:“TE所开发的这款全新多重I/O连接器将未来的全部连接需求融入到
关键字:
TE HSMIO USB
引 言
在航空航天和工业控制等一些嵌入式应用领域,要求控制系统具有严格的实时性,能够为任务提供一个可预见的响应时间。一些实时操作系统的引入可以有效地满足任务的实时性要求,如RTEMS和 VxWorks。在这样的系统中,如果系统通信模块的通信速度不高,或者通信质量不可靠,就会影响整个系统的实时性能。通用串行总线(USB)由于其高带宽、高可靠性的特点,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到这类系统中。然而由于多数实时操作系统目前并未提供USB主机和设备的驱动,而且USB协议相对于其他串行通信协议(RS232、SPI等)复杂度
关键字:
RTEMS USB
usb pd mcu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usb pd mcu!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usb pd mcu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usb pd mcu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