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出现故障是时常会遇到的事情,小则无伤大雅,大可殃及城池。因此,处理故障的方法便显得至关重要,确认处理方式是否能可靠运作更是重中之重。
当CAN通信出现故障时,CAN控制器会让故障节点从主动错误状态进入被动错误状态,甚至进入总线关闭(Busoff)状态,使故障节点脱离总线的通信,使其不影响正常节点的通信,但该控制方案将导致在系统重新上电之前,进入总线关闭状态的节点会持续无法与其他节点做数据的交互,如若节点只是暂时的故障,那让节点实现自恢复的功能,则是更为上乘的控制方法。所以CAN总线设计规范对
关键字:
CAN Busoff
当然,本人已经不是电子控制器开发的新手了。从事单片机,DSP开发十多年,但是一直没有接触过嵌入式linux。2014年初由于公司的项目需要,决定引入嵌入式linux的平台进行产品研发,从这个时候开始正式接触嵌入式linux,并开始在linux上进行工作。到现在差不多1年半,现在将这个过程重新整理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同时也给自己留一个记录。
“嵌入式linux新手入门手记”会是一个系列,记录我从第一次正式开始在linux平台工作,到完成项目的过程中各问题的解决过程。当然,
关键字:
嵌入式linux USB
并口是什么?回答这个问题,其实真的很让人“狂汗”,身为工科男,计算机背后的那些接口都没摸清门道,情何以堪啊!不过,本着扫盲的态度,我们还是勉为其难的再强调一下USB和并口的区别吧,区别USB和并口的主要目的是因为FPGA的下载编程器主要是并口的和USB接口的,很多人容易混淆。(特权同学版权所有)
USB大家都懂,先说并口,如今要在笔记本电脑甚至台式电脑后面找个并口还真的不容易了,连咱在网络上找个图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图1.3左侧那个25PIN的接口便是并口,早期的打印机多
关键字:
USB 并口
CAN总线设计规范对于CAN节点的信号边沿各项参数都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不符合规范,则在现场组网后容易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各节点间出现通信故障。具体要求如表 1所示,为测试标准“GMW3122信号边沿标准”。
表 1 GMW3122信号边沿标准
所以每个厂家在产品投入使用前,都要进行CAN节点DUT(被测设备)的信号边沿参数测试。一般是使用GMW3122信号边沿测试的CAN测试方法,如下描述:
如图 1所示,我们以信号跳变过程的20% ~ 80%定义为该
关键字:
CAN DUT
随着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人机交互的增加,传统的CAN总线在传输速率和带宽等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CAN FD应运而生,无疑将是下一个工业行业风口。
随着电动汽车,无人驾驶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对汽车高级驾驶辅助系统和人机交互的增加,传统的CAN总线在传输速率和带宽等方面越来越显得力不从心,因此改进版的CAN总线应运而生。从2012年第13届ICC大会上发布,到2015年提交国际标准化ISO 11898系列,CAN FD(CAN with Flex
关键字:
CAN 示波器
整合USB 3.1控制器的100系列主机板(MB)即将出货,当中不仅MB厂厮杀惨烈,英特尔(Intel)与祥硕对决的USB 3.1芯片战况也备受关注。
据了解,为拉升市占,双方报价跌速超乎预期,祥硕方案已跌破3美元,而传输速度远胜祥硕方案的英特尔芯片,由10美元一路向下,现已不到6美元,除获技嘉力挺外,也取得华硕、微星采用,使得击退威锋等台厂的祥硕,原预期可拿下USB 3.1芯片大宗版图目标恐难实现。
随着苹果(Apple)新款MacBook率先导入应用,以及英特尔Skylake平台将于8
关键字:
英特尔 USB 3.1
0引言
分散型控制系统中的现场终端一般由控制器和各检测模块构成,它们之间通过一定的通信网络建立数据的交换链路。这种系统具有高可靠、开放性、灵活性、协调性、易维护等优点。然而,该分散型系统也具有终端数量多、分布范围广的特点。一旦终端系统软件存在缺陷或用户提出新的功能和指标要求时,其升级、维护的工作量和成本都非常大。本文针对上述情况,设计了一种方便、灵活、快速及稳定地对MCU节点进行在线更新的机制。基于LPC11C24微控制器组成的CAN网络,采用IAP编程技术(In Application Pro
关键字:
CAN LPC11C24
CAN总线设计规范对于CAN节点的输入电压阈值有着严格的规定,如果节点的输入电压阈值不符合规范,则在现场组网后容易出现不正常的工作状态,各节点间出现通信故障。具体要求如表1所示,为测试标准“ISO 11898-2输出电压标准”。
表 1 ISO 11898-2输入电压阈值标准
所以每个厂家在产品投入使用前,都要进行CAN节点DUT(被测设备)的输入电压阈值测试。一般是使用ISO 11989-2输入电压阈值标准的CAN测试方法,如下描述:
关键字:
CAN 示波器
CAN总线设计规范对于CAN节点的输出电压有着严格的规定,单个节点的输出电压如果不符合规范,则在现场组网后容易出现信号电平不可靠的情况,导致错误帧的出现,各节点间无法进行通信。具体要求如表 1所示,为测试标准“ISO 11898-2输出电压标准”。
所以每个厂家在产品投入使用前,都要测试CAN节点DUT(被测设备)的输出电压幅值。一般是使用ISO 11989-2输出电压标准的CAN测试方法,如下描述:
如表 1所示负载条件下,选择被测DU
关键字:
CAN ZDS2024
摘要:华南理工大学方程式赛车队每年都会设计、制造一辆油车和一辆纯电动赛车参加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2015赛季,ZLG的新一代隔离CAN收发模块CTM1051KT将用在华工第二代电动赛车上,助力华工赛车取胜。
一、ZLG新一代CTM隔离CAN收发模块
ZLG新一代隔离CAN收发模块,在前两代产品的基础上,对内部的隔离DC-DC和隔离信号回路进行优化,获得了更好的异常保护、耐压及功耗等性能,适用于BMS、过程自动化、工业通信等场合。
典型应用电路
1、
关键字:
ZLG CAN
自1990年奔驰公司发布了第一辆使用CAN-bus通信的轿车之后,CAN-bus便成为了通讯界里一颗闪亮的星星,在车载设备的通讯中更是一枝独秀。但面对目前这快速发展的新世界,传统应用方案下的线缆组网,PC机监控已无法满足我们新时代的需求,限制了CAN-bus通信的应用场合。
如果说手机的使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那么智能手机的出现,各种APP应用程序的深入用户群体,则是完全改变了新时代人类的生活方式。物联网、智能工厂、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无不瞄准了人人必备的手机平台,这是一个时代的主题,作为通讯
关键字:
CAN-bus
汽车行驶记录仪中的USB HOST相关模块由单片机、USBHOST接口、FLASH、铁电存储体(FRAM)、实时时钟和电源管理等部分组成。汽车行驶记录仪工作时,由单片机通过前端接口电路拾取汽车行驶状态的各种信息,包括车速、发动机转速和各种车辆开关信号等。汽车行驶记录仪以实时时钟为基准,把车辆信息按类别分别存入FRAM和 FLASH。需要从汽车行驶记录仪中获取汽车记录状态信息时,用户插入优盘,单片机自动识别优盘并加载驱动程序,当完成设备枚举和Bulk_Only传输协议后,单片机就可以把汽车行驶记录仪中记
关键字:
USB HOST AT89C51RD2
汽车行驶记录仪(vehicle traveling data recorder)是安装在车辆上,能够记录、存储、显示、打印车辆运行速度、时间、里程以及有关车辆行驶的其他状态信息,并可通过接口实现数据输出的数字式电子记录装置,俗称汽车黑匣子。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使用对遏制疲劳驾驶、车辆超速等交通违章、约束驾驶人员的不良驾驶行为、保障车辆行驶安全以及道路交 通事故的分析鉴定具有重要的作用。
汽车行驶记录仪(以下简称记录仪)由汽车行驶记录仪的主机部分和计算机终端的数据分析软件部分构成。主机部分是记录仪的核
关键字:
CAN P89C52
随着物联网时代的到来,实现对快速充电机的智能远程管理,其监控终端的设计是其中的关键技术。结合单片机STM32和实时操作系统μC/OS-Ⅱ,介绍了快速充电机监控终端的整体设计方案,研究了大功率充电机CAN总线及GPRS数据发送的协议制定及软件设计方法,并对GPRS流量费用进行了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该监控终端保证监控网络工作稳定,实现对充电机的运行状态的监测及其远程管理。
0引言
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技术的大力扶持,电动汽车逐渐成为国家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力发展的对象,而电动汽车充电站、快速充
关键字:
CAN GPRS
作为传统的语音拾取工具,单个孤立麦克风在噪声处理、声源定位和跟踪,语音提取和分离等方面存在不足,严重影响了语音通信质量。如果使用多个麦克风组成阵列,在时频域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空间域,对来自空间不同方向的信号进行实时处理,就可以弥补上述不足。现在已有的麦克风阵列采集处理系统中,大多采用4路麦克风阵列,这类系统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语音增强、噪音抑制、声源定位和回声抵消等问题,但由于4个麦克风个数较少,只能组成一字线阵,十字阵等几种特定的阵列形状,三维空间的方向及距离判断有较大的误差。设计的16通道麦克风采
关键字:
USB CY7C68001
can-usb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can-usb!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can-usb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can-usb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