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之家 11 月 3 日消息,据 5G 推进组,近期在 IMT-2020 (5G) 推进组的指导下,诺基亚贝尔顺利完成了 5G 增强技术研发试验毫米波 FR2 only 组网功能测试,取得下行 6.8Gbps 和上行 2.1Gbps 的峰值速率。IT之家获悉,本次测试中,诺基亚贝尔使用商用级毫米波基站产品,支持最大 800MHz 带宽,采用搭载高通骁龙 X65 5G 调制解调器的毫米波 CPE 终端,在实验室验证了下行 4x200MHz 载波聚合、上行 2x200MHz 载波聚合、不同上下行配
关键字:
5G 诺基亚
据界面援引亚洲国际新闻11月3日报道,苹果公司将于下周在印度推出5G服务的软件升级。这项服务将跟随苹果推送的iOS16Beta版推出。据介绍,本地电信运营商Airtel和Reliance Jio服务的iPhone14、iPhone13、iPhone12和iPhone SE(第三代)机型用户可以该版本体验5G服务。
关键字:
苹果 印度 5G
全球供应品类丰富、发货快速的现货电子元器件和自动化产品分销商 Digi-Key Electronics, 日前发布了《未来工厂》视频系列第 2 季中的第一集,该视频系列重点关注工厂和制造设施在自动化和控制方面的发展。 Digi Key 与 Siemens、Schneider Electric 及 Phoenix Contact 共同推出了《未来工厂》视频系列第 2 季。 该三集视频系列由 Siemens、Schneider Electric 和
关键字:
Digi-Key 未来工厂 工业 4.0 AI 边缘计算 连通性
随着5G网络建设不断深入,垂直行业应用向着纵深化方向发展,所有的应用底层都离不开终端的定位,不同的应用对定位精度要求也不同。车联网已逐渐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高精度定位是车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是实现车辆安全通行的重要保障。在车联网应用中,不同的应用场景对定位的要求也不同,例如:辅助驾驶对车的定位精度要求在米级,而自动驾驶对车的定位精度要求在厘米级。图片表1:车企对高精度定位需求举例【1】自动驾驶作为车联网的典型应用已经逐步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封闭或半封闭园区的无人摆渡、无人清扫、无人派送,以及矿区的无人采
关键字:
大普通信 5G
华为5G技术全球领先,不仅能够向厂商提供端到端的5G服务,还最先推出5G双模芯片、5G Soc等。华为任正非明确表示要“向上捅破天向下扎到根”,将活下去作为华为的目标,并决定将华为每年20%的营收作为研发资金,全面支持华为在核心领域内搞突破。如今,任正非坚持换来成果了,华为两项5G顶尖技术取得突破,让华为在5G领域内持续保持领先。第一项是全球首个1.2T/波道在密集波分复用光网络中试验成功。华为5G技术全球领先后,很多国家和地区的运营商纷纷与华为合作建设5G网络,包含欧美等地区的运营商。尤其是英营运商,4
关键字:
5G 华为 任正非 双模芯片 SoC
10 月 28 日消息,在近日举行的 2022 全球移动宽带论坛“5.5G 与 2030 智能世界”媒体圆桌上,GSMA 首席技术官 Alex Sinclair 表示,根据 3GPP 标准节奏,预计 5.5G 将于 2024 年进入商用阶段。他强调,近几代的移动通讯网络一般代际生命周期为 10 年,且在第 5 年左右都会出现一个分水岭,2.5G、3.5G 及 4.5G,都带来了性能显著增强、网络管理效率显著提升、能源消耗显著下降,5.5G 也会起到相同的作用。“5.5G 是移动通讯技术自然演进的结果。”I
关键字:
通信 5.5G
对工程师而言,使用一台仪器就能跨越多域(时域、频域及调制域)查看信号,并同时分析多个不同类型的测量,这在复杂的5G系统测试中非常实用,因为在5G系统中数字信号、模拟信号和RF信号彼此交互。尽管5G系统开发时已经做了大量的工作,但科学家和工程师仍面临着许多挑战,包括:● eMBB (增强移动宽带)收发机实现问题,包括高效实现应用的信道编码(LDPC和Polar码)、收发机设计的能效、大尺寸FFT的OFDM和DFT扩展OFDM信号强大的同步方法。● 考察V2X和
关键字:
泰克 5G
[泰国,曼谷,2022年10月26日] 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lobal MBB Forum 2022)期间,华为ICT产品与解决方案总裁、华为无线网络产品线总裁杨超斌发布了实现全频段走向5G的One 5G理念和全系列解决方案。杨超斌表示:“5G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未来全频段将走向5G。华为All-Band 5G全系列解决方案将帮助客户构筑性能最优、能耗最低、体验最好的5G网络。”杨超斌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发表主题演讲5G商用三年以来,在网络覆盖、终端、用户规模等方面发展迅速,证明了5G不仅可以
关键字:
华为 5G 通信
为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和人才培养在产业端的落地,2022年10月维视智造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联合举办了“机器视觉”线上授课,为2022级研究生带来机器视觉基础培训、通用视觉检测软件VisionBank实操讲解及工业案例讲解演示。 一、机器视觉课堂:解决“真问题”,获取“硬成果”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人才供给与需求关系深刻变化,面对经济结构深刻调整、产业升级加快步伐,如何建立适配行业的人才培养标准,并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落地,成了校企合作的关键工作。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
关键字:
维视智造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AI 人才培养
IT之家 10 月 26 日消息,从华为获悉,在 2022 全球移动宽带论坛(Global MBB Forum)期间,华为常务董事、ICT 基础设施业务管理委员会主任汪涛发表了题为“迈向 5.5G,共筑未来之基”的主题演讲。汪涛指出,经过两年产业界的共同探索和努力,5.5G 已经取得了三大关键进展:首先,标准节奏明确,5.5G 已经开启标准化的进程,持续丰富 5.5G 的技术内涵,已经从愿景走向共识;其次,关键技术取得突破,超大带宽和超大规模天线阵列已验证万兆能力;第三,物联全景清晰,5.5G
关键字:
华为 5.5G 通信
2022年10月24日,vivo影像战略发布会正式召开,新一代自研影像芯片亮相。据vivo透露,新一代自研影像芯片将采用AI-ISP架构,将传统ISP低延时、高能效的特点进一步带入到AI实时处理运算架构中。其定制了10bit MAC 电路,可以高效执行10bit运算,推理延迟较传统NPU最多降低了96%,能效比最高提升了200%。基于AI-ISP架构革新,vivo下一代自研芯片带来了三大自研单元的升级,实现了三大突破:第一、片上内存单元的升级,带来了每秒1.3万亿bit的数据吞吐速率,拥有了强大的算力保障
关键字:
vivo 影像芯片 AI-ISP架构
10月25日消息, 今天华为轮值董事长胡厚昆在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上发表了“5G引领飞跃”的主题演讲。他提到,5G商用三年以来,在网络部署、消费者业务和行业应用方面取得了良好进展,已进入高速发展期。据其透露,截至2022年10月,全球已有230多家运营商推出了5G商用服务,5G用户达7亿。胡厚昆表示,基于网络部署的快速推进,5G正在从规模商用期跃升到高速发展期。5G面向消费者的业务依然是运营商收入的压舱石。相对于4G,5G用户体验实现了大幅提升,以视频为代表的全新消费行为已经形成。这带动了上网流量(D
关键字:
华为 5G 2022全球移动宽带论坛
IT之家10 月 23 日消息,据中国移动研究院消息,近日,中国移动携手华为、中兴、展锐完成首批 5G RedCap 端到端实验室测试验证。据介绍,本次实验室测试基于 5G 低频(700MHz)和中频(2.6GHz),有效验证了 RedCap 端到端基本功能及业务性能,是 5G RedCap 发展的重要里程碑,为加快 RedCap 生态成熟和商用部署奠定坚实基础。本次测试验证涵盖 RedCap 的用户识别与接入控制、基于专用 BWP 的资源控制、移动性管理与异系统互操作、业务峰值等关键技术及性能
关键字:
5G RedCap
1 前言:孔明与AI的激情相遇在上一期里我们说明了当今主流AI 的主要技能是基于大数据分析找出相关性,并迅速归纳出规律性。这项强大的能力,与人类天赋的溯因性推理能力之间,具有巧妙的互补性,就是:● 人类的天赋溯因性推理,协助AI 把它天赋的相关性转化为强大的因果性推理能力;● AI 的因果性推理,也能协助人类更加发挥其溯因性推理能力,激发出人类更高的创新力。其中第一项,上期已经举例解说了;在本期里,将举例解说第二项的互补性——人类如何
关键字:
202210 人机协同 AI
来自北京大学、东方理工、南方科技大学和鹏城实验室等机构的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语义可解释人工智能(semantic explainable AI, S-XAI)的研究框架,该框架从语义层面解释了 CNN 的学习机制。近年来,CNN 因其优异的性能,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各个领域受到了研究者们的青睐。但是,CNN 是一个 「黑盒」 模型,即模型的学习内容和决策过程很难用人类能够理解的方式提取和表达,这限制了它的预测可信度和实际应用。因此,CNN 的可解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者们试图采用特征可视化,
关键字:
AI AI语义识别 CNN学习机制 S-XAI
5g+ai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5g+ai!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5g+ai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5g+ai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