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晶体硅电池的主流地位中期不会改变:晶体硅电池技术成熟、性能稳定,是光伏电池的主流品种。经过多年发展,“多晶硅-硅片-电池片-组件”等产业链各环节都已发展了成熟的工艺。特别的,随着08年以来多晶硅寡头垄断格局被打破,电池成本大幅下降,竞争力加强。中期来看,晶体硅的主流地位难以撼动。晶体硅电池行业的发展方向为:继续压缩多晶硅成本(比如冶金法)、继续提升电池转化效率、继续压缩各个环节的原材料消耗量(如降低硅片厚度)。从投资的角度而言,重点关注具备规模或技术优势的企业,如赛维、尚德,它
- 关键字:
光伏电池 多晶硅 薄膜电池
- 2009年第3季全球各太阳能市场景气回温情况不一,也影响多晶硅在各区的报价及走势,老字号厂持续维持每公斤约70美元水平,大陆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且交易多样化,导致业者对2010年多晶硅价格的走势看法也不同,看跌及看涨均有。
2009年第3季太阳光电市场景气回温,但全球各区的回温情况差距大,亚洲热、欧洲平淡,其中大陆市场被视为热度最高的地区,尤其大陆自制的多晶硅,依扣除17%退税来看,从原本每公斤55美元左右到6月拉升至60美元,7月拉升至60~65美元,目前报价水平为70美元左右,平均每个月约涨
- 关键字:
太阳能 多晶硅
- 随着国家在政策上对太阳能光伏产业的扶持力度逐渐加大,国内太阳能产业亦正迈向飞速发展的轨道。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基础原料—多晶硅产业,理应与太阳能产业一荣俱荣,然而恰恰相反,目前看来多晶硅产业却面临着价格急速跳水的现状。
记者了解到,国内多晶硅现货价格在2008年10-11月份直跌到220美元/千克以下,到2009年3月则仅为不到150美元/千克,而2009年7月初仅70美元/千克。截止到8月初,国内有些地方的多晶硅现货价格甚至跌破30美元/千克。
原本寄予厚望的多晶硅项目由于多
- 关键字:
太阳能 多晶硅 光伏
- 机遇与挑战:
太阳能光伏需求扩张导致供应严重短缺,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
受经济危机影响,半导体和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需求急剧下降
国内企业投资多晶硅不能简单依靠现有技术
国内企业电耗高低不一,水平参差不齐
相关数据:
2004年以来多晶硅价格一路飙升,2008年最高达450美元/kg
2008年全球光伏市场年度新增安装量为5.5GW,2007年度新增安装量为2.4GW
国内企业在综合电耗高的
- 关键字:
太阳能 光伏 多晶硅
- 中国新一轮的多晶硅热潮扑面而来,8月7日,陕西天宏硅材料公司第一炉多晶硅出炉,一条年产125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开始试运行。而该计划总投资为37亿元,年产多晶硅3750吨,分两期建设,上述年产1250吨项目为第一期,第二期已提前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
据新华网报道,陕西省发改委这一项目定为“振兴太阳能光伏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
不仅是陕西,受新能源政策影响,全国各地均再现多晶硅投资热。此前一个月,四川乐山刚刚宣布,至2009年底,当地的多晶硅产能
- 关键字:
太阳能 多晶硅 光伏
- 8月7日,从世界光伏巨头江西赛维LDK公司传出喜讯:自2006年5月产出重达275公斤的亚洲最大太阳能多晶硅硅锭后,日前,该公司又顺利产出重达800公斤的全球最大太阳能多晶硅硅锭,这标志着该公司的多晶硅生产技术水平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产能,对太阳能产品的推广应用将产生积极影响。
多晶硅是制造太阳能电池的重要原料和优良的半导体材料。硅锭铸造是多晶硅片生产过程中的关键环节之一,为了铸出超大型的800公斤硅锭,该公司持续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力度,先后组织开展了十多个研发项目,攻克了多个技
- 关键字:
赛维LDK 多晶硅 太阳能
- 中国新一轮的多晶硅热潮扑面而来,8月7日,陕西天宏硅材料公司第一炉多晶硅出炉,一条年产1250吨的多晶硅生产线开始试运行。而该计划总投资为37亿元,年产多晶硅3750吨,分两期建设,上述年产1250吨项目为第一期,第二期已提前开工建设,预计2011年上半年全部建成投产。
据新华网报道,陕西省发改委这一项目定为“振兴太阳能光伏产业布局的重大项目”。
不仅是陕西,受新能源政策影响,全国各地均再现多晶硅投资热。此前一个月,四川乐山刚刚宣布,至2009年底,当地的多晶硅产能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光伏
- 近日,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生产的首批非晶硅单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顺利下线,其电池性能达到了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标志着兵器装备集团的绿色新能源产业形成了风能、多晶硅太阳能光伏产品、非晶硅单结薄膜太阳能电池组件等多个产品谱系。
此次下线的非晶硅单结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生产成本低、能量返回期短、适于大批量生产、高温性能好、弱光响应好、充电效率高等特点,其初始光电转换效率达到8%,高于当前国际同行业产品效率(5.5%-7%),在相同环境条件下,每千瓦年发电量要比单晶硅高8%,比多晶硅高13%。该电池组件广
- 关键字:
太阳能电池 多晶硅 太阳能薄膜光伏电池
- 我国第一条微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陕西天宏硅材料有限责任公司年产1250吨微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日前成功生产出首炉多晶硅。8月6日上午,天宏公司在咸阳举行庆祝仪式,省长袁纯清出席并代表省委、省政府对项目成功试车表示祝贺,并宣布年产2500吨微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项目开工。副省长吴登昌致辞。
发展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是加快我省新能源建设、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举措,省政府先后多次进行专题研究,并制定出台了太阳能光伏和半导体照明产业振兴规划及相关政策措施,要求各地充分
- 关键字:
新能源 多晶硅 太阳能光伏 半导体照明
- 太阳能产业去年第4季急冻,上半年历经漫长黑夜,第3季产业链价格才见止稳,台湾友达却在去年底宣布跨足太阳能事业,今年第2季更切入上游原料和下游系统整合服务,面对媒体询问时机是否恰当,友达董事长李焜耀4日表示,早点进入不见得有这么好的时机。
据台湾媒体报道,李焜耀表示,太阳能市场目前供给过剩的是中游,而友达在太阳能产业布局,着重在最上游的原料多晶硅和最下游的系统整合服务,正好是微笑曲线的两端。他指出,上游目前看起来还很健康,下游的电厂(powerplant)解决方案需求仍很大。
此外,全球各国
- 关键字:
太阳能 多晶硅 再生能源
- 我国光伏产业发展政策颁布正进入密集期。在今年3月我国出台“太阳能屋顶计划”后,仅过了不到4个月的时间,财政部、科技部、国家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业界期盼已久的“金太阳工程”正式启动。如果说,“太阳能屋顶”计划让饱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之苦的光伏企业看到了曙光,那么,“金太阳工程”的启动,将大大加快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
上游多晶硅原料与主要市场“两头在外&r
- 关键字:
太阳能 光伏 多晶硅
- 在“节约资源、节能降耗、清洁生产、保护环境”等国家政策的引导下,电子信息材料企业抓住光伏太阳能电池、新型元器件、平板显示器件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加快产品结构调整,加大自主技术创新力度,逐步实施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新材料的品种和数量不断增加。然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2008年电子材料行业实现产值约1260亿元,比上年仅增长了约8%。
硅材料:太阳能级产品占主流 多晶硅有过剩风险
半导体硅片尺寸呈现不断增大的趋势。从全球的情况看,直径200mm的硅片生产量最大,直径3
- 关键字:
电子材料 元器件 多晶硅 光伏太阳能电池 平板显示器件
- 赵少康上周末在台湾苹果日报撰文指出,“台经济部”即将完成产业开放登陆清单,内部建议有关制造业共26项,包括有条件开放面板、半导体等产业,在我看来,“在台湾新增一座新世代厂,才能登陆盖前一代或前两代的旧时代厂”已嫌保守,而26项开放的制造业竟然未列入“多晶硅产业”,也令人惊讶。
你也许不熟悉什么是“多晶硅”,但你一定知道什么是“太阳能”,“多晶硅”就是太阳
- 关键字:
半导体 多晶硅 太阳能
- 多晶硅疾进:一个西部城市的千亿宏图
在当地政府的推动下,一个西部新能源基地,正在酝酿。
地处成都、川南和攀西三大经济区结合部的四川乐山,正试图通过打造三条产业链——太阳能光伏硅材料产业链、电子级硅材料产业链、硅化工循环利用产业链。
据来自乐山市政府的资料显示,2008年,乐山电子及硅材料产业集群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9.6亿元,同比增长40%,其中,多晶硅产量1180吨。
“截至6月底,全市已形成年产多晶硅4500吨的生产能力,居全国第一。&rd
- 关键字:
多晶硅 太阳能 光伏
- 从全球情况看,多晶硅在两年内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状况,但中国可能会由于国内市场的启动而出现供不应求的状况。目前,多晶硅的销售已从低谷中走出,价格也出现小幅回升,但这只是由于前期价格降速过快、现在积压订单启动而造成的。由于光伏市场启动的前提是光伏发电成本的降低,也就是电池组件和系统成本的降低,长期来看,多晶硅价格持续下降的趋势不可避免,但不会出现过去那样的大起大落。
西门子法的成本从长远来看是无法满足光伏产业对多晶硅的成本需求的,而国内企业的成本由于高于国外厂家的成本,因此,处境更加堪忧。国内多晶硅企
- 关键字:
多晶硅 西门子法 光伏
多晶硅介绍
多晶硅(Polysilicon)是生产单晶硅的直接原料,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半导体器件的电子信息基础材料。被称为“微电子大厦的基石”。
主要的多晶硅生产商有Hemlock Semiconductor、瓦克集团(Wacker Chemie)、REC、日本德山公司(TOKUYAMA)、MEMC、Mitsubishi、Sumitomo-Titanium,以及一些中国的一些比较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