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师炼成记:未来需要六大能力
合作办学全球认证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65241.htm打造国际就业“通行证”

当前,很多国家面临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仅靠一个国家的力量是无法解决的,需要提出全球性的解决方案,这就要求未来的杰出工程师需要具备国际化职业能力,即一种可以使之立足于全球化经济与文化社会的能力。
高等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制度,被认为是解决该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提高工程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在美国、德国以及欧洲多个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体系之中,以美国为主导的《华盛顿协议》体系,成为最具权威和国际影响力的国际工程师互认协议。2013年6月,我国成为该协议组织的预备会员,明年将参与该协议的全会,通过考核才能成为正式成员。成为《华盛顿协议》的正式会员,不仅可以按照国际认可的工程教育体系指标培养国际化工程人才,提高人才质量;而且相当于让毕业生拿到进入国际就业市场的“通行证”,为学生贴上国际认证的标签。
近年来,欧美诸多学府,包括世界顶尖的学府,都已经放下架子,纷纷涌向中国展开各种形式的合作办学,支持中国高等教育特别是高等工程教育发展。
2014年9月的数据显示,教育部批准的本科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及项目达700余家,较2010年批准的400余家实现了大幅度提升。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一般实施“3+1”或者“2+2”办学模式,即在国内就读2-3年,再到国外就读2-3年。参与学习的学生既可以节约一定的教育成本,又可以充分享用海外的优质教育资源,同时可以接触合作办学国家的文化。部分合作办学实现毕业生可获得中外两所学校颁发的证书。
“工程教育全球化,就是要在工程人才培养的过程中着眼国际标准,注重学生国际视野、国际规则和国际开放性的培养,使工程教育在全球化进程中,不仅学生从中受益,学校也可以受益。在培养学生的同时,学校可以吸取解决全球范围工程问题的经验,在解决工程问题的同时,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国际认同、办学特色更加鲜明、办学层次和办学水平也自然得到提升。”北京工业大学校长郭广生如是说。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