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路中兴终端转型,慢蜗牛的快节奏
实际上,探索之路已经走了三年。2011年,瞄准驾车这一语音应用典型场景,中兴与全球最大的语音技术开发商Nuance开始了语音引擎方面的合作,当时Nuance是iPhone siri的技术提供商。2013年,语音模块“驾驶助手”推出,在驾驶环境下,能够帮助用户实现手机的语音操作,这是中兴全语音操控的雏形。从驾驶助手到智能手机,中兴将语音使用场景从驾车环境扩大到娱乐、办公、通讯、驾驶等全生活场景。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74225.htm从产品布局上看,中兴正在着力打造语音应用平台,从智能手机开始,向其他产品线扩展。曾学忠表示,2016-2018年,中兴将在可穿戴、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领域建立生态闭环,而星星手机作为语音终端,将在这一生态中发挥最为核心的作用。未来,中兴还可能将语音技术向其他终端厂商开放。
从产业策略上看,中兴采取联盟化发展,联合国内外语音技术权威企业Nuance、Audience、百度、高德等建立了智慧语音联盟,打通上下游,进行相关资源共享。通过联盟制定相关行业标准,不仅建立了自身强大的话语权,也助力了产业和谐共赢发展。
那么,曾学忠带领的中兴终端探索的是一条什么样的路呢?
从90年代开始语音技术每五年就会火一次,每次新的特征涌现出来,资本开始进入,过几年就会退出。不同的是,这一次高潮来得更为真实,有更多的科技企业参与起来。如国际上的苹果、谷歌等巨头,国内的中国移动、百度、中兴等企业。
这一次高潮,与电子计算设备的发展紧密相关。智能手机全球销量十余亿部,但同质化愈加严重,需要差异化的突破。可穿戴、车联网、智能家居等智能硬件成为继智能手机之后的下一波浪潮,而语音交互成为各种场景下的重要选择。
从全球来看,2014年智能语音市场规模约5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40%。中国智能语音市场增长速度更是惊人。《2014中国智能语音产业发展白皮书》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智能语音产业规模约31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1%,增速是全球平均速度的2倍。中国智能语音行业正在进入令人兴奋的产业爆发期。
百度、高德、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中兴、科大讯飞等企业与科研机构从不同的角度入局,既各自为战,又联盟化发展。在智能终端领域语音交互方面,中兴是最重要的探路者。在中兴的引领下,华为等终端厂商已经纷纷跟进。
“仰望星空,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一些,寻找下一个未来,才会给市场带来崭新契机。”曾学忠如是认为。在他看来,下一个未来就是语音交互革命。不管是风口、浪潮,还是充满挑战的道路,探路人曾学忠都要去尝试一下。那么,他带领下的中兴终端能否开拓、引领一条创新之路呢?我们拭目以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