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对构建3G传输平台重要性

多业务传送平台(MSTP)技术对构建3G传输平台重要性

作者: 时间:2011-04-15 来源:网络 收藏
MG src="/uploadfile/mndz/uploadfile/201104/20110415105412870.jpg" border=0>

  图8 方案E

  特点:NodeB设备直接提供ATM码流,省去IMA接口,全网省级MSTP,利用接入节点的。MSTP接入功能,将ATM码流直接接入传输网,全网统计复用,节省了大量带宽;但需要对现有网络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初期的建设成本较高;而且由于目前VP-Ring共享通道至少需要占用一个VC-4,大量的STM-1接入环(目前大部分本地网内STM-l接入环占主导地位)一旦引入了VP-Ring,将无法再接入其他业务。

  由于全国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各本地网所在地区的人口、面积、地形地貌等存在很大差异,网络建设亦有先有后,网络完善情况各不相同,因此不同地区应选择不同方案。

  方案B全程采用传统SDH透传,对现网冲击较小,技术上非常成熟且方案简单易行,适用于“经济相对欠发达,相对地广人稀,3G、数据等新业务需求较小,现网网络规模较小或SDH系统建设尚未完善”的地区。

  另外,为缩短3G传输网的建设周期,中大型城市也可以考虑暂时选用方案B。

  方案A与方案B类似,区别在于传输设备与RNC的连接采用传统的2M跳线而不是信道化STM-1。考虑到未来网络的发展,不建议大量采用方案A,但在某些情况下,方案A可作为方案B的临时性补充。

  方案C和方案D在SDH的基础上不同程度地引入了MSTP技术,利用其统计复用功能可以大大缓解骨干层和汇聚层的带宽压力,同时为多种业务的接入,以及未来全网向多业务传送平台演进打下了良好得基础。其中方案C可以认为是方案D的过渡方案。方案C、D适用于“经济发达,人口密集,3G、数据等新业务需求较大,现网网络规模巨大且骨干层或汇接层容量不足”的地区。

  而对MSTP应用得最彻底的方案E,反而不适用于早期的3G建设。

  因此,对于MSTP技术,必须分地区、有计划,有步骤,审慎地应用,不能简单地一刀切。

  4、在何时何地何层面引入MSTP?

  对于经济发达,3G、数据等新业务需求巨大的大型城市,其本地网接入层已经初具规模,汇接层相对稳定,而骨干层结构复杂,容量相对不足,应优先考虑将汇聚层和骨干层升级改造成为支持:MSTP的统一传送平台,一方面缓解容量压力,一方面可以保持环路结构的相对稳定。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逐步向全网MSTP演进,以解决各新种业务的接入问题。

  对于中型城市,3G、数据等新业务对传输带宽有一定需求,且主要集中在市区。其本地网交换局址相对较少,骨干环转接电路亦较少,短期内将骨干环升级为MSTP的意义不大,因此应优先考虑市区汇接环的MSTP建设,待各种新业务发展到一定规模,再考虑全网向MSTP过渡。

  对区经济欠发达且目前网络容量较小的城市,其3G、数据等新业务需求较少,MSTP的意义重点在于解决各种业务的接入问题,而不是容量问题。因此各层网络的演进过程均应稍稍滞后,在未来统一考虑。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