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闭

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安全与国防 > 设计应用 > IP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要点以及考量因素

IP视频监控系统设计要点以及考量因素

作者: 时间:2009-01-17 来源:网络 收藏

  (郑小龙)张总在这里已经作了很好的说明,再这里我谈一下对图像质量和实行性需求的一点看法。其实在现有的技术手段条件下,已经可以实现MPEG4格式下实时实现720P分辨率,而且成本并不高。

  如果能有6M的带宽,可以得到高质量的流畅效果。如果带宽降低,那么在保证特别是保证高质量720P分辨率的前提下,对实行性就要需要有所折衷;否则,可以确保实时性,但画质不可避免会有所下降。从视频的实用性角度来看,往往清晰的图像更重要。当然,支持H.264格式下实时实现720P分辨率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将更有效解决这种困扰。

  Q8:请教几位专家,无线视频目前用的多么?效果怎么样?实施起来困难吗?

  A8:(张海峰)无线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固定监控点,主要采用微波的方式视频,这种主要应用在无法布线地域环境开阔的场合;另外一种是移动监控点,比如车辆的实时监控,这种应用方式核心问题是无线,如果有足够带宽的无线网就没有问题,也可以使用CDMA类似的公网,现在有合并多条CDMA线路的应用模式,未来3G的普及会对无线监控打下良好的基础。无线目前应用还不多,主要是无线网络使用的限制、带宽问题和费用问题。无线网络主要的问题是存在一些影响网络的因素,比如天气对微波网络就影响很大。

  (郑小龙)感谢汉邦的张总对无线视频监控的精彩概述,这里我加一点补充。无线网络监控的应用前景是非常广阔,而且实现起来并不困难。在已有基于IP的视频监控网络中,有一些终端DVS或IP摄像机已有WiFi接口,就可以接入无线路由器,这样的应用带宽是由保障的,可以很好地支持几兆的数据率,不仅满足实时D1压缩,而起能够达到实时720P压缩。当然WiFi在距离上还有局限性,那么对于大范围的无线应用可以采用类似无线网状网覆盖系统以作为WiFi技术的延伸。目前有代表性的Mesh系统有别于传统的单跳无线局域网络的新型无线网络技术,其各个无线设备节点都可以发送和接收信号,也可与一个或者多个对等节点进行直接通信,并且可提供高带宽,因此无线视频监控网络构建灵活而方便。当然还有其它一些可考虑的无线网络覆盖手段,特别是3G的普及,及至未来4G的兴起。对于视频监控而言,带宽和延时是两个重要的衡量因素,而其终极目标应该是实时无缝监控的实现。

  Q9:国家在视频监控系统方面有何相关标准?想了解这方面的问题,请专家解答~

  A9:(张海峰)视频监控行业是一个特种行业,已经制定了众多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而安防监控视频监控目前是一个新兴行业,发展速度非常快,国家标准制定相对比较滞后,目前相关的标准为:

  国家标准:视频安防监控数字录像设备 GB20815-2006

  行业标准:视频安防监控系统技术要求 GA/T 367-2001

  现在有很多相关标准在制定中,将会陆续发布实施。

  Q10:数字监控器目前的价位如何?有可能是给出个范围好吗?

  A10:(张海峰)这个确实没有办法回答了,产品和应用差异很大,可以把自己的具体需求告知相关公司进行咨询。举个例子:如果安装四个摄像头,除了购买摄像头以外,购买一个四路的DVR加硬盘需要2000元左右,当然还要购买线材。

  (郑小龙)以往讨论数字监控器基本不包含摄像机,而现在一个高清 IP 网络摄像头成可以达到150 美元,其中除镜头外,还包含五百万像素CMOS传感器、720P分辨率的MPEG4还有以太网络接口,另外还可以扩展存储器卡,还有可以支持无线以太网(WiFi)或以太网供电(POE)。对于地端的DVR也有机会在100美金内实现四路CIF分辨率的MPEG4压缩编码功能。当然对于高中端产品价位还不会降低得很快,但其性高却非常显著。

  Q11:汉邦的专家能否点评一下TI、NXP、ADI、海思等公司的芯片方案?你们应该做过些评估吧?

  A11:(张海峰)选择芯片方案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事情,考虑的因素很多,而且有一些不确定因素存在;同时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事情,选择错误会导致研发工作的反复。首先要确定做什么产品,那个芯片更适合产品的设计需求,从功能、外围接口、成本等各个方面对比;其次要看自己研发队伍的技术背景和以前的技术积累,每个系统完全从头开始工作量都很大;最后要从未来发展角度评估,分析一下每个公司的产品线以及发展计划,是否能支撑自己产品技术的发展。

  从技术角度来说:TI 的平台芯片型号比较多,开发不同产品选择余地比较大,适应不同型号的DSP技术投入相对也比较大;NXP和ADI平台芯片选择余地较少,但是完成特定产品应用的开发比较方便;相比TI DSP处理能力较弱,NXP在视频处理方面有很多独到之处;海思为ASIC方案,没有算法基础的研发队伍比较适合采用,采用芯片本身的压缩算法可以大大减少产品研发进度,芯片功耗也很低。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