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高端访谈 > 金存忠:完善产业体系 打造电子设备强国

金存忠:完善产业体系 打造电子设备强国

作者: 时间:2009-03-24 来源:慧聪电子网 收藏

  2008年末,始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已经开始向我国的实体经济蔓延,中国电子市场情况也遭遇到了“自由落体”般的走势。电子元器件行业的发展引起了无数人的关注。09年2月份,国务院原则审议通过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并把集成电路产业技术水平和产能提升作为重中之重。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92738.htm

  2009年,世界经济何时好转?我国的半导体产业将何时复苏?本土的电子企业将如何走危机?所有的企业都在寻找着答案。在2009年由慧聪电子网主办的《2009中国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协会秘书长金存忠对于中国怎样从电子设备大国转变为设备强国,以及电子专用设备行业的发展与规划发表了自己的建议和看法。

 

  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协会秘书长 金存忠

  成为电子强国需要具备的五个方面

  电子强国是一个“集群”概念。通过政策、法规、体制以及文化,最终体现为电子产业中的领头羊企业和他们分别所带领的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强大。

  当前,我国国民经济总量持续增长,电子信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但产业发展总体上仍处于国际分工的中低端,设备和仪器制造业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为实现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的发展。

  现如今,中国之所以被称为电子大国,是建立在不断向国外引进和进口的基础上的。然而要想将我国从电子大国变为电子强国,金秘书长认为电子强国包括两个方面:动词的“强”和形容词的“强”。动词的“强”是指中国要成为一个信息化强国。形容词的“强”,指的是信息产业本身的强。从这两个方面分析,电子强国的“强”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要有一个规模庞大的国际化电子信息产业体系;核心产业处于国际领先水平,要建立一个很强大的装备行业进行支撑;要具有强大的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工艺改造能力;原材料的研究及制造能力;设备的引进在全社会得到广泛的应用。只有这五个方面浑然一体,才能烘托出一个电子强国。

  改革开放前,国家非常重视的设备。大家从65纳米平台转变为45纳米等平台产品身上感知到了英特尔的强大,从索尼、三星等公司的身上了解到了日、韩等国设备产业的强大。因此,是否具有一批国际化的大公司是判断一个国家设备产业是否强大的最直观的指标。

  推动了电池设备的发展

  随着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后期,由于市场的逐渐转变,产业的不断扩产推动了我国专用设备的快速发展。国产硅晶体设备从材料加工到太阳能电池芯片的生产以及厂房净化工程的建设,已经具备成套供应的能力。同时国产设备性价比高,使得生产企业大批使用国产设备进行迅速扩产。这是2008年上半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和仪器产业规模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2008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销售收入比2007年翻了一番,根据中国电子专用设备工业协会的统计,2008年我国电子专用设备产业利润总额达17.66亿元,销售收入(不算税收)比07年增长了13%,2008年上半年增长了26%,各项指标均实现大幅增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光伏 太阳能 多晶硅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