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EEPW首页 > 新闻纵览 > 智能穿戴场景之争:小米AI眼镜VS炬思X5 Mini

智能穿戴场景之争:小米AI眼镜VS炬思X5 Mini

作者: 时间:2025-07-07 来源: 收藏

当智能穿戴设备逐渐从 “科技尝鲜” 走向 “日常刚需”,小米智能 AI 眼镜与炬思 X5 Mini 运动帽凭借各自独特的定位闯入大众视野。前者以 “眼镜形态 + 全场景 AI” 为卖点,后者则聚焦 “运动场景 + 第一视角记录”,究竟谁能更精准地击中用户需求?以下从核心性能、场景适配、使用体验三大维度展开深度对比。

图片1.png

一、核心性能:专业拍摄与泛用功能的分野 

1. 影像能力:附加功能与专业配置的差距 

小米智能 AI 眼镜:

搭载 1200 万像素手机级镜头,定位为 “手机拍摄的延伸”,本质是智能设备的附加能力。其硬件架构决定了在运动场景中,画质还原和视角覆盖存在局限。 

炬思 X5 Mini:

采用运动相机级配置,140 度广角搭配 6 玻镜头,硬件上更侧重场景还原的清晰度。无论是骑行时的风驰电掣,还是登山时的全景风光,都能更完整地捕捉第一视角画面,适合对画质有基础要求的运动爱好者。 

二、AI 交互:功能实用性与场景适配度 

1. 功能实现的依赖与限制 

小米智能 AI 眼镜:

集成了导航、翻译、付款等热门功能,但实际使用中需始终与手机连接,且依赖 App 常驻后台。由于各品牌手机对后台程序的严格管控,常出现功能中断问题,导致用户反馈 “看似全能,实则鸡肋”,更多时候沦为拍摄、听歌的工具。 

炬思 X5 Mini:

弱化基础功能堆砌,转而通过开放 API 接口提升灵活性。用户可将其接入本地局域网(如手机、端侧 AI 盒子)或云端服务,比如连接运动 APP 实现实时数据叠加,或接入语音助手自定义指令,更贴合个性化场景需求。 

2. 交互场景的真实需求 

小米眼镜的 AI 功能更偏向 “日常泛用”,但受限于连接稳定性,在户外运动、骑行等场景中难以发挥优势;而深速达智能研发的炬思 X5 Mini 的 AI 交互则聚焦 “结合场景深度适配”,例如语音控制、实时视频连线,云端记录,AI 剪辑,更符合用户在运动场景下 “解放双手” 的核心诉求。 

三、设计细节:佩戴体验与场景适配的关键 

1. 镜头位置的实用性差异 

小米智能 AI 眼镜:

摄像头位于镜框右侧,长发用户或佩戴帽子时,易被发丝、帽檐遮挡镜头,导致画面残缺。例如跑步时,晃动的发丝可能频繁出现在画面边缘,影响观看体验。 

炬思 X5 Mini: 

镜头置于帽檐正中间且受帽檐保护,无论发型如何、是否戴帽,都能避免遮挡,真正实现 “所见即所拍”。在团队运动(如篮球、徒步)中,居中视角也更符合人眼的自然观察角度。 

2. 佩戴舒适度与场景适配 

小米智能 AI 眼镜:

40g 的镜框重量长期佩戴易压迫鼻梁,且运动时容易下滑,更适合短时间室内使用(如办公、通勤),在剧烈运动场景中实用性大打折扣。 

炬思 X5 Mini:

以帽子为载体,通过调节帽檐扣实现稳固佩戴,重量分布均匀,无明显负重感。无论是长时间徒步、骑行,还是高温天气下的户外活动,都能保持舒适,且兼具遮阳功能,适配更多运动场景。 

四、续航与扩展:场景需求决定续航优先级 

小米智能 AI 眼镜:

播放音乐可续航 7 小时,拍摄仅 45 分钟,多任务运行时耗电更快。虽支持 Type-C 边充边用,但户外场景中充电不便,难以满足长时间运动记录需求。 

炬思 X5 Mini:

1500mAh 可更换电池支持约 2 小时持续拍摄,且侧面 Type-C 接口连接移动电源,解决户外续航焦虑。同时支持接入耳机,实现音视频通话私密体验,更贴合运动中的社交需求。 

结语:没有全能设备,只有最适配的选择 

小米智能 AI 眼镜代表了 “智能眼镜” 的泛用化尝试,适合追求科技感、以日常轻度使用为主的用户;而炬思 X5 Mini 则深耕 “运动场景 + 第一视角记录”,通过硬件优化和场景适配,成为户外爱好者的实用工具。 

选择智能穿戴设备的核心,在于匹配自身高频场景 —— 若你常穿梭于城市通勤,小米眼镜或许能提供些许便利;若你热爱户外、渴望记录运动中的每一刻,深速达智能的炬思 X5 Mini 显然是更合拍的 “最佳拍档”。




关键词:

评论


相关推荐

技术专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