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业务时代的光传送网技术演进
2. 以PTN为核心实现基站回传
分组传送网(PTN)的概念是近期才提出的,分组传送网是面向连接的,符合电信级业务和电信级网络要求的传送网。它将无连接、转发行为不可知,弱控制或无控制的分组网改造成适合于传送的基于连接、可预知行为、可控制的网络,并集成了灵活性、可扩展性、统计复用等分组特性和网络端到端OAM和保护、面向连接、QoS、定时同步等传送特性。
PTN基本特征是提供点到点的L2隧道,可以广泛用于城域传送网和宽带接入网的二层汇聚网络、以及3G基站到RNC的基站回传段,如图4所示。PTN成为3G基站回传的一个具备领先优势的解决方案,主要原因是PTN具有以下技术优势:
PWE3/CES:PTN采用PWE3/CES技术为各种业务包括TDM/ATM/Ethernet/IP,提供端到端的、专线级别的传输管道。与基于数据通信的方案的区别在于,在PTN中即使数据业务也要通过伪线仿真以确保连接的可靠性,而不是完全交给业务层由动态路由来实现。前面已分析,业务IP化在RAN的传输网络中是不可见的,因此这样做将更加高效。
完善的QoS机制:PTN支持分级的QoS、CoS、Diff-Serv、RFC2697/2698等特性,满足移动网中不同业务的差异化需求,从而能够以最优的方式利用传输资源。
强大的OAM:基于传送的方案可以很好地继承传统传送网的维护习惯,使得维护人员可以轻易地进行操作。除了基于SDH的维护方式外,也支持基于MPLS和Ethernet的丰富的OAM机制,如Y1710/Y1711、以太性能监控等。另外还支持GMPLS/ASON控制平面技术,使得传送网的运行高效且透明,并得到电信级的业务保护和故障恢复。
时间同步:PTN方案继承SDH优异的时钟传输特性,不仅能够满足频率同步的需求,而且能根据相关协议的成熟情况支持高精度时间同步功能。
基于分组的统计复用:MAC层的统计复用能够获得相同的效益,但成本却远低于IP层。因此PTN这一技术在确保多业务特性、网络可扩展性的同时,能够为移动运营商带来费用的节省。
图4 由PTN实现基站回传
正是由于PTN支持丰富的运营级网络特性,可大幅度降低网络的CAPEX和OPEX,因此,对于基站回传的IP化传送需求,PTN技术将是不二选择。
2G和3G网在移动运营商网络中将长期共存,而且从未来数据业务流量发展趋势出发,利用分组传送网建设面向3G的城域传送网符合业务需求与流量演进模式,它不但满足2G和3G需要的高质量TDM传送,还可以逐步平滑地向电信级以太网业务汇聚和传送演进,实现移动业务传送平台从支持语音电路业务为主到支持数据分组业务为主的网络转型。
3. 以PON网络为主实现宽带接入
宽带接入网络是城域网向宽带用户延伸的网络,具体可分为宽带接入网及用户驻地网。宽带接入网是指为满足宽带接入需求而建设的,面向各类集团用户、家庭用户提供宽带接入的网络。宽带接入网处于城域网接入层,并向下延伸至用户楼宇或小区。用户驻地网:是指在用户楼宇或小区内建设的网络,可将接入能力从宽带接入网的末端延伸至用户业务终端,用户驻地网不属于城域网的范畴。
在过去几年中,传统的固网运营商全都在实施“光进铜退”策略,以无源光网络( PON)取代以太网实现宽带接入的终极目标。另外,如果使用以太网来实现宽带接入,则由于采用点到点光纤直驱型组网,对光纤资源的浪费严重,且以太网扩展能力差而无法组大范围接入网络。基于这两方面的考虑,作者认为中国移动在未来的全业务运营情况下,应直接采用光纤接入,避免重蹈覆辙,室外部分不再铺设电缆,在驻地网内可根据用户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当的电缆技术和无线技术实现用户的接入和快速覆盖。
光纤接入技术中的无源光网络PON具有覆盖能力强、高带宽、经济性好、节能减排和易于维护管理等优势,是光纤接入的主要手段。目前PON的主流技术包括GPON和EPON。EPON国际标准由IEEE规范,相对简单且易于实现,因此EPON目前应用规模较大。GPON国际标准由ITU-T规范,相对EPON,具有更高的带宽、效率、传输距离和光分路比,更强的QoS管理和多业务承载能力,更丰富的OAM能力和保护机制,更加完善的时钟传送机制。目前来看,两种技术的标准和产品都已经比较成熟且各有利弊,都能够满足宽带接入需求,鉴于采用PON技术无互通需求,可结合业务需求和成本考虑选择合适的技术配置方案。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