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开发者正在利用安全且性能增强的技术实现小型低功耗嵌入式系统的开发,赋能过往无法想象的语音、视觉和振动等 AI 应用,而这些应用正在改变着世界。 嵌入式领域正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连接设备正逐渐演变为可根据所收集的数据自行做出决策的系统。相较于在物联网网关或云端进行数据处理而言,在更接近采集源之处完成数据处理的方式,将有望加快决策速度、减少延迟、解决数据隐私问题、降低成本并提高能效。 很多应用领域都在推升边缘计算在性能和功能方面的需求,诸如工业自动化、机器人、智慧城市和家居自动化等。
2019年7月,阿里巴巴旗下半导体公司“平头哥”正式发布玄铁910,并宣称是“业内最强RISC-V处理器之一”,号称性能可比肩Arm v8架构Cortex A7X系列,并且在今年3月, David Patterson在阿里平头哥玄铁RISC-V生态大会上也大胆预言:“3到5年后,RISC-V将无处不在!。但在过去,RISC-V的普及度较低,在中国的知名度就更低了,更多流行的是x86架构和ARM架构,所以人们不禁发出疑问,什么是RISC-V?它与x86和ARM的区别是什么?Milk-V 推出 Meles S
Arm 在其 Cortex-M 产品组合中推出了一款新处理器,可在资源有限的物联网设备上实现高级 AI 功能。 全新 Cortex-M52 声称是采用 Arm Helium 技术的体积最小、面积最小且经济高效的处理器,使开发人员能够在单个工具链上使用简化的开发流程添加 AI 功能。Arm 在声明中表示,Cortex-M52 专为 AIoT(人工智能物联网)应用而设计,这些应用需要提升数字信号处理 (DSP) 和 ML 性能,而无需专用 DSP 和 ML 加速器的成本开销。 在设备中部署 Arm Heliu
Arm 23日宣布,推出专为人工智能物联网(AIoT)应用设计的Arm Cortex-M52,强化更高数字讯号处理和机器学习效能需求。Arm中国台湾区总裁曾志光指出,AI+IoT的落实,仰赖强悍的MCU芯片,Arm提供最新AI架构,加深边缘AI渗透率。MCU厂商新唐于新系列产品已导入Arm Cortex M4及M7核心,未来也有机会采用M52,深化AIoT需求。曾志光分析,未来几年将会迎来物联网智慧化风潮,现阶段英国已经有AI海岸巡防无人机,以AI技术判别溺水、船只搁浅等各种状况,节省救生员人力;Arm已
新闻重点:● 全新 Arm Cortex-M52 是采用了 Arm Helium 技术中面积最小且面积能效与成本效益极为优异的处理器,可为更低成本的物联网设备提供增强的 AI 功能● 提供可扩展的灵活性,能满足一系列的性能点和配置,同时无需独立的处理单元即可提供 DSP 能力,从而节省面积与成本● 简化开发流程,可以在单一工具链和单一经验证的架构上开发&
媒体报道,Meta自研AI芯片采用开放源架构的RISC-V之后,在市场上引起关注。业界分析,属于开放源架构的RISC-V因具有低功耗、高度开放性,再加上开发成本相对较低等三大优势,因此受到业界的青睐。报道指出,Meta 仅将自研 AI 芯片MTIA用在自家数据中心,借此加快 AI
运算及推论。因此,在高度客制化之际,不仅能确保运算能力,更有望以RISC-V架构特性达到低功耗的目的。在此情况下,预期每颗RISC-V核心的功耗有望低于25W,Meta可借由RISC-V架构搭配GPU加速器或Arm架构,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