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元件/连接器 > 业界动态 > 保增长调结构 振兴电子信息产业

保增长调结构 振兴电子信息产业

作者: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娄勤俭 时间:2009-04-24 来源:人民日报 收藏

  三要加大国家投入。集中力量实施集成电路升级、新型显示和彩电工业转型、第三代移动通信产业新跨越、数字电视推广、计算机提升和下一代互联网应用、软件及信息服务培育六大工程,支持技术改造和自主创新项目建设,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产业。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3784.htm

  四要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加快实施“核高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等科技重大专项。推进TD—SCDMA建设,打造完整的产业链。大力推动标准和知识产权战略,推广自主知识产权标准的研发和产业化。

  五要进一步开拓国际市场。进一步出台政策措施,加大对产品出口的支持。鼓励企业同时开拓国际国内两个市场,支持企业投资国际领先企业,特别是陷入经营困境的核心技术持有企业。

  我们可以充满信心,经过全行业的共同努力,抓住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实施的有利时机,电子信息产业一定能克服经济环境的不利影响,渡过难关,实现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三、实施调整和振兴规划应把握好的重大问题

  电子信息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是指导未来3年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既关乎现在,又影响长远。如果结构调整到位,无疑将为电子信息产业振兴乃至由大变强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规划落实中,要注意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

  一是出口与内需的关系。国际市场是拉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最大动力。越是在外需下滑的时候,我们越要坚定信心,努力挤进和扩大已萎缩的国际市场。企业也要积极拓展国内市场,充分利用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措施,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是技术与市场的关系。技术进步是电子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原动力。新材料、集成电路、计算机和软件、宽带移动通信、数字音视频、互联网等核心技术的突破,带来了一大批新产品,衍生出许多新市场。目前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全行业要更加关注技术的发展演变,更加注重提高创新能力,依托我们已有的技术积累和市场资源,争取在新一轮技术突破和产业发展中抢得先机。

  三是产业与应用的关系。服务信息化与工业化的融合是信息技术最深刻、最迫切的应用。当前国家大力推进企业技术改造,为电子信息产业拓展了应用的空间,提供了加速结构调整、实现产业升级的机遇。应紧紧围绕产业技术改造的需求,进一步增强系统装备、嵌入式产品和解决方案的支撑服务能力,以应用带发展。

  四是软件和硬件的关系。软件具有技术和文化双重属性,是我国有可能取得重大突破的信息技术领域。在硬件产品市场萎缩下滑的形势下,大力发展软件及信息服务业对于产业发展、结构升级、促进就业,意义尤为重大。

  五是东部和中西部的关系。广东、江苏、上海等地的人才和资本等优势明显,产业链完整齐备,应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支持形成新的国际竞争优势。武汉、重庆、西安、成都等中西部地区要进一步优化环境,承接东部生产能力,打造优势特色产业。东部和中西部应更加密切协作,推动产业梯度转移,形成立足国内、面向全球的产业集群。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