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AMD虽然在CPU领域不断追赶着Intel,甚至曾经在技术上取得了一定的领先优势,但对比Intel另一个重要的支柱——嵌入式领域,AMD确实落后了很多。不过,AMD已经开始认识到自己在嵌入式技术领域与对手的差距,并且以嵌入式处理器为突破口,期望能以低功耗和相对比较高的性能获得用户认可。
AMD的嵌入式市场战略从2003年开始提速,2003年4月的嵌入式平台技术拉开了AMD在嵌入式领域计划的序幕。相比于传统嵌入式技术,x86在嵌入式系统领域应用中具有以下几点优势:首先,作为商业现成组件
关键字:
嵌入式 AMD
当业内人士和用户在为英特尔和AMD将芯片产业带入多核时代而欢呼雀跃的时候,孰不知芯片产业和芯片产业的“圣经”摩尔定律正在遭受芯片发展史上最严峻的挑战和考验。
众所周知,自1970年发明MOS工艺及1973年推出CMOS工艺以来,至今还没有发现可替代它的工艺,足见CMOS工艺的经济合理性。因此,至今硅基材料的应用仍在继续延伸。然而,在晶体管工艺制造中采用二氧化硅作为栅极材料,实质上已逼近极限。如65纳米工艺时,二氧化硅栅极的厚度已降低至1.2纳米,约5个硅原子层厚度,如果再继续缩小,将导致漏电及功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英特尔 AMD 将芯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据市场研究公司Jon Peddie Research (JPR)最新发表的研究报告称,2007年第三季度全球图形处理器出货量为9785万个,比2007年第二季度增长20%,比去年同期增长18.2%。
在台式电脑市场,Nvidia排名第一位,市场份额为37.8%。英特尔排名第二位,市场份额为33.5%。AMD排名第三位,市场份额为17.5%。
在移动市场,英特尔继续占统治地位,市场份额为50.9%。AMD重新获得了排名第二的位置,市场份额为23.4%。Nvidia排名第三位,市场份额为22.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图形处理器 AMD 英特尔 嵌入式
打破无“芯”势在必行
其实,中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并不晚,1965年我国已成功鉴定了第一块集成电路,但之后30年一直发展缓慢。尤其是在CPU方面几乎一片空白,这意味着我国电子产品(包括计算机、家电、手机等在内)的制造还处于国外的控制之下,我们仅能从事整机装配。一个长期无“芯”的国家,只能被动地选择全球产业链的下层位置。那么,中国人到底要不要做CPU?
中国信息产业2003年的GDP是1.8万亿元,利润750亿元,利润率4%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龙芯 Intel AMD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在美国德克萨斯州举行的第四届国际半导体技术制造协会(ISMI)座谈会上,AMD制造业务高级副总裁DouglasGrose提出,AMD并不急于把晶圆尺寸从300mm扩大到450mm,而是要充分提高现有生产线的效率,打造“下一代晶圆生产厂”(NGF)。
在与会的集成电路生产商、原材料供应商、相关工具销售商和业界分析人士面前,Grose表示半导体的开发、生产和运输都需要更智能的方式;在转入450mm晶圆之前,AMD的主要任务是挖掘现有300mm技术的潜力,并与业界伙伴合作,开发新的工具和工艺,让晶圆生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AMD 晶圆 集成电路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本刊讯 10月25日,英特尔斥资30亿美元建造的一座12英寸芯片厂周四正式投产,坐落于美国亚利桑那州钱德勒市的这家制造厂,是英特尔首座采用45纳米工艺的大规模芯片制造厂。
这座代号为“Fab 32”的工厂,占地约100万平方英尺,相当于17个足球场大小,员工人数超过1千人,采用最为先进的45纳米生产工艺。
新厂主要生产代号为“Penryn”的芯片,主要用于支持网络运行的PC及服务器,产品预计于11月12日上市销售。
新厂的投产将使英特尔进
关键字:
英特尔 45纳米 AMD 12英寸
虽然说AMD已经按部就班推进自己的45nm制程事业,但是眼看11月11日,Intel投资的三个45nm制造厂的第一批产品已经准备就绪要上市了,加上财报发布的巨大落差,AMD的好消息似乎没几个呢。
不过今天ASML公司的季度电话会议上一些有趣的信息看来是AMD的好消息——包括通不同的芯片生产商采用的沉浸光刻技术制程更迭周期,间接透露了AMD将在2009年开始使用更好的沉浸湿法光刻设备来制造45nm的芯片。
ASML是一家为全球半导体厂商提供晶圆工厂制造设备的厂商,ASML首席分析师EricM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AMD 45nm 晶圆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桌上型计算机合作伙伴对AMD的首款三核心芯片PhenomX3有两种情况。对AMD将在明年第一季推出的三核心芯片PhenomX3,国内两大桌上型计算机厂商的看法两极:宏碁(Acer)表示,据悉前者不过是良率不佳的四核心芯片Phenom——架构一致,差别只在于关闭一个核心。因此效能可能和双核心的Athlon64X2差距不大,只是耗电量比四核心版本低了许多。市场定位亦显得尴尬。 “三核心介于双核和四核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AMD 三核 芯片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日前高通公司和AMD达成合作协议,高通将获得AMD在3D图形核心技术许可,将把该技术嵌入其面向移动游戏设备的无线芯片上。 AMD于当地时间本周二宣称,未来AMD将把其“统一渲染架构”(Unified Shader Architecture)技术许可转让给高通公司,高通将把这一技术移植到其面向3G无线市场的Mobile Station Modem(MSM)芯片组上。AMD的“统一渲染架构”技术首先被微软公司运用于Xbox 360游戏平台上。&nb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AMD 芯片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9月24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AMD CEO鲁毅智近日表示,如果英特尔不通过非法行为打压AMD,那么AMD目前的市场份额至少要翻番。 目前,英特尔拥有全球处理器市场80%的份额,而AMD为20%。5年前,AMD推出皓龙服务器处理器时,在技术上是领先英特尔的。但为什么AMD没有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呢? 对此,鲁毅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英特尔不通过非法行为打压我们,那么AMD目前的市场份额至少要翻番。” 当被问及“欧洲初审法院驳回微软反垄断上诉”是否有利于AM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英特尔 AMD 处理器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据国外媒体报道,AMD CEO鲁毅智近日表示,如果英特尔不通过非法行为打压AMD,那么AMD目前的市场份额至少要翻番。 目前,英特尔拥有全球处理器市场80%的份额,而AMD为20%。5年前,AMD推出皓龙服务器处理器时,在技术上是领先英特尔的。但为什么AMD没有赢得更多市场份额呢? 对此,鲁毅智近日在接受采访时称:“如果英特尔不通过非法行为打压我们,那么AMD目前的市场份额至少要翻番。” 当被问及“欧洲初审法院驳回微软反垄断上诉”是否有利于AMD时,鲁毅智说,微软反垄断官司主要是产品方面的
关键字:
英特尔 AMD 消费电子
本文从技术方面深度分析了AMD四核Opteron处理器与Intel相应产品Xeon的特性,有惊喜,也有失望,希望以此能明晰AMD的长期前景。 四年以后,尘埃终于落定,AMD在其为工作站和服务器设计的四核CPU中首次实现了K10微架构。不出所料,首次发布的是2GHz和1.9GHz版产品,2.5G将在“11月推出”。 AMD想要战胜Intel的地方其实概括起来只有三个词: 1. Front 2. Side 3. Bus 每一个核都可以单独钟控(AMD的术语:独立动态核技术)。每一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AMD 处理器 巴塞罗那 MCU和嵌入式微处理器
由于不恰当的收购,AMD公司目前正处于一种尴尬之中。然而,它在最近几年中可谓是“一路高歌”。它通过蚕食高利润率的服务器芯片市场份额,使英特尔公司都感觉发抖。AMD公司在过去三年来使自己的芯片“登陆”戴尔公司的服务器和个人电脑,以及东芝的笔记本电脑,这两家公司以前都仅仅是使用英特尔公司的芯片。据Caris & Co.的分析师丹尼尔表示,AMD公司取得了不少的业绩。其微处理器业务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其PC市场份额与过去相比也有所增长,几乎各大PC厂商都成了其客户,但在两三年前它还未做
关键字:
消费电子 AMD 收购
意法半导体的全资子公司Portland Group发布了新的PGI编译器及开发工具,这套命名为“巴塞罗纳”的新产品是PGI专门为AMD的Opteron™皓龙四核处理器定制的。针对那些有意向把应用程序迁移到AMD即将推出的四核处理器以及针对这个处理器平台准备调整现有应用程序的独立软件开发商和客户,PGI和AMD合作推出了这些编译器。 PGI公司是高性能并行C/C++编译器、Fortran编译器、应用调试工具和性能评估工具的开发商和销售商,其产品
关键字:
消费电子 PGI 软件 AMD 消费电子
一、双核心的由来
所谓双核心处理器,简单地说就是在一块CPU基板上集成两个处理器核心,并通过并行总线将各处理器核心连接起来。双核心并不是一个新概念,而只是CMP(Chip Multi Processors,单芯片多处理器)中最基本、最简单、最容易实现的一种类型。其实在RISC处理器领域,双核心甚至多核心都早已经实现。CMP最早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提出的,其思想是在一块芯片内实现SMP(Symmetrical Multi-Processing,对称多处理)架构,且
关键字:
嵌入式系统 单片机 双核CPU Intel AMD 嵌入式
英伟达、amd介绍
您好,目前还没有人创建词条英伟达、amd!
欢迎您创建该词条,阐述对英伟达、amd的理解,并与今后在此搜索英伟达、amd的朋友们分享。
创建词条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