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嵌入式系统 > 设计应用 > USB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USB在数据采集系统中的应用

作者: 时间:2013-10-26 来源:网络 收藏

2.2 软件构成

Windows98 提供了多种设备的驱动程序,但好象还没有一种是专门针对数据采集系统的,所以必须针对特定的设备来编制驱动程序。尽管系统已经提供了很多标准接口函数,但编制驱动程序仍然是开发中最困难的一件事情,通常采用Windows DDK来实现。目前有许多第三方软件厂商提供了各种各样的生成工具,象Compuware的driver works,Blue Waters的Driver Wizard等,它们能够很容易地在几分钟之内生成高质量的的驱动程序。

设备中单片机程序的编制也同样困难,而且没有任何一家厂商提供了自动生成的工具。编制一个稳定、完善的单片机程序直接关系到设备性能,必须给予充分的重视。

以上两个程序是开发者所关心的,用户不大关心。用户关心的是如何高效地通过鼠标来操作设备,如何处理和分析采集进来的大量数据,因此还必须有高质量的用户软件。用户软件必须有友好的界面,强大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为用户提供进行再开发的接口。

3 实现USB远距离采集数据传输

传输距离是限制USB在工业现场应用的一个障碍,即使增加了中继或Hub,USB传输距离通常也不超过几十米,这对工业现场而言显然是太短了。

现在工业现场有大量采用RS-485传输数据的采集设备。RS-485有其固有的优点,即它的传输距离可以达到1200米以上,并且可以挂接多个设备。其不足之处在于传输速度慢,采用总线方式,设备之间相互影响,可靠性差,需要板卡的支持,成本高,安装麻烦等。RS-485的这些缺点恰好能被USB所弥补,而USB传输距离的限制恰好又是RS-485的优势所在。如果能将两者结合起来,优势互补,就能够产生一种快速、可靠、低成本的远距离数据采集系统。

这种系统的基本思想是:在采集现场,将传感器采集到的模拟量数字化以后,利用RS-485协议将数据上传。在PC端有一个双向RS-485~USB的转换接口,利用这个转接口接收485的数据并通过USB接口传输至PC机进行分析处理。而主机向设备发送数据的过程正好相反:主机向USB口发送数据,数据通过485~USB转换口转换为485协议向远端输送,如图3所示。

在图3的方案中,关键设备是485~USB转换器。这样的设备在国内外都已经面市。笔者也曾经用NATIONAL SEMICONDUCTOR公司的USBN9602+89c51+MAX485实现过这一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485~USB转换器中,485接口的功能和通常采用485卡的接口性能(速率、驱动能力等)完全一样,也就是说,一个485~USB转换器就能够完全取代一块485卡,成本要低许多,同时具有安装方便、不受插槽数限制、不用外接电源等优点,为工业和科研数据采集提供了一条方便、廉价、有效的途径。

4 综合式采集数据传输系统的实现

现在的数据采集系统通常有分布式和总线两种。采用USB接口易于实现分布式,而485接口则易于实现总线式,如果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则能够实现一种综合式的数据采集系统。实现方法是:仍然利用上面提到过的USB~485转换器实现两种协议的转换。由于USB的数据传输速率大大高于485,因此在每条485总线上仍然可以挂接多个设备,形成了图4所示的结构,其中D代表一个设备。

这种传输系统适用于一些由多个空间上相对分散的工作点,而每个工作点又有多个数据需要进行采集和传输的场合,例如大型粮库,每个粮仓在空间上相对分散,而每个粮仓又需要采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一系列数据。在这样的情况下,每一个粮仓可以分配一条485总线,将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等量的采集设备都挂接到485总线上,然后每个粮仓再通过485总线传输到监控中心,并转换为USB协议传输到PC机,多个粮仓的传输数据在转换为USB协议后可以通过Hub连接到一台PC机上。由于粮仓的各种数据监测实时性要求不是很高,因此采用这种方法可以用一台PC机完成对一个大型粮库的所有监测工作。

5 前景展望

USB设备的应用目前在国外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在国内的应用已经起步。我们在USB数据采集、USB工业控制等领域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现实中得到成功的应用。

即将出台的USB2.0协议,数据传输速率高达480Mbps,如此高的传输速率能用于1.0的传输速率所无法满足的地方,如高实时性要求的工业设备控制、动态图像实时传输等。随着时代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USB必将在更广阔的领域得到更深层次的应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