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模拟技术 > 设计应用 > 利用G类放大器和电荷泵技术在增强型放大器设计中以最少元件获得

利用G类放大器和电荷泵技术在增强型放大器设计中以最少元件获得

作者: 时间:2013-11-14 来源:网络 收藏
DOWS: 2; TEXT-TRANSFORM: none; TEXT-INDENT: 0px; FONT: 14px/25px 宋体, arial; WHITE-SPACE: normal; ORPHANS: 2; LETTER-SPACING: normal; COLOR: rgb(0,0,0); WORD-SPACING: 0px;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webkit-text-stroke-width: 0px">
的工作原理类似于AB类放大器,只是多路供电电压,而非一路固定电压。随着输入信号幅度的变化,G类架构可以自动选择合适的电源,从而使输出晶体管的压降最低,大大提高效率。通常由两路正电源供电,较高的电源用于输出较高电平,较低的电源用于输出较低电平。

MAX9730和MAX9788则以独特的方式利用了G类技术,它们由产生负压,而非高、低正电源。当放大器产生较小的输出信号时,放大器由电池电压和地作为供电电源。这种模式下,器件的工作方式与常见的5V AB类放大器(图1a)类似。当输出信号超出电源电压时,放大器选择电池电压和负输出供电(图1b)。由此,放大器可以输出远远高于传统放大器的信号。

利用G类放大器和电荷泵技术在增强型放大器设计中以最少元件获得
图1a和1b. 工作在较低电压(a)和较高电压(b)的MAX9788 G类输出级。

MAX9730和MAX9788可以确保在两个电源之间切换不会产生音频杂音。当输出信号达到VCC和GND供电所允许的极限时,负电源被自动连接至输出级。这样,输出信号不会在负摆幅侧出现削顶,但仍会钳位其正摆幅。为了校正这一点,放大器给负极性输出增加额外的校正信号,如图2所示。分别观察正、负输出时,正半周波形被明显削顶,而负半周存在明显失真。尽管这些信号出现了严重的失真,但却被严格控制,充分利用了该架构的优势。施加到负载上的实际输出信号没有失真。

利用G类放大器和电荷泵技术在增强型放大器设计中以最少元件获得
图2. MAX9788产生的G类输出波形。

结论

将G类技术与负压相结合,MAX9730和MAX9788可以为音频设计所面临的公共问题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大多数内部提供升压的放大器需要大尺寸电感,而MAX9730和MAX9788只需使用两个小尺寸电容,有助于节省PCB空间和成本。MAX9730和MAX9788利用高效G类结构降低电流消耗,改进现有的设计。
电荷放大器相关文章:电荷放大器原理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