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市场分析 > 突破40亿美元 可穿戴第一股Fitbit上市浅析

突破40亿美元 可穿戴第一股Fitbit上市浅析

作者: 时间:2015-06-22 来源:新浪科技 收藏

  因此要求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ITC)在美国禁售产品。这起诉讼更类似于苹果和三星的旷世持久专利战,虽然被彻底禁售的可能性不大,但市场进入红海之后,未来他们的产品还会面临更多的相关纠纷和非贸易竞争。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6113.htm

  除了同类产品的竞争之外,由于健康追踪功能的部分重合,智能手表也给智能手环市场带来了下行压力。虽然智能手表市场尚未真正普及,但苹果手表的出现已经带动了明显的购买热潮,预计今年销量有望达到300万-500万部。智能手环是否会成为被智能手表摧毁的领域,始终笼罩在这一阴影中。

  对多数购买者而言,智能手表和智能手环是一个二选一的选择。相对于Fitbit,苹果毫无疑问占据着巨大的品牌优势和平台优势。甚至奥巴马也知道,苹果手表可以用于健身。如果苹果真正带动智能手表打开市场,那么以Fitbit为代表的纯健康类智能手环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中国厂商低价冲击

  更为现实的竞争冲击则来自于以小米手环为代表的中国厂商低价产品。小米手环售价折合约为15美元,只有Fitbit和等产品的零头。而智能手环的购买者多是收入不高的年轻人,价格在购买选择中占据重要因素。CEA调查显示,43%的健康类可穿戴设备的年收入低于5万美元,而大部分人年龄低于35岁。

  按照IDC的数据,今年第一季度小米手环销量达到了280万件,占据了25%的市场份额,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迅速成为全球第二大可穿戴设备制造商。对小米而言,相对于专利问题复杂的智能手机,智能手环是占据美国市场的最有优势产品。随着小米手环进入欧洲和北美市场,Fitbit的市场份额还会进一步下滑。

  提到小米手环的价格优势,黄汪对新浪科技表示,“通过中国市场的实践,我们相信通过售卖硬件产品获取高毛利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小米手环不仅仅能做到低成本,也做到了高品质和更丰富的功能,这是为什么小米手环能在中国成功的原因。”他解释说,小米手环之所以愿意接近成本价销售,是希望通过硬件获取用户,未来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获得利润。“华米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与Fitbit的商业模式完全不同”。

  听起来,这与小米手机当初的解释如出一辙。但不可否认的是,智能硬件领域的生产制造重心已经完全转向中国深圳,即便是美国智能手环厂商也是“加州设计、中国制造”。和国产手机厂商类似,中国硬件厂商拥有着明显的供应链整合优势。而且,相对于智能手机涉及的复杂专利问题,中国智能手环走出去的可能性要大得多,这也是小米为什么在美国主打手环的重要原因。

  上市之后寻求增长

  Fitbit在招股书中表示,计划将融资所得用于运营资本、研发、收购、销售与市场推广等方面。显而易见的是,上市之后的Fitbit将拥有更为雄厚的实力,去面临未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而随着市场整体的继续扩大,Fitbit的销售和营收应能继续保持稳步增长态势。此前分析师预计,今年可穿戴设备的销量将达到6000万件。

  但该公司将新的增长突破口放在了企业医疗领域。Fitbit在招股书中表示,随着医疗成本继续上升,企业雇主将寻求更多手段保证员工健康。Fitbit期待,各家企业会不断增加员工的医疗健康福利,而他们则会加大与企业的健康合作来从中获利。企业用户订单是FItbit的重要业务,目前已经给他们贡献了接近10%的营收。市调公司IBISWorld预计,2018年美国企业福利行业将从去年的74亿美元增长至104亿美元。

  作为智能手环的开拓者,Fitbit的上市代表着可穿戴设备市场的逐渐成熟,得到了华尔街的肯定。但上市并不意味着Fitbit未来的前景一片光明。面临着中国厂商的低价冲击、苹果手表的下行施压和同行的激烈竞争,智能手环市场似乎正在重演智能手机的一幕。而能否继续保持行业领先,Fitbit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而非商业拓展。

  在上市过程中,Fitbit被市场多次比作黑莓,而且是苹果iPhone普及之前的黑莓。Fitbit CFO比尔·泽里拉(Bill Zerella)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为了避免黑莓的遭遇重现,公司必须更加专注于创新。“为了保持竞争领先,我们必须大胆持续推出新技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Fitbit Jawbone

评论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