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SB 3.0主控端系统设计应用
图4: USB 3.0接收量测结果。横轴为时基误差的频率,纵轴为时基误差的振幅。
绿点表示位错误率低于10-12的测试基准点。黑线为测试基准规范。
主机板及笔电的延伸设计
在USB 2.0相当普遍的前端连接口,以内连接的方式连接主机板及主机外箱,提供使用者方便顺手的热插拔应用。USB 3.0连接口势必也将导入前板连接口的设计,额外的连接器及内部连接线,对于信号品质又是外加的考验。
图5: USB 3.0内部连接口针脚定义
此外在笔电设计中,普遍使用软排线连接不同的子板,以配合轻薄的外型及机构设计。软排线的阻抗控制,软排线连接器的信号连续性,都不如印刷电路板及标准连接头容易控制。这些都将是未来笔记型电脑中USB 3.0连接口的设计挑战。如何在不使用信号调整器(re-driver)的额外成本下,导入前板及软排线等系统设计,又维持良好的5Gbps信号品质,成为重要的组件选择关键。
图6: USB 3.0内部连接口及连接线
美商睿思科技的USB3.0主端控制芯片FL1009,因应前述不同系统设计挑战,整合高效能类比实体设计,完整验证不同系统设计需求。包含可容许长达23公分(9英寸)的线路布局长度,释放系统设计在线路布局(layout)上的局限性,并允许长至45公分的前板USB3.0额外接线,且不需额外re-driver的成本,使系统商与板卡商得以创造最高性能的产品,并有效减少设计时间与成本。除此之外,FL1009也是全球第一颗支持xHCI 1.0的SuperSpeed USB主控端芯片,提供超高效能及绝佳兼容性。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