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消费电子 > 市场分析 > 3个月仅发展8000用户 CMMB商用豪言或落空

3个月仅发展8000用户 CMMB商用豪言或落空

作者: 时间:2009-07-30 来源:IT时代周刊 收藏

  但这种观点被业界认为是最“驴头不对马嘴”的建议.业界人士称,这些终端产品并不占据消费优势,且网络在大城市尚不能做到室内覆盖,到农村更不可能被接收到.手机厂商们认为,2G手机至今无法入网是它们压力过大的主要原因.也正因如此,去年11月28日,中广移动向79家企业(含53家手机企业)招标采购百万部终端仅是给终端厂家画了一张大饼,并没有落实.部分厂商的观望情绪也日渐浓重,许多原来冒险推出2GCMMB 手机的手机厂商也不再以此为卖点.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6711.htm

  CMMB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还不止这些.在与中国移动的合作上,中国移动要求厂商研发的+CMMB手机必须采用双密钥方案进行加密,但中国移动与广电的密钥并不一致.由于双方各自管理一个密钥,都可以自行对用户进行管理,这种混乱的产业主导权已经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双方签约已经两个多月,至今没有一款+CMMB手机上市.

  还需要指出的是,在广电系统内部,其长期的地方割据状态并没有丝毫缓解.虽然当初成立中广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在CMMB推广中实现协同统一,但由于各省级子公司(合资或独资)投资资金为地方广电自有资金,独立核算,“齐心协力”还只是停留在口头上,从而不利于CMMB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

  走上歧途?

  今年3月,当上海首次对CMMB用户进行收费的消息出来后,坊间曾爆料广电系统既有的地方割据状态让各地子公司的“粗鲁动作”层出不穷:它们有的为了尽快获取收益,在未公开信息的情况下对节目进行加密播出,导致最早一批购置CMMB终端的用户无法收看节目,破坏了CMMB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被称为“杀鸡取卵”式的发展方式.但当时,业界都在关注上海商用事件,其他地方的这些“小动作”少有人提及.

  市场分析人士指出,CMMB商用无可厚非,前提是它必须足够吸引消费者,让他们甘愿为此掏腰包.而实现这一条件的关键环节就是内容.让人大跌眼镜的是,上海在要求用户每个月掏出20元费用的时候,它所能提供的服务只是5套视频节目、3套音频节目和4套试点的信息服务.

  目前,尽管中广移动已经意识到以上问题的严重性,并采取了补救措施,但又被质疑是走上了歧途.

  本刊记者了解到,中广移动认为其第一代CMMB网络在今年7月1日的时候已经具备商业试运作的基本条件.目前,它正加紧对第二代网络(即 CMMB-2)的建设.此网络一旦铺就,将有助于CMMB电视节目克服与用户间缺乏互动的缺点,打破节目单向传播的广播制式.此外,CMMB-2还能为中广移动开展各种增值服务提供平台——除了现有的广播电视节目外,还制定了多项新业务,涉及股票、基金和网游等领域,它甚至还在积极筹建一家专门开发和制作内容的SP公司.

  这已经引起了非议.有声音指出,中广移动将工作重点从产业链培养转为运营建设,这可以理解,但在电视节目迟迟未见增加,用户又因收费不断“逃跑”的情况下,以上发展思路已经背离产业的发展规律.按照计划,CMMB将在今年年底实现全国商用,中广移动眼下最紧要的是提高电视节目的数量和质量,如果连这个目标都无法实现,根本无法吸引消费者.而一旦它成为一家SP公司,增值业务也将和电信运营商在3G时代规划的业务相同,直面竞争或招致更多的挫折.

  “如果因为业务缘故导致用户发展不起来,将会影响到CMMB下一步的广告创收.”市场分析机构In-Stat的中国分析师张强指出,目前,CMMB在国内的用户只是百万级别,但电视行业发挥广告效应需要千万级别的用户基础.虽然中广移动一直强调韩国、美国和欧洲的移动多媒体广播无一不商用、无一不引入广告,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手机电视产业都不算成功,CMMB在中国仍需更加谨慎地摸索.



关键词: CMMB TD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