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传感网络(WSN)设计经典参考实例(一)
4)基于分簇的协同传输协议。分析了传输效能和网络吞吐量的改善。协议分为四步:1)分簇,即确定簇头并在各簇内确定协同传输的节点;2)簇内信息传输;3)簇内协同节点向汇聚节点发送数据;4)汇聚节点接收和检测信号。该协议的主要问题是协同节点间的同步。研究者相信,这种技术可用于无线自组织网、无线局域网及无线传感器网等多种场合
5)实时传输协议。主要研究了SPEED 协议,并在TinyOS1.1.11 和Crossbow 公司的Micaz 节点搭建的平台上进行了实验。
总结:
WSN的传输控制协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1) 设计跨层协作的传输控制协议。在WSN 中传输控制任务不能仅仅依靠传输层来完成, 传感器节点协议栈中的各个层次应在传输层控制机制的协调下进行充分的交互与协作,共同支持和保证数据的可靠传输。
2) 提高传输控制协议的综合控制能力。在WSN 应用过程中,网络中拥塞和丢包的现象可能会同时发生并互相影响,网关和节点之间也会频繁的进行数据交互。目前的控制协议大多只对单个数据流方向上的一种问题(拥塞或丢包)进行处理,新的传输控制协议应提供全面的综合控制机制。
3) 基于多优先级的控制策略。网络中出现不同的数据流对可靠性的要求可能会不同,需要在协议设计时考虑对优先级问题的处理。
4) 传输控制协议需要提供公平性保证。在确保传输效率的同时,网络中的多个数据流应按照事先定义的公平性原则分享无线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5) 支持WSN 中以数据为中心的设计方案。WSN 以数据为中心的特点带来了一些新的设计方案,如无独立地址的节点设计、数据的在网处理和分簇网络结构等,新的传输控制协议需要提供对这些方案的支持。
6) 提供对节点移动性的支持。目前,WSN 传输控制协议基本都假定传感器节点和网络是静态的。但在战场、物流等应用中,节点的移动会给网络传输带来更多不可靠因素,加重丢包现象的发生,需要设计更高处理效率和更快处理速度的控制协议。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