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考研信息 > 鱼还是熊掌?本科学习与考研大计的博弈

鱼还是熊掌?本科学习与考研大计的博弈

作者: 时间:2008-07-28 来源:求学·考研 收藏

  3、跨考族:疯狂自学,逃课有理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86309.htm

  博弈论:竞争博弈

  也称为“生存博弈”。正如其名,“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跨考生往往最容易陷入这种矛盾的境地。那么作何选择?他们坚持:“我只想留在这个战场上。”

  博弈心情:“感觉像只没头的苍蝇一样,没有明确的方向。”

  博弈历程:

  跨考复习,无从下手

  “我找到了一年级基础课的课表后就跟他们一起听课,我和他们一样,线形代数基础是零。”湘潭大学的小王打算跨考企业管理专业,但文科出身的小王只学过高等数学,只能从头学起。

  为了按时旁听大一跨考科目的课程,小王很少出现在自己的专业课上,而是整天抱着线形代数书。谈起本科课程与科目协调的问题,小王苦笑:“对于我们跨考生来说,逃课太有理了。逃课还不一定学好呢,别说不逃了。”然而说起逃课是否对本科学习和毕业有影响,小王眼神黯淡,没有回答。

  西南财大的萱萱同学之所以选择跨考,是因为认为自己本科专业的前景不是很明朗。萱萱觉得已到大四,本科阶段的课程不上也罢,她想把更多的精力花在对于自己的未来更有效益的事情上。“逃就逃呗,学了又不用还不如学点有用的。”可是对于科目的复习,萱萱却觉得无从下手。“毕竟习惯了以往课堂教学的学习模式,现在需要全部自学,常常感觉自己的复习抓不住重点,并且市场上的参考书目种类繁多,也让我无从选择。”

  博武器:

  上课是跨考的“另类”放松

  选择跨考,首先说明你很有胆量,但是光有胆量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披荆斩棘的方法,那就是尽早准备,统筹规划。“如果到了大四才准备跨考,那未免有点晚。”嘉兴学院的范教授说道。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专业底子是需要假以时日才能打造好的。跨考生不可以心存侥幸。跨专业,意味着要在本科阶段同时完成两个专业的学习,不言而喻,跨考生要比考本专业的同学需要更多的时间,跨考幅度较大的考生更是如此。这些考生为达目的只能选择适当的放下本科课程换取时间,以在短期内达到跨考专业知识层面上的“资本积累”。因此,对于跨考生来说,逃课的理由似乎更加充分。

  “心理学上非常强调彩色的生活,强调生活的丰富性,如果生活只被某种认为是‘最大的乐趣’的事物占据,那么久而久之,这个宝贝般的事物也会失去光彩,甚至让人生厌。”北京师范大学的心理学孙博士这样比喻。“对于跨专业的同学而言,尽管他们复习的是他们最喜欢的、最向往的学科,但是如果整天不舍昼夜地盯着那几本可怜的教材,书中美女也要变成黄脸婆,里面的知识将逐渐随着视觉的、心理的疲惫而令考生失去追求的欲望,让本来愉快的复习成为一种折磨。”

  而牺牲本专业的课程学习,其代价也是巨大的。如果一旦跨考不成功,本专业又不能顺利毕业该怎么办?所以,逃课并不是跨考生获得时间的唯一途径,如何充分利用时间对跨考生才是关键。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很公平,就看你是如何去利用它。如同金矿砂,对于不会炼金的人而言,它只是普通的砂石,再多的金矿砂也只是一堆砂子;对于炼金术士而言,每一粒金砂都蕴藏着宝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炼开发。善于支配时间,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复习效率才是跨考成功的金钥匙。

  或许,经常逃课的跨考生可以尝试着不逃课或少逃课来复习,选择精彩的或相关的本科专业课对跨考生来说未免不是一种“另类”的放松,说不定会让你的跨考复习更有效率,也会让你的复试视野更宽、成功率更高。

  时下不少高校为考研大军量身定做的“缓考”是一种不错的方式。此举在保证考生本科专业学习不受影响的同时也为考生考研复习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建议跨考的同学,尤其是跨考难度较大的同学可以考虑向学校申请缓考,为自己考研复习提供自由翱翔的天空。

  风险指数:★★★☆☆

  博弈攻略

  逃课,从来不是我们提倡的。我们始终觉得,课是用来上的,逃课和考研成功并没有必然的联系。以上这些常见的案例,源于他们陷入了“逃课就能考好”的误区。

  事实上,本科课程与考研大计之间谁是“鱼”谁是“熊掌”,无法定论,但是两者却完全可以“兼得”,可以相辅相成,许多成功考研人也在佐证着“本科学习和考研之间可以协调”的结论。 实在做不到“兼得”的矛盾人群,面对这个难题时,需要采取不同的攻略。

  博弈攻略1

  “攀比心理”易形成恶性循环

  很多备考生怕自己落后于别人,所以想通过逃课或熬夜来投入大量时间复习考研,而没有仔细考虑自己的学习方式,或者说忘记考虑自己的学习方式。

  其实,考研复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调整好自己的复习节奏。毕竟,身边的人很少和你产生直接的竞争,如果是因为受到周围人大量的负面影响,而脱离了自己原本的复习方式,显然是得不偿失的。在心理学上,这是典型的“攀比心理”。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攀比心理?“这可以用易得性线索理论进行解释。”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博士孙大强认为,有这种心态的同学大多是第一次考研,缺乏足够的社会实践,对事情判断的准确度和有效性不够,这时候“易得性线索”就会发挥作用。考生会把那些最容易判断和控制的东西作为实现目的的最主要影响因素,同时把这些作为实现自己目的的手段,譬如买了多少考研教材、花了多少时间等等,而没有考虑用心程度、领悟能力等这些不易判断的因素。忽视了集约,没考虑性价比。于是,逃课成风,熬夜跟风,复习效果却很差。

  其实,考研复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找到适合自己的复习方式,调整好自己的复习节奏。毕竟,身边的人很少和你产生直接的竞争,如果因为攀比而脱离了自己原本的复习方式,显然是得不偿失的。

  其实,考研人应该知道,考研本身就是一种生活方式,最好不要与原有的学习生活完全割裂。把所有时间都用于复习,完全脱离原有的生活规律,并不是好事,甚至会有害,以至于事倍功半。

  还有一些原则性的问题必须考虑。比如最后的毕业考试、学位证,这些不应该放弃,也是不能放弃的。考研人都过了18周岁,一定要安排好优先次序,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博弈攻略2

  孰是孰非,关键在心态

  一般来说,各大高校都会在大三学完必修课程,大四安排一些实习活动和少量的选修课。但是由于某些专业设置的特点,一些学校仍然会在大四安排必修课程,毕竟高校的教学活动安排不是以考研为中心,所以考研的同学首先要给予理解,不要产生抵触情绪,甚至极端地“逢课必逃”。

  能“得兼”最好,只是要注意,无论怎样协调,因为心态浮躁而直接影响学习效率是最不可取的。也许是你的准备还不够,那么为了一个理想的考研结果,不如在心态方面再加些砝码。“平和喜乐”才是考研人追求的,只有先保持“平和”的状态,才能争取到“喜乐”的结果。

  “如今社会竞争渐趋白热化,很多学生对考研的重视程度几乎到了极限,逃课似乎是必然,并且关于课程设置是否合理的言论也甚嚣尘上,但无数失败的案例在警示考研人:为了考研,逃课并不是最可取的应对方法,争论课程设置是否合理对于考研本身也不会有什么效用。“考研成功的并不一定是逃课逃出来的,逃课了也不是一定就会考好。只有把握好心态,才能在遇到矛盾时能够更好地协调。”重庆大学心理系的王教授这样告诫考生。

  博弈攻略3

  解决矛盾,计划最关键

  本科课程与考研复习之间最大的矛盾在于时间的安排,效率最重要。考生最现实的考研策略是在保证能顺利通过毕业考试、拿到学位证的大前提下,以考研为中心,灵活、安全、有序地应对各种复杂局面,其中计划最为关键。虽然有的学校抛出“学分修满可不上课”的“橄榄枝”,但是一个完整的考研计划是必不可少的。

  江西财经大学的杨教授告诉考生,不要觉得去上一节与考研科目无关的课就浪费了多少时间,关键是计划好你的复习与学习的时间安排。尤其是在考研复试中,考查非常全面,说不准就能用到你觉得没有用的专业知识。在课上你可以和老师同学交流,缓解备考过程中的压力,甚至可以看成是一种“考研休闲”的方式,同时心里也不会产生因为逃课而带来的负罪感。

  从长、从细、科学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复习和生活计划,让“鱼”与“熊掌”成为错落有致的部分,有张有弛,紧张有序,效率自然能够上来。

  这样换一个位置思考,换一种角度看待,“鱼”还是“熊掌”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考研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