蓄电池内阻及其同蓄电池各类失效模式的关系
蓄电池的不同失效模式反映在内阻变化的幅值并不一样。日本JSB电池公司就失水模式和腐蚀模式的区别进行了研究。其研究采用直流放电方法,测量电压的跌落来计算电池的欧姆内阻。
图2-12 是不同劣化模式下的电池放电曲线。与一般的腐蚀模式对比可以发现:同样的欧姆内阻变化幅度,失水模式能提供的输出容量比腐蚀模式的要低。
另外的电池劣化模式也从不同的角度影响电池的内阻,除腐蚀和失水外,活性物质的不同结晶状态也影响输出容量和内阻。
充电状态SOH影响内阻值,对处于正常浮充电压一定时间后的电池,可以认为是在完全充电状态。
温度对电池内阻影响甚微,低温有些影响。在运行条件较好的场合,可以不考虑温度的影响。
4.6 现场测量与数据分析
对1组12V电池进行了测试,规格为100Ah/12V,18只串联,现场使用约1年,处于浮充状态。
接入BM6500系统,在线测量电池电压和内阻数据。

第二次内阻测试的平均值为6.29,去除坏值(No9、No10)后的平均值为6.08,No9电池内阻偏离平均值31.9%,No10电池内阻偏离平均值28.5%。
对No9、No10单独恒流放电,测试实际容量。放电电流10A,记录放电电压和环境温度。
根据0.1C放电的容量公式计算,
No9电池的实际容量:(6*60+38)/600/0.98=67.7%
No10电池的实际容量:(7*60+17)/600/0.98=74.3%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