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DR内存已成为系统DRAM的主要技术,而DDR系统的验证则是新的数字系统设计最具挑战性且费时的工作之一。逻辑分析仪是协助工程师验证这些系统的重要工具,但在成本与空间的限制下,逻辑分析仪探测技术变成了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理想上,DDR的可测试性应成为最终设计的一部份,以利于在测试台进行系统的验证,因为在整个产品生命周期中的工程设计与委外代工都会增加成本。然而碍于逻辑分析仪探测点的电气负载与空间需求,这种作法直到今天仍不可行。新的免接头式逻辑分析仪探测技术使DDR可测试性得以结合到产品的最初与最终
关键字:
DDR 测量 测试
为了持续深耕韩国市场,产业应用平台供货商-凌华科技正式宣布于韩国首尔成立业务办事处,即日起提供韩国客户更为实时的服务支持,并加强与当地代理商的合作关系,锁定设备制造、汽车电子以及电信市场,展开一系列的业务营销活动,预计在三年之内韩国业绩将成长百分之百。 凌华科技业务副总曹坚静担任韩国区总经理,主管当地的业务营销与渠道,对于韩国办事处的设置,他表示:“凌华科技进入韩国市场已经超过五年,在这段期间,与我们的代理商建立了牢固的情感,也培养了忠诚的客户群,随着业务量的增加,同时进一步开发韩国的汽车电子与电
关键字:
测量 测试
一 概述 下一代互联网将以IPv6为核心技术,IPv6网络的形成是一个渐进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的第一步是穿过IPv4网络的“海洋”连接各个IPv6实验网“孤岛”,第二步是在IPv6商业网络逐步建立的情况下,实现不同运营商IPv6网络的互联,同时实现运营商网络内部不同IPv6自治域之间的互联,通过逐步的互联使网络的规模不断扩大,最终形成统一的IPv6大网。 支持IPv6的边界网关协议(BGP4+)是支持上述几种互联方式的唯一的IPv6域间路由协议,对于实现IPv6网的互联互通、完成IPv4
关键字:
BGP4+ 测量 测试 一致性测试
摘 要 首先分析了单片机(80C196为例)监控程序的实现;介绍了在Win98平台使用VisualC++6.0实现串行通信,以及如何利用串行通信将汇编后的二进制用户程序发送至单片机执行。 关键词 API函数 串行通信 VisualC++6.0 单片机 1 引 言 在调试单片机应用系统时,需要反复地修改用户程序,为了避免频繁地使用编程器写存储芯片,可以编制单片机监控程序,单片机的监控程序接收来自PC机的用户程序,PC机向单片机发送用户程序。 2 用户程序格
关键字:
API函数 VisualC++6.0 测量 测试 串行通信 单片机
场强测量是无线电监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无线电管理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通过准确的场强测量可了解电磁环境的真实状况,为频率划分和分配提供有效的技术数据。通过长期的测量和数据分析比较,能够及时发现和反映电磁环境的异常变化,改变原来只有通过用户申诉才能发现无线电干扰的被动局面,变被动监测为主动监测,适应保障安全生产的需要。 场强测量的四种模式 (1)使用便携式或移动设备进行测量,在一点或多点获取相关的瞬时数据或短时数据。如用便携式接收机利用比较场强大小的方式来查找干扰源。 (2)使用移动设备进行测量,获取移动
关键字:
不确定度 测量 测试 场强测量
前言 对于无线电管理工作来说,无线电发射设备的杂散发射是产生通信干扰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无线电发射设备检测中,杂散发射测试是一个重要的必测项目。目前被广泛使用的测量杂散发射的主要仪表是扫频式频谱分析仪。因此要正确测量出待测设备的杂散发射分量必须深入了解扫频式频谱分析仪的性能和工作原理。参考杂散发射测试的相关标准,结合实际测试中的一些心得和体会,提出了杂散发射的测试方法及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杂散发射的定义 根据国家标准GB/T13622-92《无线电管理术语》中3.6.9条的描述,杂散发射指的是在
关键字:
测量 测试 无线通信 杂散发射
现代通信 随着ADSL商用化程度的日渐提高,测试重点已从严格的一致性(Conformance)测试转向了互通性(Interoperability)测试。DSL论坛的TR-048和TR-067互通性测试规范是目前业界通用的两套测试标准,以保证由不同生产厂家所生产的ADSL设备之间,在满足规定的基本数据吞吐量及性能要求条件下,实现完全的互连互通。 第一个ADSL互通性测试规范的诞生 当前,ADSL Modem基本上还处于和DSLAM捆绑销售的方式,这是在早期设备采购时考虑到不同厂
关键字:
ADSL 测量 测试 互通性测试
如果您希望仅通过一个按键即可计划一个私人约会或商务会谈,而无须通过冗长的电话交谈或是复杂的短信,那么PoC(Push to talk Over cellular)一键通就可以满足这个需要。这是在GPRS、WCDMA或者CDMA2000网络中,基于分组交换语音传输的一项双向无线服务,它没有空间限制。这项服务对于那些封闭群组的用户提供了一个群组通信的经济方案,这些用户既可以是商业用户,也可以是私人用户。 在2005年中期,开放移动联盟(OMA,Ope
关键字:
R&S 测量 测试 移动终端
近几年来,数字媒体的发展需要高质量的视频,它取决于传输通道、编码器和解码器对数字信号的处理质量,本文介绍的新型MTS4EA视频基本流分析仪能为新一代和当前使用的视频压缩技术提供灵活的、可升级的测试解决方案,支持MPEG-4、H.26x系列和3GPP标准。 近几年来,数字通信媒体包括有线电视、卫星、因特网、DVD等等,它们的传输容量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虽然容量在不断地增加,然而,这些媒体所能提供的节目通道容量只具有两个或稍多些的数量级,这对于传输/存储未经压缩的高质量视频节目来说,还是嫌太小。&n
关键字:
测量 测试 视频压缩标准
中国联通公司为了保证其将要建设的传输网下一代综合网络管理系统能够高效和稳定运行,委托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进行了选型测试。本次测试突破了原来仅仅通过简单的操作和演示的方式,对于系统的功能与性能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测试。本文对这次测试进行了总结,指出传输网下一代综合网管系统测试要尽量模拟真实的网络环境、体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思想、以相关规范为依据、功能与性能并重、先进性与实用性相结合等几个方面来进行,并分别进行了论述。 一、概述 近年来,电信运营商之间的竞争已经逐步从网络设施竞争向服务质量和业务更新速度
关键字:
测量 测试 传输网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英特尔和AMD不约而同地选择技术比拼来秀产品和攻击竞争对手。然而英特尔在近日的一次媒体技术培训会上,却出现了一场“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件。 英特尔亚太性能指标评测经理傅彬连续主持了多项测试,以证明英特尔新架构产品远胜AMD。第一项测试中,英特尔酷睿二代双核至尊产品6800轻而易举战胜了AMD最新双核产品FX62;但当他主持第二项3D渲染测试,即以英特尔笔记本对抗AMD台式机时,傅彬宣称的英特尔的优势没有出现,数据显示,AMD台式机以明显优势击败了英特尔
关键字:
AMD 测量 测试 英特尔 测试测量
国家质检总局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我国计量检测体系建设评价工作将与国际接轨,原由国家质检总局向企业颁发“计量检测体系合格证书”的工作将转为由第三方的计量体系认证机构进行。 国家质检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决定,由中国计量测试学会牵头组建全国性的“计量体系认证中心”,并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有关行业设立分支机构,统一实施全国的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工作。 国家质检总局计量司司长宣湘介绍说,国家对测量管理体系实行统一的认证制度,测量管理体系认证坚持政府推动、企业自
关键字:
测量 测试 第三方认证 计量检测
EAST的功能: EAST(Environment for Automatic System Test)的主要功能是同时仿真多个网元,产生适当的讯号(信令和负载),测试被测设备节点.EAST模拟虚拟网络,用户能运行测试集,通过多接口控制多协议,可对节点进行功能测试,回归性或性能测试等. EAST亦提供图型化统计及调试工具,非常便于工程师将故障定位,大大地加速设备系统研发及商用化进程. EAST的主要应用:
关键字:
EAST ipNetfusion公司 测量 测试
Optixia 在单一测试平台上提供最高的扩展性、性能和灵活性。 2006年4月18日,Ixia 宣布了其Optixia®测试平台的最新进展,以及即将提供的新功能。Optixia包括一系列的机架和测试接口模块,它在行业中拥有最强的性能和最大的灵活性。Optixia与Ixia测试应用软件系列Aptixia(TM)结合运行。Optixia 和Aptixia 通过统一的L2-7平台为集成网络和应用测试提供了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使客户可以通过更节省的投资实现
关键字:
IXIA Optixia 测量 测试
【赛迪网讯】7月19日外电消息,据韩国媒体报道,一款由韩国商家开发的无线互联网平台预计将会被TD-SCDMA手机所采用,并将在中国市场上获得大范围应用。 韩国XCE公司致力于无线互联网解决方案的开发,本周二该公司表示,他们专门针对TD-SCDMA服务所开发的XVM平台已成功通过了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以及中国网通的商业化测试。
关键字:
TD-SCDMA 测量 测试 测试测量
测量介绍
测量的概念
所谓测量,是指用实验的方法,将被测量(未知量)与已知的标准量进行比较,以得到被测量大小的过程;是对被测量定量认识的过程。
测量的定义
1.早期的定义:研究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确定地面点的坐标的学科。
2.当前的定义:研究三维空间中各种物体的形状、大小、位置、方向和其分布的学科。
测量学的内容包括测定和测设两个部分。测定是指使用测量仪器和工具,通过测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