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了2011年前车用半导体的需求动向。车用半导体市场的年均增长率为8.1%,高于整个半导体市场的增长率。2006年车用半导体市场规模占整个半导体市场的7%以上(近190亿美元),预计2011年将达8%以上,将近280亿美元,增长额度近100亿美元。GARTNERJAPAN半导体分析家山地正恒氏分析说,市场最引人注目的是PND,价格在200美元~600美元,与通常的汽车导航不同,以低成本为武器迅速占据了欧美市场,2006年的生产量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00%以上。另外,山地正恒氏还指出PND的需求与汽车的生产
关键字:
半导体 汽车电子 汽车电子
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公布七月份北美半导体设备订单出货比(B/BRatio)达0.84,创下今年以来新低,同时也是2005第二季以来最低点,不过就前段晶圆制造设备订单金额来看,却刚由2000年以来高点下滑而已。业者分析此一数据后表示,B/B值自○五年首季落底开始上扬以来,主要资本支出就集中在DRAM厂及NAND厂,所以七月B/B值创下低点,正好代表记忆体厂已有缩减资本支出动作,及说明了记忆体市场景气并不强劲。 若由历史资料来看,北美半导体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半导体 消费电子
SEMI日前公布2007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营业额为110.6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增长3%,比去年同期增长15%。该数据是由日本半导体设备协会(Semiconductor Equipment Association of Japan, SEAJ)协作提供的,来源于全球范围内超过150家设备公司每月提供的数据。 同时,SEMI公布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订单额为102.2亿美元,比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减少4%和18%。 从各地区来看,欧洲和北美半导体设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半导体 消费电子
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SEMI)发表报告说,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制造设备销售额达到了110.6亿美元。这个数字与今年第一季度相比,增长了3%,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约15%。 该数据是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与日本半导体设备协会(SEAJ)合作,收集全球150多家设备公司提供的月数据得出的。 国际半导体设备暨材料协会还报告说,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半导体设备订单额达102.2亿美元。这个数字与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8%,与今年第一季度的订单数字相比下降了约4%。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半导体 消费电子
赛迪顾问发布了今年上半年半导体产业研究报告称,上半年中国芯片总产量达到192.74亿片,较2006年同比增长15.2%;整个产业的销售总额约607.22亿元,同比增长33.2%。与去年上半年48%的增幅相比,回落近15%。 赛迪顾问半导体产业研究中心咨询师李珂表示,增幅回落比例最大的是芯片设计行业,由50.8%下滑至22.8%。主要原因是下游的MP3、摄像头等消费类终端市场增长乏力,导致设计业销售额仅为95.32亿元人民币。 两家最大设计企业珠海炬力、中星微业绩惨淡。第二季,前者营收仅2700万美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半导体 消费电子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从全球范围来看,市场对医疗电子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尤其是对计算机断层扫描仪、磁共振仪、高档超声波诊断仪器等高端产品需求的快速增长,有力带动了全球医疗电子市场规模的扩大。与此同时,市场需求的增长大大刺激了各国在医疗电子领域的投入力度,医疗电子设备制造商不断提高技术水平,扩大创新应用,促进了全球医疗电子产业的平稳发展,有力支持了医疗电子市场需求的增长。但由于医疗电子产品的生命周期较普通消费型电子产品长,因此产品更新换代过程相对较长,从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医疗电子 半导体 集成电路 医疗电子芯片
台北车用电子商机推动办公室(TCPO)针对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因中国汽车生产数量不断增加,再加上车用电子设备成为下一波车厂新增的设备需求,因此中国汽车电子市场也不断成长;而根据市场研究公司赛迪顾问信息(CCIDConsulting)的调查报告统计数字显示,中国汽车电子市场在2007年约在144.6亿美金,预计到2011年可达316亿美元。 TCPO指出,若以汽车电子应用范围来比较,以20
关键字:
汽车电子 半导体 集成电路 汽车电子
8月7日,株式会社瑞萨科技在北京发布了新的中国战略,期望到2010财年之前在中国的销售额能够增长100%,并且MCU、TV用LSI和汽车半导体等重点领域的产品市场份额同步扩大100%。瑞萨希望通过与中国的合作,研发适合中国市场的产品,使本地业务得到更快发展。未来,瑞萨不仅期望销售额能够大幅增长,并且计划大幅度提升在中国工厂的设计能力和产能,产能目标是在五年之内提升到目前的3倍。中国半导体行业市场有什么发展特点?瑞萨在中国本地化业务如何发展?瑞萨如何培养本地化
关键字:
模拟技术 电源技术 半导体 中国 模拟IC 电源
今年台湾地区厂商的半导体资本支出将提高40亿美元,达到130亿美元。“从整体产业来看,我们预测今年资本支出将增长5%。”SMA的总裁George Burns在报告中表示。“几乎所有增长都发生在台湾地区。” SMA预测,中国大陆和东南亚资本支出将微幅增长,美国和欧洲企业的半导体资本支出将没有增长。Burns表示,日本的资本支出将“明显萎缩”,预计下降15%。“韩国厂商在削减支出。”他说。“但其支出仅下降1%。” SMA报告称,台湾地区厂商今年占资本支出的份额升至22%,表现突出。“台湾地区资本支出
关键字:
模拟技术 电源技术 台湾 半导体 模拟IC 电源
首尔半导体(Seoul Semiconductor Co., Ltd.),韩国光发射二极管(LED)环保照明技术生产商,宣布与台湾LED照明技术生产商AOT的专利权诉讼取得胜诉。事情源于AOT入禀法院,申请首尔半导体的“暖白LED”环保照明技术在台湾的专利权无效。此外,首尔半导体在韩国与Itswell和Mediana Electronics等公司就有关的专利权诉讼,也同时取得胜诉。 2005年8月,首尔中央地区法院(Seoul Centra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半导体 台湾 AOT 消费电子
Dassault Systemes (DS) 全球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解决方案和3D技术的领导者,日前宣布为其业内领先的半导体设计管理方案——ENOVIA MatrixOne Synchronicity DesignSync 5.0推出最新插件,该插件使程序员可以在microsoft Visual Studio设计平台下工作,换言之,它们可以在自己熟悉的桌面环境下存取、管理和协同DesignSync文件,而不
关键字:
消费电子 DS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半导体 消费电子
半导体基础技术小结
1. 半导体有光敏、热敏和掺杂特性。
2.PN 结具有单向导电性, P + N - 导通, P - N + 截止。
3. 二极管的内部就是一个 PN 结,正向偏置导通,反向偏置截止。
4. 三极管内部有二个 PN 结,三极管放大的实质是以很小的基极电流控制较大的集电极电流。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三极管工作在放大状态,在放大状态时 I C = β I B I E = I B + I C =( 1 + β ) I B
5. 场效应管是以很小的栅源电压控制较大的漏极电流。
关键字:
半导体 模拟电子 电子技术
1 三极管的结构和分类
三极管在模拟电子电路中其主要作用是构成放大电路。
结构: 三个区、 二个结、 三个电极。
分类:三极管如按结构可分为 NPN 型和 PNP 型;按所用的半导体材料可分为硅管和锗管;按功率可分为大、中、小功率管;按频率特性可分为低频管和高频管等。
2 电流分配和放大作用
三极管放大条件:发射结正偏,集电结反偏。
1. 发射区发射电子形成 I E = I B + I C
2. 基区复合电子形成 I B
关键字:
半导体 三极管 模拟电子 模拟IC
半导体基础知识
一、物体按导电能力分类
导体: 导电能力强,如金属。
绝缘体: 导电能力很差,如橡胶、陶瓷。
半导体: 导电能力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
二、半导体的原子结构
现代半导体材料主要使用硅和锗(S i:14;G e:32),其外层 均有四个价电子,而原子核和除价电子外的内层电子组成惯性核。 其简化模型为:
三、半导体晶体结构
共价键制造半导体器件的硅和锗是单晶材料,具有金刚石结构,每个原 子和相邻四个原子结合,每个原子的外层四个价电子分别与相邻的四个 原子的价电
关键字:
半导体 模拟电子 电子技术 模拟IC
据国外媒体报道,权威调研机构Gartner日前评出了“全球50大半导体消费厂商”,结果惠普、戴尔、诺基亚、摩托罗拉和三星分列前五名。 报告显示,惠普2006年的半导体消费额为140亿美元,占业内总输出量的5%。戴尔和诺基亚的消费额均为120亿美元,摩托罗拉为110亿美元,而三星为100亿美元。 全球50大半导体消费厂商2006年的总消费额为1610亿美元,占行业总输出量的61%。 在这50家厂商中,以通信企业居多,其次分别为数据处理公
关键字:
消费电子 半导体 惠普 戴尔
半导体介绍
semiconductor
电阻率介于金属和绝缘体之间并有负的电阻温度系数的物质。半导体室温时电阻率约在10-5~107欧·米之间,温度升高时电阻率指数则减小。半导体材料很多,按化学成分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和化合物半导体两大类。锗和硅是最常用的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包括Ⅲ-Ⅴ 族化合物(砷化镓、磷化镓等)、Ⅱ-Ⅵ族化合物( 硫化镉、硫化锌等)、氧化物(锰、铬、铁、铜的氧化物),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