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电源与新能源 > 设计应用 > 开关电源原理与设计(连载76)

开关电源原理与设计(连载76)

作者: 时间:2011-03-03 来源:网络 收藏

从原理上来说,用图2-44的等效电路来等效开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还是有些过于简单,因为,在图2-44中,当电源开关管Q1突然关断瞬间,分布电感Ls没有放电回路,即负载电阻为无限大,根据(2-140)式,分布电感Ls两端产生的反电动势将非常大;但实际上,在分布电感 产生反电动势的时候,它是可以通过分布电感两端的分布电容产生并联振荡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图2-44电路进一步改进成如图2-46所示电路。

在图2-46中,Cs1、Cs2都是分布电容,它们对于分布电感 来说,既可以产生串联振荡,又可以产生并联振荡。在电源开关管Q1导通瞬间,分布电感与分布电容主要是产生串联振荡,因为输入电压开始向串联振荡回路提供能量;在电源开关管Q1关断瞬间,分布电感与分布电容主要是产生并联振荡,因为分布电感Ls必须要通过并联回路释放能量。在实际应用中,分布电感Ls相对于励磁电感Lμ来说很小,因此,如果不考虑分布电感Ls 的作用,完全可以把Cs1、Cs2看成是一个分布电容。

由于在变压器线圈中,分布电容和分布电感是由非常多的电容和分布电感互相串、并联在一起组成,如要严格地用集中参数完全把它们等效是很难的。至于等效电路是采用串联还是并联,这主要看它在电路中所起的关键作用。例如,在电源开关管接通时,串联电容的作用是主要的;而在电源开关管关断时,并联电容的作用反而是主要的。

当电源开关管Q1关断瞬间,分布电感Ls产生反电动势将会在分布电感 、Cs1、Cs2组成的LC回路中产生并联振荡,并联振荡回路电容由Cs1和Cs2串联而成,Cs1和Cs2的大小以及比例关系,与变压器线圈的结构有关,线圈的层数越多,串联电容的容量就越大。

从图2-45-c以及(2-140)式还可以看出,分布电感Ls以及励磁电感Lμ产生的反电动势,其幅度一般都等于或大于输入电源电压的幅度(假设占空比等于0.5),即加到电源开关管D极的电压最高可达输入电压的两倍以上。这是因为电源开关管的关断时间一般都很短,而分布电感释放能量时等效负载电阻很大的缘故。因此,如果不对电源开关管采取保护措施,反电动势很容易就把电源开关管击穿。

根据(2-140)式,降低分布电感反电动势幅度的最有效方法是减小负载电阻RL的阻值。除此之外,还可以在谐振回路接入一个由电阻、电容并联,然后与整流二极管串联的反电动势限幅电路,来对分布电感以及励磁电感产生的反电动势进行限幅,如图2-47所示。

图2-47 对分布电感以及励磁电感产生的反电动势进行限幅

在图2-47中,当电容器C1充上一定的电荷之后,其作用就相当于一个稳压二极管,不过这个稳压二极管的稳定电压值是动态的,它会随着反电动势的幅度升高而升高,而整流二极管D1的作用就相当于一个限幅二极管。当反电动势的幅度高于电容器C1两端的电压时,整流二极管D1就导通,反电动势就会向电容器C1充电,使变压器初级线圈的分布电感存储的能量向电容器转移,从而起到降低反电动势幅度的作用,与此同时电阻R1也会吸收一部份能量,使反电动势的幅度进一步降低。

电容器C1在吸收反电动势能量的过程中,其两端电压也会提高,但它可以通过R1进行放电,使电容器两端的电压基本保持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即:电容器C1在吸收反电动势的能量是有条件的,只有反电动势的的幅度超过某个值之后,它才开始吸收。正确选择RC放电的时间常数,使电容器在下次充电时的剩余电压刚好略高于方波电压的幅度,而电容充满电的幅度又低于开关管的耐压幅度,此时电源的工作效率最高。

以上我们对开关变压器的工作原理做了的比较详细的分析,但对于要设计一个实际电路中使用开关变压器来说,上面这些这些知识还远远不够,因此,后面我们还会用很大的篇幅来对开关变压器参数设计加以说明。因为,在具体电路中各种开关变压器的技术要求或参数都是不一样的,更多的内容留待我们后面进行具体电路设计时再详细介绍。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关键词: 开关电源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