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液晶合纵连横 内地企业前景堪忧

与日系企业合力打造共赢局面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内地企业却在一次次整合中重又走向分散。
最近我国内地3家液晶面板厂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踏上两年整合谈判之路后,再度回到各自为政的原点。此前2006年1月,由长虹、康佳、TCL、创维、深超联合成立的深圳聚龙光电有限公司也已名存实亡,我国内地企业合纵连横之路显得“路漫漫其修远兮”。
我国内地液晶面板产业一直被产业规模小、生产成本高、产业配套薄弱等问题所困扰。京东方、上广电和龙腾光电是目前我国内地仅有的三家已实现量产的面板厂,各有一条5代线,月产能分别仅有8.5万片、9万片和3万片。事实上,相对国际强势企业而言,我国内地企业的整合更是迫在眉睫。然而事与愿违,三方整合最终归于失败。
中华液晶网分析师张新岗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没有整合成功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这些企业将自身利益看得较重,3家企业在未来发展方向上也存在分歧,如京东方想发展中小尺寸非电视用液晶面板,已在成都投产了一条新的4.5代液晶生产线,上广电则想上马6代等高世代的液晶电视用面板;二是行业景气看好,液晶行业整体的大环境已经彻底走出2007年以前的寒冬,京东方、上广电、龙腾光电都在2007年扭亏为盈,其生存压力没有以前那么大。
在业内专家看来,虽然我国内地液晶面板生产企业在2007年纷纷实现扭亏为盈,但对他们而言,竞争形势已经非常严峻。
“即使内地企业现在马上拍板成功整合,最好的发展时机也已错过。但整合肯定是最后的出路,运营将越来越困难。”中华液晶网分析师张新岗不无惋惜地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而这一点也得到了GfK行业分析与专项研究部总监叶平的认同:“撤退是死,前进也有风险,但只能向前走了。”
当机遇在等待中流逝后,我国液晶面板产业将不得不面对一个艰难的危局。在此危局中,内地企业首当其冲要直面的严峻课题是如何尽快整合各方力量,寻求适合自己的生存模式。
“内地液晶面板要面对规模效益的问题,未必一定要投资高世代的生产线,从国际的情况看,一些二、三线的液晶面板厂商已经转向了中小尺寸的生产。成功的模式有很多、但不管如何,横纵向的联盟很有必要。”张兵告诉《中国电子报》记者。
企业形成整合之势显而易见的好处在于,资金、市场、原材料生产等方面可实现有效的协调,解决资金及产业配套问题,提升竞争力,营造共赢环境。
而对于如何实现日系企业那样的成功整合,叶平建议:“对于整合的企业方而言,首先是忘我的问题,如果不考虑地域、小团体、个人利益的得失,而以整个联合团队的利益出发,事情就会好办得多。其次是资本纽带问题,靠资本纽带联合,而不是靠行政力量联合。”
而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液晶专业分会前秘书长刘培政和奥维咨询公司研究总监盛哲接受《中国电子报》记者采访时都表示,政府支持一两家液晶面板厂,再让一家下游彩电企业参与进来,帮助做相关电路的设计配套以及消化,对于内地液晶面板企业整合来说不失为一个值得探索的模式。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