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正式指控华为,23项刑事起诉直指科技竞争!
而为了持续激活组织将加大自我改革和队伍换血力度,华为对当前环境下人力资源战略重心工作进行了规划,一切向作战靠拢,甚至为降低人力成本启动了裁员。
本文引用地址:https://www.eepw.com.cn/article/201901/397303.htm可见当下华为之“艰难”。

仅以5G业务为例,仅在去年,因华为“可能存在的技术安全问题”,以及一定的商业冲突,以美国为代表,包括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加拿大等多个国家,都曾明确表示“不欢迎”华为。除此之外,德国德意志电信公司也表示将在不久的将来停止使用华为产品。
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国家或公司给出的“禁用”理由都一样,“华为产品有潜在安全风险”。一时间,有关“部分国家和地区集体拒绝华为参与其5G竞标”的传言可谓漫天飞。
为此,华为不得不发表声明表示,“虽然目前华为遇到了较大的外部压力和困难,但在德国的业务一切正常,也已经共计拿到了25个5G商用合同,与全球50多个商业伙伴签署了合作协议。”可见其无奈。
可以看到,在华为被“全世界质疑”的情况下,即便如德意志电信公司这样的,合作多年的“老伙计”,也“忍不住”开始“怀疑”起来。而所谓的“设备故障”,也是“显微镜”审视下才有的结果。
然而,不仅是技术和产品,在“被审视”的情况下,华为的营收、业务拓展、新品发布、创意创新等方方面面,都或将被有心人拿出来过度解读。加之竞争对手可能会趁机大举吞并市场,华为的2019,压力降是前所未有的。
而美国正式申请引渡孟晚舟,无疑是雪上加霜。
这样的情况下,华为所能做的,大概便只有“尽善尽美”、“无可挑剔”了吧。不过,这对于华为来说,不失为一次“逼自己提升”的好时机。
民族品牌,任重道远
从1987年,任正非创立华为至今,这家公司已然走过了而立之年。
摸爬滚打了近32年时间,如今的华为,俨然已在一次次的转型中,从当年的通信界新兵,成为了ICT、智能手机、操作系统、云服务、芯片等各项高精尖技术及业务一手抓将者。

虽然,当前华为正值多事之秋,但它依旧实力强悍。去年年底,华为的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宣布,“华为2018年的营收将超过1000亿美元的大关。”
1000亿美元,也就是近7000亿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
2017年,恒大的全年营收为3110亿元人民币;同年,阿里巴巴的全年营收只有2500多亿;致力于走向国际的董小姐,也只带着格力拼下了2000亿元的全年营收。
而在华为之前,全球营收超过1000亿美元的电子公司只有两家,苹果和三星。如今,华为代表中国品牌,成为了前三甲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1000亿美元的营收中,有超一半来自海外业务。
作为全球最大的通信设备制造商,华为在通信设备业务方面无人可及。据不完全统计,该公司已经在全球20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通信业务。
除通信业务扩张外,仅截至2016年年底,华为便已在全球168个国家设有分公司或代表处。与此同时,依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能力优势,该公司还在美国、欧洲、日本、印度、新加坡等地区构建了16个研究所、28个创新中心、45个产品服务中心。而仅手机业务方面,华为在意大利、西班牙、俄罗斯和波兰的市场占有率均是第一。
可见,如今的华为,已不再只是单纯的一家公司,而是一个响当当的“民族品牌”。这样的品牌,能挺过前32年的风风雨雨,也必不会被现下的困难打败。
美国申请引渡孟晚舟,或将成为华为“绝地反击”的开始。但不得不说,在这条“民族品牌”的路上,华为,任重而道远。
评论