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芯的事情总算有了明确的说法,我们董事长、总裁都去了武汉,等好消息吧。”近日,中芯国际(00981.HK)一位市场人士在电话里对《第一财经日报》说。
武汉市政府将联手中芯国际日前召开发布会,宣布双方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共同运营武汉新芯。这意味着此前试图并购新芯的美国美光梦已破碎。
新芯是中部首个12英寸半导体制造项目。该厂一期工程总投资达100亿元,2008年正式投产。此前,它一直由中芯国际代管运营。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存储芯片
全球领先的模拟和嵌入式处理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TI)宣布在中国设立其第一家生产制造厂。该厂位于中国成都高新技术开发区。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城市,并被视为中国下一个科技中心。该厂投资包括现金与其他资本投资形式,投资额达2.75亿美元,名为德州仪器半导体制造(成都)有限公司,简称TI成都,为TI全资所有。
TI成都董事长谢兵表示:“成都发展迅速,正在成为中国西部的电子信息产业中心,TI选择成都设立其首个在国内的生产基地,正是因为看好成都政府为吸引高新技术企业落户而营造的良好投资环境和
关键字:
德州仪器 中芯国际
作为中国本土最大的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的技术动向无疑是业界的焦点。中芯国际已走过10个年头,9月16日举办的的技术研讨会恰逢其成立10周年,新领导班子的集体亮相、最新技术路线图的发布、研发进展状况等,成为了此次研讨会的最大亮点。
中芯国际最新技术路线图发布
“中芯国际对于技术的发展投入不遗余力,这也是我们能够在中国半导体业界得以领先的最重要原因。”中芯国际COO Simon Yang博士说,“今年年底我们将结束55nm的研发,本月底40nm的研发将fre
关键字:
中芯国际 32nm
中芯国际董事会发布致股东公开信,并表示中芯国际已经踏出了迈向持续盈利之路的坚实步伐。
以下是公开信全文:
亲爱的股东们:
我们刚刚度过一个写满艰难挑战的2009年,就迎来了一个充满发展机遇的2010年。今年上半年的全球半导体业有超乎人们预期的高增长,全球半导体的销售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率已经超过了50%。中芯国际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稳步增长,具体体现在二零一零年上半年总收入较上年同期大幅成长77%,毛利率自去年第四季扭亏为正以来连续二个季度维持在双位数并持续健康增长;本公司的产能利用率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半导体 45纳米
摩根大通8月25日发布最新研究报告称,中芯国际自三季度开始将有一个持续的盈利增长,但是现在并不是投资者最好的价位,因此给予“中性”评级,将目标价调至0.55港元。
摩根大通认为,随着新管理层的加入以及折旧期的结束,预计中芯连续亏损的局面将很快结束,在三季度实现盈利。未来销售较此前对2009-2012年的预期会有23%的增长。但是长期的增长仍然较台湾同行业公司弱10%-25%。
研报称,中芯现在面临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缩小技术差距,在大摩看来,中芯落后台积电2.5年,落
关键字:
中芯国际 芯片制造
中芯国际发布公告称,已与大唐电信签订认购协议,大唐电信将以1.02亿美元(7.95亿港元)认购中芯国际股票,这些资金将用来扩充中芯国际的产能。
此次大唐电信认购股价为每股0.52港元,涉及15.28亿股。认购完成后,大唐持股比例将增值19.14%。不过这一认购事项还需经过股东特别大会的批准。
2008年底,大唐电信斥资1.72亿美元获得中芯国际16.6%股份,成为中芯第一大股东。业内认为,有国资背景的大唐除了给中芯带来资金及业务层面合作外,还会给中芯带来国家半导体优惠政策的支持。
在
关键字:
中芯国际 晶圆代工
中芯国际在连续亏损12个季度之后,终于在Q2迎来了首个盈利,大家为之高兴。尽管这个盈利有点不稳,并非扎实,而是依靠了一笔外力相助,然而盈利这个事实不可否认。
如果仔细回顾其三年多来的历程,仅2007年Q1有过一次8800万美元的盈利,之后中芯国际最大的灾难是2008年3月31日,这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让人永远不会忘记,宣布放弃存储器生产。
业内至今有人觉得此举有点唐突,因为中芯国际的第一条12英寸生产线是以存储器起家的。那时它的销售额近15亿美元中,有30%以上来自12英寸。而且支撑此12英
关键字:
中芯国际 晶圆代工
中国产能最大的合同芯片制造商中芯国际 8月11日表示,公司实现可持续盈利至多再需要一年。
中芯国际公布3年来首次实现季度盈利。该公司曾自视为实现中国打造半导体产业抱负的灯塔。
然而,中芯国际首席执行官王宁国(David Wang)的讲话可能会让投资者更加怀疑该公司扭亏为盈的可能性。自10年前成立以来,中芯国际一直在苦苦挣扎。
2004年上市以来,中芯国际从未实现过全年盈利。该公司如今正着手重组——这已经影响了其运营。
中芯国际公布,第二季度实现净利润96
关键字:
中芯国际 芯片制造
连续5年整体亏损、连续12个季度单季亏损的中芯国际,终于迎来一个扬眉吐气的日子。就在人们认为它即将迎来第13个亏损季时,它竟然盈利9600万美元。这家全球第四大半导体代工企业公布了今年第二季财报。数据显示,中芯国际当季营收3.81亿美元,同比上升42.5%,净利高达9600万美元,而上季它亏损1.81亿美元。
连续12个季度亏损之后,中芯是如何实现单季大逆转的呢?
财报显示,营收增加主要是因为托管工厂武汉新芯、成都成芯销售模式的改变。过去中芯国际收取托管费(即佣金提成),属于净利。而目前,
关键字:
中芯国际 晶圆代工
终于转亏为盈的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在先进制程上亦急起追赶,继8月初宣布65纳米制程已进入量产,执行长王宁国指出,45纳米制程将于2011年下半投入量产,且目前持续进行32纳米制程研发。另外,针对中芯获得大陆政府巨额补助款传言,王宁国则是予以否认。
中芯第3季65纳米制程占营收比重将达7%,在产品应用方面,主要包括无线通讯、消费性电子、蓝牙等。至于45纳米制程,中芯主要技转IBM技术,预估2011年下半迈入量产。目前中芯45纳米制程主要于上海12寸厂进行生产,北京厂房则主要用于65与55纳米制程,
关键字:
中芯国际 晶圆代工
晶圆代工厂中芯国际10日举行法说会并公布第2季财报,在连续12季亏损后,中芯国际终于在第2季转亏为盈,首席执行长王宁国表示,第3季产能已经预订一空,接单能见度到11月,受到产品组合改变,产品平均售价将会上升,预计第3季营收将成长4~6%,毛利率20~22%。
中芯国际第2季营收3.811亿美元,年增43%,净利9,600万美元,2009年同期为亏损9820万美元。王国宁指出,第2季主要受股票和认股权证相关的1.059亿美元价值变动利得,因此转亏为盈。
在毛利率方面,由于半导体市场回升,带动
关键字:
中芯国际 晶圆代工
编者点评:前个时期,在国内曾披露“成芯”己准备待售,可能由德仪来接手,以及“新芯”也与台积电,美光接触。如今在新的形势下可能会有新的变数。从有利于中国半导体业出发,中芯国际在新形势下它的新的思路似乎是更为理性。显然,双方在细节上有待进一步深化。
中芯国际已经调整对于成都及武汉的生产线经营模式。
之前,它们的生产线都是由地方政府独立经营,中芯国际派遣技术团队进行管理,收取管理费用,而现在由于形势的变化,这两个fab可能直接纳入中芯国际的统一管理
关键字:
中芯国际 半导体制造
中芯国际公布了其今年Q2的运营业绩,销售额3.81亿美元,与上个季度的3.51亿美元相比增长8.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42.5%。而Q2在台积电的认购股权支付1.059亿美元下,实现盈利9600万美元。这也是中芯国际连续亏损12个季度后的首次盈利。另外,其Q2的毛利率由Q1的14.6%,上升到Q2的15.6%, 及公司的现金流由Q1的1.53亿美元上升到Q2的1.67亿美元。
从Q2的业绩看,成绩不小,而且来之不易。仅从Q2的毛利率15.6%,它是2007Q1以来毛利率最高的季度(见下附表)。
关键字:
中芯国际 45nm
中芯国际集成电路制造有限公司(“中芯”或“本公司”)公布截至2010年六6月30日止三个月的综合经营业绩。
2010年第二季概要
2010年第二季的总销售额,由2010年第一季的3亿5千170万元上升8.4%至3亿8千110万元,与2009年第二季相比上升42.5%。
2010年第二季的毛利率由2010年第一季的14.6%改善至15.6%主要是由于产能使用率提高所致。
2010年第二季来自于经营活动的现金净额由2010年第一季的1
关键字:
中芯国际 65纳米
中芯国际10日晚间发布的财报显示,第二季度中芯国际营收3.81亿美元,同比增加42.5%,净利润9600万美元,成功扭亏为盈,上一季度该公司亏损1.81亿美元。
咨询公司iSuppli高级分析师顾文军认为中芯国际第二季度财报有三大亮点,中芯国际真正意义上的盈利尽在眼前。
顾文军对新浪科技表示,本季度中芯国际财报主要有三个亮点:
第一:毛利率持续走高 盈利尽在眼前。在财报中,中芯国际由第一季度亏损1.81亿美元到本季度的“净利润9600万美元,成功扭亏为盈”,当
关键字:
中芯国际 90纳米
中芯国际介绍
'''中芯国际'''成立于2000年,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上海,拥有三座芯片代工厂,包括一座后段铜制程代工厂。此外,中芯已收购其第四座位于天津的8英寸芯片代工厂,称之为“七厂”。同时中芯在北京的12英寸厂已在2004年七月开始投产。中芯国际一厂于2003年5月荣获《半导体国际》杂志颁发的"2003年度最佳半导体厂"奖项。
补充说明:截止2009年5月,中芯国际已在上海建有一座300mm芯片 [
查看详细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企业会员服务 -
网站地图 -
联系我们 -
征稿 -
友情链接 -
手机EEPW
Copyright ©2000-2015 ELECTRONIC ENGINEERING & PRODUCT WORLD. All rights reserved.
《电子产品世界》杂志社 版权所有 北京东晓国际技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京ICP备12027778号-2 北京市公安局备案:1101082052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